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回應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留言板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葉金淦 - 葉泥的留言版
  • 主題:隨心所欲的畫
  • 留言人:建人
  • 留言內容:無意間來到這個網站.....

    原只是以輕鬆的心情看了一下您格子上的作品,

    東方山水'荷花...系列作品,每一幅竟都是如此的鮮活,有著您賦予作品的特殊趣味,另人印象深刻.

    隨心所欲'無拘無束'愛怎麼畫就怎麼畫,這麼單純的創作心情及動機,反映在作品上,果然別有一番風情.

留言時間:2010-10-08 14:37
  • 回覆留言:我創作荷花和山水畫系列的動機,可以說是在觀賞林風眠畫作之後,模擬他的畫來表達對這位大師的的感動與尊崇,林風眠他構圖嚴謹,又富於美學經驗的心象風景,在我摸索繪畫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啟蒙者之一。

    印象派之前,西方繪畫藝術都是在追求客觀的再現,印象派畫家在當時科學上對於光學原理新發現的背景下,以光波、色彩為繪畫的對象,於是他們的風景到人物的創作都把心力用在捕捉感光對於光線的直接和瞬間的印象,因此景物和人物都呈現出細碎、堆疊的點描或色塊組合,這也是啟迪後來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探索色彩抽象的源頭。

    至於林風眠的出現,在中國藝術史上絕對是一個異數,他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開創了另一頁嶄新的進程和格局。

    林風眠吸收了印象主義之後的西方現代繪畫的元素,拿來與中國傳統水墨畫著重寫意的境界營造相結合,用來抒發他個人的人生經歷,尤其將油畫色彩直接接枝在中國的文人畫上,著色大膽,畫面呈現一種鮮亮、通透的質感,例如原來中國文人畫荷都是一股淡淡幽香,表達不染塵俗,脫俗的情懷,在他筆下被轉化成波光澰灩,充滿躍動光感的浪漫激情。

    他的畫看不到梵谷的燃燒生命,或是雷諾瓦肉感的體態,也不見到中國文人藉物寄情寫意,來表現人格倫理或懷古情懷,只是單純表達他人生在不同時期沉鬱浪漫,或詩意孤寂的精神狀態。他曾在《藝術叢論自序》中說:「繪畫的本質就是繪畫,無所謂派別也無所謂中西,這是個人自始就強力地主張著的...」,雖然話說如此,由於林風眠早年留學德國,畫風還是有著北歐沉穩濃郁的質感,即使哀傷,也有一種合諧而美麗的寧靜,他表現寂寥的情緒,也不是中國文人的遺世獨立,似乎只是想讓疲憊受傷的靈魂找到一個歇息的角落,或讓傾斜失衡的情感有一面可依靠的牆。

    傳統中國畫畫面以散點透視來營造同一空間的層次感,水墨的顏料又局限了色彩和光感層次的變化,林風眠直接利用西方的顏料喚醒中國傳統繪畫該有的豐富顏色,可貴的是,他面對現代藝術燦爛奪目的光影,還是堅持站在古典主義美學概念上尋求平衡點,所以他的畫大都採用同系列的色調來表現一種虛空、素樸的意境,他的山水畫始終嚴守傳統的構圖美學,注重空間關係和色彩、光感(光線的視覺印象)的協調這種合諧的情調,即使線條從容流轉,卻十分具有獨特的個性,可以從中窺視到他夢幻的心象風景。

    就拿他在 1960年代的一幅《秋林暮豔》來說吧,畫面隱藏著嚴密的層次感,深遠的背景是尖聳連綿的山群,牽引出背後一片藍色非常稀釋透明的天光,往前又像電影zoom-in 的畫面推展出一排秋林的茂葉,往下 pan出前景寧靜的溪流,這溪流是用更具層次感的刷掃加上點描,來表現流水粼粼映照下樹林和山峰倒影,在空間和層次感上都比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更加複雜,同時也活用了西方油彩顏料的特點,用高彩度不透明的濃彩,表現出無比艷麗深邃的濃郁情懷,在小小的畫面(66公分x66公分)間的色彩變化中,看到橫山水平展開的舒緩、樹木垂直聳立的高昂、渙散河水的靜謐、濃艷秋色的跳躍,層層展開、均衡對稱、虛實相間,一方面滲透出西方藝術空間構圖形成的張力,但又隱含中國哲學虛靜飄逸的意境,恍然布拉姆斯那首哀惋又激情的第二號交響曲在耳邊響起。

    這幅《秋林暮豔》現在由美國收藏家保存,畫廊預估現值是美金78,000到130,000 之間,但包含買家的溢價喊價是美金407,023,這是商業交易無關乎藝術,但從另一角度看,這是林風眠作品被台灣民間複製最多的一幅「風景畫」,幾乎可媲美蒙娜麗莎微笑,可見「庶民文化」對於美感的經驗,撇開一堆藝術理論的堆砌,冥冥之中還是有自然形成的「共識」,吳念真說他年輕時無意間在畫框店看到,覺得很好看就花幾百元買下掛在房間,幾十年後一位藝術界的朋友看到了,高呼這是林風眠啊,對他鑑賞畫的品味大為折服,吳念真心中暗忖:「不過就是覺得好看買來裝飾牆面,這林風眠到底是何方神聖?」,藝術就是要像這樣落入尋常百姓家,比起安置在恆溫恆濕收藏家的倉庫裡來漫天喊價,更會散發出人文的芬芳,即使只是一張幾百元用油墨印刷的複製品,你不覺得是這樣子嗎?

    所以,我的荷花和東方山水系列,其實…我的「隨意」之中還是非常「用心」在揣摩林風眠大師出神入化的表現手法,而蠟筆不透明又帶有油質的特性,更加容易去掌握林風眠作品的某些特質,也因為使用起來簡便,所以行有餘力去做更多的變化,融入個人的生活經驗與人生體悟,相信你的「印象深刻」也是因為畫的某些元素剛好映照出你的一些人生感觸吧。


回覆時間:2010-10-10 13:50
  • 主題:豐厚的質感與層次
  • 留言人:龐龐
  • 留言內容:葉老師~您好
    實際參觀過,您於"秀傳人文藝術館"所展出的作品~
    親眼看過~才知道蠟筆居然能畫出如此豐厚的質感和層次感...
    雖不懂藝術~但您的畫作在下看來直覺就是~好看!

留言時間:2010-10-06 00:43
  • 回覆留言:謝謝老遠去看我的畫展。

    你的「不懂」和「好看」加在一起,已經取得進入現代藝術殿堂的門票,因為這種態度背後就是「率真」與「直覺」這兩項正是現代藝術核心的價值。

    馬歇爾杜象說的:「The great enemy of art is good taste」(好品味乃藝術之大敵),他這句話就是在諷刺那些裝模做樣掉書袋的所謂藝術鑑賞家。

    杜象是現代藝術最重要的領航者之一,從印象派(莫內、梵谷、高更、塞尚、雷諾瓦...這些你耳熟能詳的名字)以來強調視覺繪畫的觀念,在他激起的大地一聲雷中,轉移成用語言式符號的心性表達,讓思緒和視覺的動感交互作用開發出藝術的新領域,並且藉由二十世紀科技在心理學、生物學、物理學大幅進步的新發現,也轉移成藝術表現的素材,讓藝術的形式成為無限可能,例如都會中夜間眼花撩亂讓你腎上腺分泌增加的的霓虹燈都可視為一種生活的藝術的表現,會被吹散的砂,會溶化的冰都能用來雕塑,蠟筆甚至粉筆當然也能做畫。此外,杜象這名字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啊,把馬桶搬去展覽的那個人嘛」。

    一次大戰的屠殺讓人性蕩然無存,戰後杜象就帶領志同道合的藝術家展開一場叛逆的運動,就是所謂的達達主義。「達」法文有搖晃的木馬單調的聲音,或嬰兒發出無意識的語言兩種意思,但後者的解釋似乎更合乎這個運動的精神。達達主義故意的反理性背後,用很多聲明來強調破壞之後航向心靈未知領域的解放和創造的意義,杜象強調「機會」是達達主義者唯一的信條,而「想像」則是唯一的真實,你利用去鹿港的機會,讓腦海得到「好看」的印象,因此,你可說是「達達」人;我的作品是「隨機」拿起身邊的紙筆,運用想像力畫出「心象」,就此而言,我也是「達達」人,就這一點,我們似乎有了交集。

    杜象有時畫出臉圓圓、胖嘟嘟的蒙娜麗莎,或者在蒙娜麗莎海報上加上鬍子,有時則選擇用現成物品,將實用功能轉向美感欣賞,證明藝術創作不一定要依賴手藝技巧,「欣賞」本身就是「創造」,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把家裡的馬桶搬到展覽室,這馬桶被美國現代美術館收藏,還曾經飄洋渡海來台在北美館展出,在燈光下,馬桶流露出瓷器的質感、流暢的曲線、凹凸的光影,你能說馬桶不美嗎?只是因為你每天對著它小便,當實用功能被移除它不就是一件藝術品嗎?外雙溪故宮博物館那些讓人驚艷的鼎、皿、盅、碗、盤不也都曾經沾滿飯粒殘餚,從以前皇家的飯桌上洗乾淨後拿來展示的嗎?如今我們在燈光下隔著櫥窗和層層電眼保護下發出讚嘆:「好看」。

回覆時間:2010-10-06 13:40
  • 主題:我最羨慕又忌妒的一群人
  • 留言人:大貓
  • 留言內容:就像一般人一天挨過一天的長大
    就像一般人以極緩慢的速度成長
    就像一般人一樣極度不認識自己
    以極緩慢的速度認識自己了之後
    一切都似乎已經來不及重新學習
    .......
    我最欣賞的一群人就是藝術工作者
    藉由你們的心靈、眼睛及作品呈現
    總能讓我藉由你們展現的藝術作品
    撫慰我已經無法成為一個藝術工作者的遺憾

留言時間:2010-10-05 09:53
  • 回覆留言:有一位比利時人名叫傅科,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學家(事實上他是學習歷史),他從精神病患身上研究精神病患的主體性,做出結論:所謂「瘋癲」就是人類理智不敢去觸及的那一部份領域,所以當「理智」這鎖鏈被鬆開之後,在他眼中你我都算是神經病。15世紀歐洲用愚人船把「瘋子」送到海上自生自滅,到了17世紀法國文明對待瘋子的辦法是終身監禁,「瘋顛」一度還被看做因為女人的子宮所引起的(所謂的經血恐懼症),他最後的結論是:瘋狂被視為靈魂的疾病,處理的方法就是重複上面說的各種暴行,直到近代用「進步」的手段如電擊、緊身衣或淋冷水,直到病人將審判和懲罰的形式內化了變成「人格」的一部份;而我們的僵化的教育內容和不合時宜的禮教、宗教約束不也都隱藏相同的動機嗎?

    傅科在他的著作曾經表明:他一輩子的研究與其說在找「我們是什麼」 ,不如說「我們可以不是什麼」,用這種態度來探討我們人的主體性。

    去年一部蝙蝠俠電影The dark knight 《黑暗騎士》,不斷用小丑的化妝來表達我們利用理智來化妝自己的荒謬,這部黑色電影就是典型延伸傅科理論的表現主義作品,劇中小丑的一句對白:「當路上的小混混中槍了,還是一車的軍人被炸了,大家都不覺得怎樣,因為總認為這些事情是計畫好的;突然冒出市長要被刺殺了,大家都恐慌混亂起來,因為這種情境不被他們的預設立場所控制,一旦人發現事情失去了控制,就會產生恐懼,對,就是恐懼可以讓人失去理智與控制」,換言之,我們所有的迷惘、空虛、恐懼...等等這些被「文字化」的情緒無非是在害怕已經「內化」的教條、意識形態總和而成的理智「失控」,害怕我們不再成為「應該是什麼」的宿命。

    從「黑暗騎士」這部電影似乎更容易進入現代藝術的堂奧,我大部份畫作也是基於類似傅科從對人類主體性的「揭發」的角度去反思,建議你再用這樣的角度重新看一遍這部影片,看小丑如何「化妝」自己,有時在一些人模人樣官僚的臉上塗鴉,至於代表正義的蝙蝠俠就是「我們該成為什麼」的原型(這正是我們教育的目的),從這個角度重新檢視現代藝術的一些「扭曲」、「變形」近似搞怪的圖像究竟要表現什麼,如此,你就能夠跨越一些拗口的文字解說,直接心領神會去接近現代藝術了。

回覆時間:2010-10-05 17:32
  • 主題:只是遠遠的追隨~
  • 留言人:簡小冷
  • 留言內容:我不會畫畫~
    但在您身邊跟著看著這麼多年...也還是不會畫畫

    眼裡看到的是一種信念
    看到的是一種長者的智慧

    您將智慧言語畫成一件件的作品
    這麼多年了...我還是不會畫畫

    但追隨的是一種智慧
    是一種態度的信念

    學習一種您畫在心裡面的一幅畫
    這件作品是作品相簿裡沒有的一幅畫
    我有看到
    ....我也正在遠遠的追隨著!!

留言時間:2010-10-05 03:21
  • 回覆留言:「智慧」可能有害繪畫,「長者」更是畫畫的天敵。
    畢卡索在晚年說:「當我15歲時我希望畫的像迪亞哥·維拉斯奎茲一樣,然後這種信念引領著我,到了80歲我想畫得像小小孩一樣」。

    迪亞哥·維拉斯奎茲是文藝復興後期西班牙最偉大畫家,畢卡索15歲以他祖國的《西班牙之光》為榜樣,就如同今日台灣的青少年以王建民或郭台銘為努力目標一樣,這位藝術大師對於繪畫光線的掌握和表現的手法給後來的印象派很大啟發,1650年他畫的仕女圖(Las Meninas)利用鏡子的反射把自己也畫進去,把空間和光影表現得淋漓盡致,講述藝術史時這幅畫成為絕對不能缺席的經典,畢卡索晚年把這幅畫重新畫一遍,他成功了,他果然超越了15歲的夢,把這幅畫「臨摹」的像12歲、10歲,甚至是近乎5歲心智的表達方式和直覺。

    去翻一翻向畢卡索這位全世界公認大師的畫冊,越到晚期的作品,越顯露出他努力想要畫得像小孩子一樣的畫風,你還會說不會畫畫嗎?

回覆時間:2010-10-05 17:33
  • 主題:隨性的快樂
  • 留言人:阿弄
  • 留言內容:葉老師:
    能意之所至 隨手捻來作畫 這種快樂很簡單 也很珍貴
    如果是因工作而畫 總是缺少這一份自在吧
    看畫的一點心得 謝謝你 讓我也感染了這一份快樂

    阿弄

留言時間:2010-10-04 18:51
  • 回覆留言:讀完你的留言,相信你會喜歡這位畫家:波訥爾(Pierre Bonnard),畫評家說他的畫是讓時光終止的藝術,他畫
    浴後的女體、繽紛的靜物、燦爛客廳室內景觀,尤其他喜歡畫透過窗畫五彩繽紛的風景,因為大小不同的窗框的線條也成為構成畫面的一部份,這些主題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景象或人物,但他的名言卻是:Painting must return to its initial object,the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ior lives of human beings.「繪畫必須回歸到主體最初的樣子,也就是去審視人類存在時的生命內部」。

    他給友人的信上說:「我的生活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矛盾,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從來沒有把握,唯有在作畫的時候,才感到愜意,因為只有那一刻才令人感到充滿生機」,他寫的書也提到:「要避免為消遣而畫,為美景而畫,或落入俗套。除了所畫的對象之外,畫面上應有它自己的顏色和它自己的規律,這就是主題」。

    他調和而且變化豐富的色調非常吸引人,是野獸派畫家中最善於駕馭色彩的一位,因此有「色彩魔術師」的稱號,他的配色自然柔和,充滿感性的抒情,因此他的畫展經常都是巴黎最叫座的展覽,參觀人潮大排長龍,這些觀眾不一定都是藝術的愛好者,有些可能是時尚設計師,或者一般平時不接觸藝術的市井小民,僅僅是想從他甜美的色彩組合中得到心靈的撫慰。

    他的畫沒有誇張的表現,也沒有刻意營造的扭曲變形,但卻能跨越後印象派和現代主義的鴻溝,從印象派大師如高更等承襲到畫家對於顏色的熱情,還從日本浮世繪抽取他所需要的元素,簡單說,色彩就是他藝術的核心,通過奇幻的光線和自然無華的顏色搭配,表達了他直率、真摯的情感,因此又有人稱他的藝術是「親情主義」者。

    他是我非常喜愛的畫家,也是我學習的對象,你可在Google 打入他的名字Pierre Bonnard 欣賞到他的一些代表作,相信你會感受到一股暖流竄進你的體內。 



回覆時間:2010-10-05 21:04
  • 主題:說話說畫
  • 留言人:POBY
  • 留言內容:看到相簿的作品,
    加上留言板中老師對畫的說明
    讓我想起這麼一句話
    會說話的人不一定會畫畫
    但會畫畫的人不只會畫還會說
    至少對自己的畫
    可以\"畫中有話\" 呵呵

    但作畫本身就是種自我表達
    在下敝人平時說不上靈感
    但某些時刻內心會有種特別想\"話\"些東西時候
    反而無法用Blog文字暢談 提筆隨手在筆記塗鴉
    是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但卻格外舒坦
    也許是不想點明 也是圖創作本質圖像畫後的美感
    我想 畫本身已經超越了話 一切盡在不言中
    加上現在流行的一詞 ── \"有圖有真相\"

    所以作畫人的心情...
    是最豐富的 而呈現在圖面上的
    卻是有如震耳欲聾的寧靜
    一般走馬看花者 maybe 看不出作畫者細微的端倪

    不知這般形容 是否會過於賣弄文句?
    呵呵~ 望請指教了!

留言時間:2010-09-29 14:36
  • 回覆留言:套用一位最喜歡賣弄文句名叫馬克吐溫說的話:「為了練習,首先神造了傻人,然後祂創造了教育委員會。」
    (In the first place God made idiots. This was for practice. Then He made School Boards.)

    我為了練習作畫,首先畫了一些「傻」畫,然後又 PO 上網給大家看。

    這是我很糟糕的地方。

    但,我也有可取之處。

    也是這個愛賣弄文句人說的:「當你為愛情而釣魚時,要用你的心當作餌,而不是用你的腦筋。」(When you fish for love, bait with your heart, not your brain.)

    我作畫時都是只用「心」,而不動大腦。

回覆時間:2010-09-29 15:46
  • 主題:特別喜歡
  • 留言人:阿錚
  • 留言內容:葉老師

    我很喜歡您的畫風

    沒想到蠟筆也可以畫出這麼自然的陰暗立體

    期待您有新的作品出現 和

    新的創意呈現



留言時間:2010-09-29 13:02
  • 回覆留言:可能是蠟筆成本比較便宜,所以可以「料多實在」盡情揮灑。

    至於畫風和陰暗...其實,我很欣賞近代表現主義一些畫家的「畫風」,而自己則是還在風中飄蕩摸索的一片葉。表現主義核心的理念就是對於古典藝術的反思之後,主張藝術家創作的主觀與直覺,不再汲汲營營去「臨摩」四周視覺的影像,而是直接將「心象」用2D的方式表達出來。

    如果讓你看出我「刻意」畫出明暗立體,就如同合唱團合聲齊唱時某位團員被聽出他一個人的歌聲特別暸亮動人,我真應該再檢視一下自己的不足,謝謝。

回覆時間:2010-09-29 14:50
  • 主題:無主題
  • 留言人:顏碧甫
  • 留言內容:嗯...這個畫畫..一看是滿訝異地..人物及用色真的是不一樣

    可以那麼抽象也可以那麼寫實..連山水畫都那麼有意境

    畫風真是太多變啦..力害.力害....碧甫

留言時間:2010-09-28 16:22
  • 回覆留言:你的「訝異」是一記響亮的掌聲。

    其實...我的畫都是「具象」而沒有「抽象」作品。

    剛PO 了一篇「從表現到抽象」的文章在文章網誌,或許值得你參考。

    剛落幕的費城美術館特展,入口的牆上有這句話:
    Even if art can not liberate itself from object, it can leave behind a description.

    「只要藝術無法擺脫〝主體〞的束縛,就會淪落到只是平鋪直敘」。

    我做畫也可說是「掙脫」的過程,避免上述的「淪落」,或許極力想脫離習慣上繪畫主體的視覺印象,才會被你誤認為是抽象吧。

    再次謝謝你的「訝異」!

回覆時間:2010-09-28 17:38
  • 主題:意境
  • 留言人:CHENG
  • 留言內容:每一幅畫 都畫出他意境
    佩服佩服

留言時間:2010-07-14 18:44
  • 回覆留言:先謝謝你的「佩服」,以作畫者的心情更希望看畫者是「配服」下一帖心靈的雞湯,能夠和作畫者「感同身受」。

    國畫山水都是以景寫情、以景抒懷,甚至以景明志,「意境」可能是作畫者的渴望,或者表現自我的超凡脫俗的人格,這和近代藝術(晚期印象以後)主張即使寫生也不應該只是對自然界光影的「摹仿」,而是要表現作畫者主觀的思想或當下真實的情緒,這和國畫的山水畫有些交集,但作畫的旨趣則明顯在不同時空下劃出巨大鴻溝。

    如果我ㄧ些風景畫被你看出「意境」,這可能是我意在「畫外」的「主觀」和「真實」情緒,跟你在某一節骨點上有了微妙的交會。

回覆時間:2010-09-23 15:14
  • 主題:無題
  • 留言人:小花
  • 留言內容:喜歡老師的荷花和東方山水,
    一點都不古板,很好看喔!

留言時間:2010-07-14 09:53
  • 回覆留言:荷花在周敦頤寫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句子後,就被定型為文人雅士表現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不甘同流合污、耿直正派的人格」的作畫主題。

    我選擇用荷花為主題作畫,卻是逆向而行,比較佛洛伊德,我指的是我是從荷花池底下那片人性的污泥往上看出發,而,最好的代言人就是賽珍珠「大地」書中主角王龍,和他的三個女人,三個女人用不同姿態和顏色,勾勒出王龍這世俗男人的生命史,從反向看這些荷花,透露出在男人恣意表現霸權的慾海中,漂泊的靈魂,如果沒有女人(們)添加上顏色,其實是完全蒼白、和虛妄的。

    有時我只是單朵荷花單獨的影像表現,有時則用雙影像對照組合方式來表現出兩種不同情緒並存的情境,或者是利用形象的交錯出現的方式產生強烈對比,來顯現兩個不同人生圖像(腳色)之間的矛盾。

    王龍靠土地發財後才警覺,他身上那源於土地的氣質拖累了成為富人的身份,只要他置身奢華的場合,就立即顯現出土頭土腦的本質,富裕的後果把他從對自身的否定開始走向衰敗…原先圖畫上遠不可及的仙女,現在化為肉身,成了抱在懷裏的軟香溫玉,賽珍珠把這小妾取名荷花,有著三寸金蓮,不時扭曲的肢體,用一種病態美把持男人的嬌寵,因此這些荷花的線條扭曲、顏色鮮豔,甚至是奪目的俗麗,這是男女沉溺慾海的化身。

    與荷花對比的是王龍的元配阿蘭,散發出一種似有似無淡淡幽香,粗硬的線條用來描繪用「天足」的大腳勉力支撐起來卑屈的身影,顏色應該是屬於渾厚土地的那種「氣質」,和旺盛的生育能力,有時就直接用質樸無花的一片葉來表現,或者是「頭髮發黃、粗亂、稀少、臉又大又扁、皮膚粗糙、姿容粗笨、眉毛鬆散、嘴唇太闊、手腳粗笨(王龍成為富翁後的回頭一瞥的印象),因此我就用一支孤立蓮蓬的形象表達。

    「梨花」是王龍買來的丫環,稚嫩的青春與純情一開始就綻放在巨大父權的陰影底下,王龍對她沒有情慾,但付出最真摯的關懷與眷念,從她身上讓靈魂回歸當初對土地的情感,而梨花對王龍的愛慕是完全依附在戀父情結,他跟王龍說:「我連蟲兒都不敢弄死,怎能夠害命呢?老闆呀,但我倒是可以將這可憐的啞巴(王龍女兒)當作就是我自己來看待」,王龍的風燭殘年,相伴的只有兩個女人,啞巴女兒(無言)和梨花(無慾)。

    這正好代表著男人一生所追求的三種女人形象:母親、情人和女兒。

    我經常不自覺的重複一大片一大藍來當背景,或許下意識想襯托女人一生載浮載沉於「長河漸落曉星沉,碧海青天夜夜心」無垠的宿命之海,那種孤寂與無奈吧。

回覆時間:2010-09-23 15:40
  • 今日人氣:〈0〉人
  • 累積人氣:〈27〉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4-12-22 01: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