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發佈訊息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土與水的危險關係
2009-04-24 03:39:00

    陶藝工作者平日做陶,處理回收土是必要的工作,每當筆者在處理全乾的回收土時,偶而會觀察到土被水溶解的侵蝕過程,彷彿是大自然中土石被雨水冲刷的縮影,甚至能聽到吱吱地聲響;通過這樣一段時間的觀察,開始反思「土」的本質到底為何?其物理特性又是如何?水對於不同的土,或是不同乾濕程度的土,在不同浸泡或是沖刷的角度、時間,所產生出來的質感會有意想不到效果,但是水對於土的侵蝕是不會自我控制的,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危險關係」,二者相互依存;當水侵蝕的時間太短,則顯不出美感,若是侵蝕過度則又將土化作一灘泥。當土失去水分處於乾燥的狀態時,硬如石塊或是一盤散沙塵土,我們無法將它捏塑成形,當土中水分過多時則處於泥漿的狀態,只能用作注漿成形,貼附著模型而存在著。筆者希望透過先期實驗的方式,找到以水侵蝕土的表面所能呈現最佳質感的方式與狀況,以期能運用到陶藝的創作表現上,也為陶藝創作發展出新的質感處理方式。

   自遠古的彩陶時期開始,陶瓷的表面就開始被賦予各種不同的裝飾,製陶者在製作器形的過程中通常會刻意或是無意地在表面留下如手捏的痕跡或是拍打的痕跡,或是印上蓆紋、或是彩繪、或者刻畫、甚至打磨,而這些裝飾手法皆是由人的外力施於坏土的表面;以上各種方法筆者皆已嘗試過,自覺應該還有更新的或者完全跳脫傳統的裝飾技法,不需要經由人工外力而可以用最自然的方式呈現土的本來樣貌,這個問題一直在腦海裡思索著。

       筆者在高中時期,就讀職業學校電子科,其中有一個課程是要設計電路版,通常使用油性筆在鍍有一層銅片的電路版上畫上電路圖,然後再泡入酸性溶液腐蝕,經過幾分鐘之後,畫有電路圖的版子,交錯複雜的線路即清楚的呈現在眼前。這樣的印象,在我思索著如何以書法在陶瓷表面上的裝飾更為特別,得到了啟發;有別於一般人常用的刻、畫技法,而是以類似浮刻的形式表現,只是在作品上浮刻書法的不是筆者的雙手,而是借用─「水」對土的侵蝕作用來完成。   

    陶瓷藝術的表現有很多的可能性,在現代陶藝出現以前,陶藝工作者對於陶瓷無不是追求釉色的美觀、器表的光滑、胎質瓷化等等。到了二十世紀初,歐、美、日等國的陶藝家,開始將「陶瓷」這個素材運用於個人藝術創作的表現上,

也因為這個因素,大大的將陶藝由「工藝」的角色,提升到「藝術」的殿堂,陶藝儼然已經脫離實用器皿的傳統巢臼,而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表現形式。

       筆者試圖藉由「水」對「土」的物理特性─「溶解、侵蝕」,以水侵蝕土的實驗所得出的各種不同狀態,作為創作的裝飾技法,而目的並不是在於作品的表面「裝飾」,而是在於追求材料的本質與其樣貌,進而更深一層地表現自我創作的內在精神性。

張桂維 於2009-04-24 03:39:00發表 | | 最新回應 (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發表人:蘭香
[ 發表時間:2009-04-24 17:54 ]
回收的土可以再製陶嗎?
張桂維回覆
[ 回覆時間:2009-04-24 23:59 ]
當然可以ㄚ
2009-04-24 23:59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2074〉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3-06-01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