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分類
文章回應
發佈訊息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藝術家 漂移社 簡介
2013-07-10 05:20:14

引進西方許多理念進來水墨畫,五花八門都有。台灣一些展覽如十五校的觀摩展,有幾間學校重基礎訓練占少數,其他學校均開發自己的路線。長榮路線從基本的下功夫不是終極目標模仿、臨摹,須清楚了解自己方向。從現在開始作品的立意要新穎、奇特、巧妙,有創造性和創新意識,努力去開拓創作。

 

    兩岸漂移成員:楊翊、劉信義、陶綱、蔡承翰、張益昇、林帆偉(臺灣)
趙蘋曲、賴靜、豆周艷、陳琳、王永成(大陸)2010成立飄移社主要台灣與大陸各占一半,剛開始很大目的 主要兩岸交流 作水墨畫開創,他們有自己獨特面貌與作畫方式。 近幾年拓展的地點在重慶、成都、香港 至台灣。色情說成是情色、失業說成是崇尚自由、貧窮說成是清高、迷茫說成是尋找方向、壓抑說成是容易受傷、陰暗說成是內心的傷,以後就這樣說我們的作品。--王永成

    我們都是畫水墨的人,都漂移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漂移社」,這是一個跨越兩岸的當代水墨創作團體,所有成員歸屬自四面八方。創社的目的就是要超越地區限制,打破藩籬,開拓屬於水墨的新方向。所以,社員 都有個大目標,就是為「當代水墨」的發展提出自己的詮釋,用個性化的創作語言,扭轉成一股堅定的力量,讓當代水墨勇往直前。

    多年來在當代文化語境下談論水墨藝術,似乎都是一個尷尬的話題。中國水墨在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對文革的反思,以及隨之而來的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反撥與疏離,對傳統水墨的反抗與拒絕,對西方現代藝術和後現代藝術語言 的接納與吸收以後,水墨的當代性始終處於模糊、含混與焦灼的狀態,眾多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水墨已經失去了曾經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文化土壤。進入90年代以後, 由於中國社會、文化情景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特別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當代水墨試圖逐漸進入與傳統自覺連結並重新建構當代價值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創作成果不 僅使當代水墨的形態邊界得以拓展,而且將作品創作與本土文化的問題以及水墨自身演進軌跡聯繫起來,在理論上賦予當代水墨建立價值尺度和批評話語的可能性。
     如今全球化語境下,當代水墨必然是與傳統水墨相對應,以當代中國社會文化的問題語境為基礎,以當代中國人精神價值訴求為內涵,並在藝術史的上下文關係中轉換傳統水墨資源的藝術語言,它應更多的屬於當代藝術而不是水墨藝術。  《延伸的距離——“漂移社”當代水墨第三回展》,標題的“延伸”二字儘管有“傳承”之意,但這種“延伸”不是單向的,它是多緯度的,試圖融入當代社會文化語境並進行轉換,從而形成與歷史傳統的“距離”,並引發當代觀者的情感共鳴與解讀認可。  值得一提的是,“漂移社”作為11位來自大陸與臺灣的青年藝術家所組成的當代水墨社團,對傳統水墨的解構性吸收和對藝術語言的當代性轉換具有時間性與空間 性的雙重意義:對每一位參展藝術家而言,當代與傳統的文化傳承與離距、大陸與臺灣的文化聯繫與差異、以及他們多年來對水墨藝術當代性的文化探索,都是吸引 他們走在一起、共同前進的力量源泉。  同樣醉心於水墨技法與效果,張益升和王永成的筆下卻生出了截然不同的城市景觀;同樣面對“性與生命”的問題,陶綱選擇用一種理性的形式主義描畫出生命幻 象,而趙蘋曲卻用瑰麗的色彩怒放出生命之花;當蔡承翰用墨色和線條勾勒出當代人破碎的面孔,豆周豔筆下的青年更是早已精神頹廢、遍體鱗傷;同樣訴說著小女 生的心思,楊翊和賴靜筆下的故事,一個活潑天真,一個則含蓄委婉;而作為偏重於工筆創作的藝術家,陳琳筆下的花鳥單純而唯美,劉信義的畫面卻總是透出濃濃 的奇幻色彩;林帆偉作為新加入的社員,其對“壞畫”的眷戀儘管顯得尤其“離經叛道”,卻仍需感謝傳統讓其有“道”可“叛”。  當然,11位青年藝術家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各有自己的方向與速度,我樂於看著他們這樣走下去。延伸的結果也許並不那麼重要,最好的狀態是:一直走在追求的路上。

 

張益昇 漂流城市  光與影對話城市

    除了漂 他們還能選擇甚麼? 漂是一種狀態,漂又有甚麼概念?不斷的轉換、寄宿,就如一切都在流逝與淤積,不論悲喜。如眼前的城市,漂流與城市,本質上有所不同,但對他們而言有著相同的感覺。   不一樣題材的創作 在創作前材料要研究 當你需要何種效果,材料將變為個人東西。

    發展中的城市向上升起,大量複製的格子窗加入跨國際企業的LOGO,城市與城市之間越來越像。這種感動輕薄到無法再用建築物去記憶一座城市,不如去記住一張面孔、一種氣味或是皮膚的觸感。所以,成堆的高樓我只記住一種「玻璃帷幕的夏日午後」。抽象繪畫的形式不拘,表現手法與技法沒有任何的限制,純粹的訴諸人的感覺與視覺,它解放了西方繪畫的傳統,甚至不一定要有任何主題或故事。抽象藝術追求藝術家心靈的全然自由,而且抽象藝術包羅萬象,不需固定的風格或形式,在某些層面來說西方抽象語言包括了中國水墨畫所追求的「空靈」境界,以 及中國書法講究「氣韻」的力量,只是抽象繪畫更進一步放棄某種有形物體如自然風景或人物的外形,而只有色彩顏料與肌理的鋪陳以及沒有限制的空間。就如同我們仰望星空,或銀河系一種混沌初開的神祕狀態。

    豆周艷的女性形象作為一種意欲的異體而呈現,人像便是奇觀的場域,人像的欲意不僅展現一種慾望,而是慾望異變的本體。意欲很難是單純,在其內在帶有遠古的因素或深層的無意識,也可能受當下影響或淺層的思想牽引,於是意欲的內在複染而多,彼此交融的結果意欲外在變帶有髏歧的意志,那麼人像整體變作為人體為這髏歧的意志的展現場域。

馬育文 於2013-07-10 05:20:14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926〉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5-01-09 08: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