十二種語言選擇
發佈訊息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消逝無常與瞬間存在
2009-04-26 07:24:00

    「陶土」的產生,是經由礦石長年累月風化,然後被雨水沖刷堆積而成的,經過陶工們的掏洗,練製成可塑性相當好的陶瓷用土;再透過陶工或是陶藝家的雙手及巧思,創造出各種器物或是純粹造形的作品。然而陶土經過火的燒製過程後,即將製陶過程當中施力於陶土表面的各種痕跡,忠實地保留下來;而前面所提到的土被水侵蝕的痕跡,也可以用在陶藝創作的裝飾表現上,將這種自然侵蝕的肌理,透過陶瓷燒結的特性,將其瞬間的變化完整的保留。

    以下引用黑格爾的『藝術與自然』論述,來驗證筆者利用水侵蝕土的材料物理特性,所呈現自然的肌理以及其內含生命哲學的觀念:

    「自然的東西在藝術裡已成為心靈創造的圖景和形象,成為心靈的表現

    ,不再是生糙的自然,而是經過觀念化的東西,它以心靈創造的自然事

    物的外形和現象,使我們產生如同實物所給的印象,它把自然和生活中

    需費大力才能製造出來的東西,輕易地就用觀念材料創造出來;它把本

    來是消逝無常、瞬間存在的東西化成了永久性的東西。………

   

    世間任何事物都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分一秒地變化著,草木的萌芽、成長、開花、結果及至枯萎、凋落;人的一生,從嬰兒、孩童、少壯及至老死,當中無數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又有那一件是能夠被你我所永久掌握而不會改變、不會消逝在茫茫時空中的?在整個宇宙的時空當中,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只不過是宇宙時間洪流裡微不足道的一個點,更別說是一個人的短暫生命,彷彿是瞬間存在宇宙中而又消逝無常。

    什麼是無常?「無」是沒有,「常」是固定不變;「無常」就是沒有固定不變的意思;也就是說:一件事情或一個物體,是不會永遠保持同樣的狀態而不起變化的。無常,是一種自然界的法則,日出日落,四時更替,花開花落,生老病死,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簡單常識,卻也往往被人們所忽略;無常,也是令我們生起種種痛苦、煩惱的原因[2]。因為人都會死亡,都不可能永遠生存下去,所以我們被迫面對生離死別,失去至愛的親朋好友的傷心難過。相對的,當我們自己年紀大了,身體逐漸衰老而越來越接近死亡的召喚時,內心便會恐懼、徬徨不已;我們畏懼著將要失去自己所珍愛的、所熟悉的人、事,由於對生命有著無比的眷戀卻又不得不捨下這一切而徬徨不已。

    總而言之,無常就是一種「可能」;或者,更精確的說,無常就是「轉變的可能」。在無常的變易法則下,今天將會過去,明天將會來臨;尚未出生的將會出生,已經出生的將要面對死亡;得到可能失去,未曾得到的可以通過種種努力和方法來獲得;只要有適當的條件和客觀因素就可能令一件新的事物出現,但當條件和客觀因素起了變化之後,有關的事物又將消失。簡單地說,無常不外就是生、死,得、失,愛、恨,悲、喜,開始和結束兩者之間交遞互換的現象。反過來說,無常也可以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恨盡愛生,樂極生悲。

    一顆樹在泥土中腐爛了,我們或許說是:這顆樹「死」了。樹木腐爛後,樹木內藏的元素並沒有因此而「消失」這些元素分解後被泥土所吸收,化成了泥土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說:樹木「死」了,而泥土中的新元素卻「出生」了。這是自然界的法則,「無常」是一種「轉變」,但不是一種「宿命」。所以,無常是自然的、正常的現象,不是無可奈何的。

    泥土經過雨水的沖刷,泥塊崩解了,化作泥沙塵土分散各處,然後又成為新樹苗著床滋長的大地,如此生、滅的轉換,相對於「人」不正是也如此嗎? 人並不是到了某一個特定的階段便突然間變成白髮蒼蒼、面有皺紋的。身體的新陳代謝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只不過它顯得很細微、很渺小,使得我們無法輕易察覺。直到這種新陳代謝完成了很大的部分時,我們才如夢初醒。這時候,我們才驚覺自己真的老了!植物的枯萎凋落也是一樣的。首先,可能是一片葉子開始枯黃、掉落;然後是第二片、第三片......樹枝也由頂梢開始,逐漸地一寸一寸往根部乾枯、萎縮,一直到整棵樹枯死為止。

張桂維 於2009-04-26 07:24:0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1768〉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3-06-01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