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分類
文章回應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馬賽克在台灣的發展-001
2008-10-14 10:17:00

 

        馬賽克的歷史發展雖可朔及至遠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前的時代,但馬賽克這項工藝技術,相較於其他在台灣發展的工藝來說,她還是一項相當年輕的工藝技法

,馬賽克在台灣的發展大至可分為兩種形式,一是本地發展的形式另一是由國外引進的形式,本土所發展的形式,就是一種藉由自身美學觀點來發展而成,知道有馬賽克這種工藝技術,但不講求馬賽克的排列手法,以自身的美學觀來施作馬賽克,而相較於此種表現手法的,是一種遵循西方技法和材料的表現形式,來製作馬賽克的方式。

        隨台灣社會的開放,出國留學與觀光人數的增加,對於馬賽克這項工藝技術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為了感受國外的環境氛圍,有了學習國外文化藝術的構想

,馬賽克自然也是學習的技術之ㄧ,當然就有材質與技術的引進,也讓台灣的鑲嵌藝術發展能與與世界接軌。

       當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馬賽克鑲嵌藝術復甦之際,台灣也在藝術大師顏水龍先生的帶領下,進入一個馬賽克鑲嵌藝術的年代,在台中體育學院的體育場規劃了一張全台首張的馬賽克壁畫,此張作品也被認為是國內公共藝術之始,此後在顏水龍大師的人生歲月中留下數十張的馬賽克作品,除台灣體育學院體育場外,還有「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日新戲院」、「三連大樓竹林圖」、「三連大樓採棉圖」、「熱帶植物」、「太陽堂向日葵」、「YMCA永集會所連風和海都怕他了」「嘉義市博愛教會壁畫」、「林商號在高雄鼓山的工廠鳥瞰圖壁畫等的作品分散在台灣各地。

    除了顏水龍教授的馬賽克傳承外,直得一提的是在1973年實任師大美術系的徐寶琳教授所出版的《嵌畫》一書,可說是台灣第一本的馬賽克專門書籍,此書提供研究馬賽克相關知識的重要典籍,徐寶琳教授同時也在師大開授馬賽克課程,讓學生也有學習馬賽克的機會。馬賽克這項藝術最需要的就是要有地點供創作者實習施作,才能將它的特性展現出來,也由於早期的機會有限,所以在台灣的環境景觀中很少有馬賽克的作品,直到政府在1992年文化獎助條例的催生,並對公共藝術百分之ㄧ的立法,才讓馬賽克藝術受到重視與運用,就這樣開始有了馬賽克在公共藝術中多面向的運用。與徐寶琳教授同為師大美術系的陳景容教授,於1998年為花蓮門諾醫院,製作出第一幅的台灣古典馬賽克壁畫,「醫身醫心、視病猶親」,後他又陸陸續續製作多幅,與羅馬式古典馬賽克風格相同的鑲嵌藝術作品,其作品也獲得梵蒂岡教廷的收藏,2003年以「聖家畫」晉現給當時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作為生日賀禮,直至今日陳景容教授還一直在從事馬賽克古典技法的製作,與相關技術的研究。

    馬賽克大型壁畫的製作過程,在工時與性質上的關係,往往不是以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在大型壁畫的製作上,1998年花蓮門諾醫院委託陳景容教授製作馬賽克壁畫時,陳景容教授找到他過去的學生簡源忠老師與他合作,簡老師是留學於義大利的威尼斯景觀鑲嵌專門學院,主修嵌畫及造型美術,簡老師可說是台灣學習馬賽克專業技術的第一人,就筆者的了解他應該是台灣真正到義大利學習嵌畫技術得第一人,簡老師於1980年代也開始從事專業的馬賽克製作工作至今日,由於技術與經歷深獲陳景容教授的青睞而與其合作,由於簡源忠老師的馬賽克技術,是承繼義大利的馬賽克技術,是一項馬賽克技術的正統移植,其專業的馬賽克作品也是散置於台灣北中南等地方,其所製作的馬賽克作品可稱為正統的馬賽克移植作品。

      在大量的公共建築物的興築下,又有百分之ㄧ公共藝術的限制,許多的公共建築物紛紛選擇馬賽克作為公共藝術的表現手法,由於大量的使用也促使馬賽克鑲嵌藝術的多元與多媒材的運用,在環境景觀中馬賽克的運用,也使一般民眾對這項技術的注意,進而有運用馬賽克這項藝術於家中的念頭,直接達到馬賽克鑲嵌技術的普及,再加上美術教育的推行,讓今日的馬賽克藝術不在只是停留於

過往的觀念中,也讓許多人對馬賽克這項藝術的投入。

顏永中 於2008-10-14 10:17:0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3824〉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2-02-14 14: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