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水漾風景油畫創作分析
2008-02-24 08:59:00

水漾景物油畫創作分析

水漾風景--楊佳蓉油畫個展(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2006.10

楊佳蓉

前言

筆者此次畫作以景物和花卉為主,以印象、後印象與後立體派的繪畫手法實行視覺的摹寫。筆者除了抓住時間、光線的差異,表現色彩的變化;也引用塞尚的鳥瞰性透視、立體派的多立足點透視、未來主義的流動性透視……,嘗試追求時間、空間和感覺相互結合的關係,並呈現二次元平面的繪畫性;印象派畫風如〈絢爛普吉〉等;又如〈流金江南〉等則為後立體派。筆者繪畫時,有感於在完備的形式之下,卻隱藏著無限的未知,隨著直覺所趨,深深進入那充滿陶醉、全能的繪畫情感裡,盡情地、自由地變換不同的透視法。

 

創作理念

()直覺之表現

藝術家的天性促使其心靈自由達到極限,他善用感官去感應物質世界的萬象,及活用意識去意會心靈的世界,從實用的目的、行動的制約中全然地解脫,使其藝術活動與事物直接交流,產生美感,這就是直覺。義大利克羅齊(Bendetto Croce 1866-1952)在其聞名於世的著作──「美學」(Douglas Ainslie)中,指出「因直覺在於知覺個別的事物,而理智在於知解一般的事物或個別事物間的關係,所以直覺是理智的基礎。……人類活動的初步肯定。」經由直覺所形成的藝術是「獨立、純粹、清明、主動」的。從自然所存之物裡得到直覺的質材,繼而內心中產生直覺的感受,所以直覺是一種「精神(心靈)的事實」,藉由心靈活動,亦即想像,發覺美感,用簡化的等式可明白地表示:「直覺=表現=創造=欣賞(再造)=美=藝術」

直覺之清晰明確程度到達表現的地步,能將龐雜無章的印象融合而成一個整體,這就是筆者所欲呈現於觀眾面前的作品內容。為了使心靈活動的產物──直覺得以保存,免遭遺忘,筆者將直覺予以翻譯成藝術作品,因此即使表現的是「自然美」,亦是出自人心創造的結果。一個藝術家永遠是忠實地、敏銳地面對直覺,勇敢的、不因循的和「實在」保持接觸,加強心智的提昇,令直覺更富有創造性,故其藝術的表現莫不獨創一格,例如:米開朗基羅注重解剖和動態;馬諦斯偏好強烈的色彩和狂放的線條。

藝術家必然同時具有直覺力和表現力,亦即雙重的創造力。後立體派強調空間與時間的組合;哲學家康德(Kant Emmanuel 1724-1804)曾說:「人所以感覺到時、空的存在是與生俱來的,並非後天的培養與經驗。」因此筆者直覺物體的空間感與存在之時間感,也予以表現出來。

 

()究極之實在

「究極之實在」亦即「物自身」;藝術家面對一切事物,看的不只是表象,而是隱藏在底層的「實在」,為了呈現實質的個別意義,只有把對象還原為純粹的形式,主要的目的是剩下自身的存在,其他的聯想都完全除去。

以研究塞尚而受注目的英人貝爾(Clive Bell 1881-   )在「藝術」一書中提出「玄學的假設」,認為藝術家:「不僅具有切實經常掌握實在的能力,同時還具有以純粹的形式,表現他對於實在之感應的能力。」藝術家感受得到有關純粹形式的感情;當他產生靈感,極欲表現之時,也是基於把對象當作純粹的形式,而對這物象自身產生感情。「究極的實在」具備「不為時空所限的普遍性」及「不隨表象變異的恆常性」,當筆者透過純粹的形式,把隱藏的實在和感觸突顯出來,這種表現形式才算具有真正的意義。

 

() 印象派與後立體派之空間

印象派的畫家發現在不同時間裡,由於光線的差異,導致物象之形體和色澤的變化,因此同一主題藉著不同的畫面來表現它的時間性。後印象派塞尚直覺物體的本質,為了追求時間和空間結合的關係,因此不以單點透視為唯一滿足,產生「視點移動」的表現形式,使自然界的每一形體都有其正確的透視。立體派圍繞著主題觀看,將在先後時間以多視點所察覺的各面展現在同一畫面。未來派則利用「流動性透視」,將物體在某段持續時間的動態以疊置並存的效果呈現。這種種空間的追求,形成了後立體派的創作。

 

創作分析 

()轉借名畫

提及名畫的轉借,難免會聯想到「模仿」,一般以柏拉圖(Plato,前427-前347)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s,前384-前322)的「模仿說」為代表,模仿包含「外形的再現」(literal representation)與「性格或情感之再現」(emotive representation);另外,模仿意謂存在於作品和對象間的相似性,如法國理論家丹納(Hippolyte Adolphe Taine, 1828-1893)所言:「單純的模仿不能產生美……絕沒有人拿攝影與繪畫相提並論。」許坤成教授認為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可經由模仿而成功,例如:「李可染模仿梵谷;梵谷的構圖是東方的,曾轉借浮世繪;莫內、馬內也曾模仿浮世繪……。」

筆者的作品:<流金花束><奇異花束變奏><浪漫花束變奏>轉借自魯東的繪畫,描繪出如夢似幻,隱藏神秘、唯美優雅的花卉,並以後立體派做為表現的形式。而<向塞尚致敬><大麗花束><花葉私語>則是轉借自塞尚的畫作,重視事物的本質和結構的表現;亦以後立體派重新詮釋。

<窗外>轉借自達利的畫,如今畫面瀰漫的氛圍,彷彿透露心理的欲望;加上運用後立體派的透視法來構圖,及以粗黑線條在二次元平面上作空間分割,於是多視點散置,造成錯綜複雜的空間組合。畫中女孩背對著觀者,似乎即將轉身,左方有多層的側面,這是未來派在時間流逝過程中營造的軌跡;海面上橘和黃兩種色彩,呈現不同空間和時間的構成;整幅畫在內容和形式相互激盪下,顯露出神秘、弔詭的氣氛。

 

()取法自然

康德把藝術和自然的微妙關係掌握得絕佳,他更主動地「藉著那向理性看齊的想像力,追求一種最高的東西,不惜超越經驗範圍……。以一種在自然中找不到例證的完整方式呈現在感官的前面。」因此,從事藝術創作,一則從自然吸收材料、激發靈感,一則又要超越自然;不只憑藉想像力改造自然,還要讓作品像自然時才可視之為美。

面對自然的亙古不變卻又時常改變面貌的矛盾,塞尚極欲解決如此高難度的問題,他說:「人不能太審慎、太誠實或太順服自然,應成為他所描寫對象的主人,特別是要掌握表現的方式。」他採取形相解析之形式(analytical)來探討自然的獨特本質,且把它還原為圓球、圓柱、圓錐……,並且運用散點透視的鳥瞰式構圖,創造衍生繪畫空間並穩定二度平面之自主性。

筆者的作品: <絢爛普吉><巴里風情><上海風華>等皆是旅行風景的繪製,且以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手法表現,揮灑山光水色及建築物的形態和色澤。而<絢麗江南><流金西湖><日月奇潭><光灑高雄>等,更以後立體派的各式各樣透視法,繪出中國和台灣的景物,在波光粼粼中,無限擴展不同視角及立足點的豐富內涵。

另一畫群源於筆者至中國大陸旅行,走一趟絲路與石窟所獲得的靈感,悠久的古文明與廣垠的大自然相互結合,產生懷古與探險的思緒和心情,此般絲路幽情轉化成的作品,包括了「駱駝與遊子」、「絲路」與「駿馬陶女」。

作品<駱駝與遊子>之畫面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馬干沙漠為背景,塞尚之透視法再度被採用,以鳥瞰的方式看沙漠,表面和景深被整合後,空間變得很淺近;而黑色切割線提高了空間建構的飽合度。非單一視點的透視,使得駱駝的身體翻出上下、前後、左右各面,身處沙漠的女子正、側面同時展現,滿足觀者近乎理性的想像力。全畫以一種追求完整的形式來解析自然,在二次元畫面上重構自然的秩序。

另一幅作品<駿馬陶女>在實體和精神上均是非常中國的,取材自唐三彩的鞍馬與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的女俑,並以中國畫的山巒為背景。畫中的馬匹有多餘的前腳出現,此乃是不同的空間和時間的組合;另以多立足點的方法描繪出馬的各面及女俑的正、側面;最特別的是馬後半部與陶女融合在一起,形成不同個體的空間且並存於畫面;地板則是運用塞尚的鳥瞰式透視法,使菱形塊面整個立起來。此作品有一種對於現實存在的古老事物予以新的表現形式繪之,後立體主義的繪畫規律確實能夠使畫面突顯出獨特的美感。

 

結語

筆者藉由視覺摹寫以對智慧、經驗、情感重新演練,透過學習使藝術的生命得以延續;筆者取法自然,亦非單純模仿自然;身處自然,感受自然的力量廣大無窮,渴望渺小的個人能以繪畫的心靈探索大自然的內在奧秘,從自然獲得靈感的材料,特別是自然環境裡的景物和花卉;並以後立體主義的理論建立二次元繪畫性的空間,表現出一種超越自然的完整結構

 

楊佳蓉 於2008-02-24 08:59:0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2345〉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5-08-01 17: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