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鎮江打撈出《瘞鶴銘》4殘石 刻5字
2010-01-11 03:35:00
鎮江打撈出《瘞鶴銘》4殘石 刻5字"字字國寶"
2009年05月23日 10:52:47  來源:揚子晚報
【字號  留言 打印 關閉 

    陸宗潤先生義贈的《瘞鶴銘》舊拓本,引起了在場眾多書法大家的關注。

 

    歷時半年的鎮江《瘞(音yi亦)鶴銘》古碑殘石考古打撈工作昨天告一段落,在打撈出水的1000多塊殘石中,4塊殘石符合“原位、原石、原文”三原則,而被確定為《瘞鶴銘》古碑殘石。4塊殘石上共刻有“鶴”、“化”、“方”和“之遽”5個字,被專家們稱為“字字國寶”。昨天鎮江市政府就此舉行發布會,記者獲悉,研究《瘞鶴銘》的旅日華僑陸宗潤先生,特地將珍藏的《瘞鶴銘》舊拓本義贈鎮江焦山碑刻博物館——這成為此次考古的又一大收獲。

    從2008年10月8日開始,鎮江博物館、焦山碑刻博物館、鎮江水利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在焦山西麓對“瘞鶴銘”殘石進行水下打撈考古,工程浩大施工艱難。不過,歷時半載的考古打撈取得了豐厚回報。記者了解到,在打撈出水的1000多塊山體落石中,經過清洗、拓片、辨識、鑒定,發現多塊有人工痕跡的殘石。其中出水的453號石、587號石、546號石、977號石發現疑似為“方”、“鶴”、“化”、“之遽”等殘字。經與前人考定著錄的《瘞鶴銘》銘文對照,內容相吻合,字形大小、文字式樣、筆畫形態都已經具備了東晉六朝由隸至楷的書寫特性,也與《瘞鶴銘》書風相一致,因此這幾個字就是《瘞鶴銘》的殘字。

    殘石出水後的考證鑒定確認,是一個極其繁瑣的“苛求”過程,焦山碑刻博物館請來了劉一聞、卞孝萱、陶喻之、羅勇來等國內多名書畫界高手。昨天上海博物館研究員、著名金石書畫研究家陶喻之也到場,他告訴記者,認定是《瘞鶴銘》殘石殘字,他們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原位,即在古碑墜江處打撈;原石,4塊殘石的石花,和現存焦山碑刻博物館內清代陳鵬年打撈出水的5塊殘石基本一致;原文,5個殘字均在明清《瘞鶴銘》考定文章中出現,而且跟原文能銜接。由于三“原”一致,所以我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徐利明稱5個殘字:“字字國寶”。正是這4塊殘石、5個殘字出水面世,將《瘞鶴銘》千古之謎揭開了一角,為今後的水下考古發掘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寶貴經驗;同時,幾百年來“《瘞鶴銘》學”研究一直圍繞陳鵬年的5塊殘石,現在提供了新的實物,將這一研究朝前大大推進了一步。

    記者了解到,此次打撈還發現了一批承載人類文化信息的實物標本,像殘損的瓷碗、陶罐、塔磚、石質財神像、蓮花座、鐵劍、銅錢等遺物,這些考古發現對了解長江焦山西麓水域的變遷情況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目前,焦山碑刻博物館已建立了一個長期展室予以展示、保管。此外,由于缺少資金和大型吊裝機械,目前還有數十塊大石塊堆放于江邊,無法將其翻身查找文字。今後一旦條件成熟,考古還將繼續。

    旅居日本多年的華僑陸宗潤先生昨天特地趕到鎮江,他研究《瘞鶴銘》已有10年時間,在網上獲悉打撈《瘞鶴銘》殘石消息後非常激動,一直在關注打撈進程,並多次“飛”到鎮江參與、觀摩打撈。為了表示慶賀,他特地將一本清朝流散到日本、後被其珍藏的《瘞鶴銘》舊拓本重新裝裱後義贈焦山碑刻博物館。他現場作了一副對聯:“昔日古鶴西飛留鶴銘,今朝新鶴東歸呈吉祥”。他告訴記者,將自己珍藏的寶貝留在了鎮江,雖然有一點“舍不得”,但更像“自己的女兒出嫁一樣高興!” (記者 萬淩雲 文/攝)

轉載自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shuhua/2009-05/23/content_11422672.htm

王寶星教授 於2010-01-11 03:35:0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2310〉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3-07-24 19: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