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學歷:輔仁大學畢

          師從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主任。 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會長范保文先生

         作品由國父紀念館,鹽業博物館館藏,及美國.日本.澳洲. 香港.台灣等私人藏家蒐藏

類別專長

重彩水墨人物

創作自述

        今天所謂的台灣原住民族,依據日本時代的族群分類,除平埔族外(他們也約有八到九個族群),台灣原住民共分九族,他們分別是:阿美、卑南、雅美(現更名為達悟)、排灣、魯凱、布農、鄒、賽夏和泰雅。近幾年來,台灣由於民主化、多元化及本土意識的覺醒,漢化的平埔族紛紛要求恢復其民族身份,邵族之列入第十族群,又增加了噶瑪蘭族及太魯閣族。

  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完整的部落文化和社會。可惜現代這些部落文化的體制在迅速瓦解中;山地保留地的喪失,逼使他們非變不可,人口大量的外流、族群文化的衰退,使得山地原住民的社會成為現代化衝擊下的「邊緣社會」。而其普遍所面臨的問題如土地自然資源、經濟上的失業問題、種族歧視、 失業率、隔代教養、偏遠地區醫療不足等。並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讓我尋找整個台灣文化創造的活力與靈感的泉源。

  《台灣原住民采丰畫展》,希冀從簡要的構圖中,讓世人能欣賞多樣且豐富的台灣原住民族之美,從服飾、工藝、樂舞、祭儀、婚禮、到生活方式及生活環境,以平實的角度展現台灣原住民各族傳統文化的美感。為保存質樸的原住民文化略盡棉薄之力。

個人創作經歷:

         接觸原住民部落是一個緣,也慶幸自己能夠有這樣的經歷,使我走入了原住民世界.大學時代應學姊之邀於暑假期間到山地部落教原住民小朋友書法課程,因為這樣的機緣,整整有兩年的暑假, 讓我有機會深入到部落之中.白天借用小學的教室上課教書法,入夜後,上課用的小學教室就成了我的簡易臥房,雖然很是克難,然而絲毫不減我們服務的熱誠,我喜愛部落的人們與親近山林風光,尤其是原住民朋友們的文化,那特殊的符號、圖騰、.語言、歌謠、服飾、舞蹈、祭儀,都讓我有時光錯置的感受,好似來到另一個時空。

        雖然地處偏遠又荒涼,但熱情的原住民朋友,常常邀我到他們儉樸的小山屋裡,與他們分享山豬肉,共飲小米酒,酒酣耳熱之時,聽他們訴說先民遠古的傳說,引吭高唱祖先傳下來歌謠,神情專注又多情,遠眺著屋外皚皚的玉山山脈,遙想曾在這土地生活過的原住民,令人思古之幽情。

        但是現實的生活中,原住民朋友們面對失業、隔代教養、缺乏良好醫療、生活資源窘困等種種困境,讓從都會來的我,難以接受,常覺得虛弱、焦慮、無奈,唯一令自己覺得安慰的是竭盡所能來教導山上的孩子,讓他們能親近藝術。然而我也知道,這方面的成就感只能短暫麻醉一下我對他們的困境擔憂。每當我看到他們為擺脫生活的困境,重新尋回沒落凋零的文化,心頭就升起一陣陣的無力感。

     十多年來為了尋求創作的靈感,曾經走過大陸大江南北,深入各名山大川,拜訪各少數民族,當我極度苦悶時,經常反芻著以前曾走過的歷程,那個時期,旅行不但是我的工作,也是興趣,更是一種生活。走在路上,周遭的人事物對我來說,都是活生生的一齣戲,只要定神下來就能愉快的欣賞,興奮的用筆畫入我的速寫本中,那影像也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 

        在大陸旅行的我,這樣的異鄉遊子,面對不同的族群、文化、影像,令我震憾又驚訝,我從中吸取養分來建構自己的藝術表現,有時卻又感到不真實,尤其是在夜深人靜時,夢境裡出現的竟是故鄉的人與事,吸引我的正是育我成長的土地。由於是這麼複雜的因素衝撞,使我處在十分奇特的環節關係中,每次想起都會讓我高興幾個小時,但有時也會難過好幾天,因為我逐漸失去生命裡最初的根源,  心也覺到無力。但這片我曾經深深的浸淫、生活過的土地,未曾放棄我,這土地上的人也親切的擁抱我,讓我感到生命是如此的可貴,生活是如此的豐厚。

  為此,我回到故鄉,重新遊歷我熟悉的台灣,從觀景窗中看到的東西,竟然是溫暖而不再是冷冰冰的。我再度造訪信義鄉的部落,我知道只要我持之以恆深入原住民部落,就能重拾以往台灣生活裡的可貴與豐富。就這樣,前後造訪過不下二十個部落。每次都是以學習的心情前往,參與部落的大小活動,從中尋找靈感,部落豐厚的人情風土總吸引我流連忘返一去再去。

  雖然原住民的人們熱情,但地震颱風卻絲毫不放過他們,無情的天災使他們的美麗的家園一夕之間成了廢墟,因為土地坐落處地層不穩,曾經數度遭到遷村的命運,暫住鐵皮屋中村民就在這種屢拆屢建的情形下,勉強度日,一眼望去整個山頭都塞滿簡陋的臨時屋,住民要面對最大的問題,卻是最基本食衣住行的需求。

  唯一幸運的是原住民仍保有樂觀的天性,不因現代化影響而改變,男人依然上山工作,工作之餘,仍愛小酌一番;婦女一樣持家顧小孩,偶爾接些手工藝品在家裡做代工。遇到外來的人都極其坦誠歡迎,不存任何戒心,小孩看到照相機,更是成群的朝相機鏡頭擁上,深怕自己沒被拍到,村莊教堂的十字架安然地矗立……空氣有股悠閒的氣息,隨著四處流竄,感染到這裡的每一個人。

  他們的臉龐永遠比都市人要更充滿生命氣息。好像是極不容易被挫折擊倒般。我在這裡,不但尋回了自己和創作最深切的關係,也學到了一件事情──不論在什麼困苦的環境中,仍然微笑以對,那麼是不會被擊倒。 

        部落的青年曾說:找到自己的那段路我們走的很辛苦。但而今,我們透過自發的凝聚,重新要回、找回、撿回與拉回原住民文化,原本就是屬於我們族群的空間和解釋權。台灣雖是一個小海島,但卻分佈豐富的人文,就原住民的族群數目有十三族之多,而且每個不同族群均具有不同特色,也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其中包括服飾、歌舞、儀式.....等都充滿了濃厚獨特的民族特性,若是讓它們失傳流佚,將是多麼可惜的事,

        我一直本著十分自我的心態創作,只希望能藉這次的原住民題裁,以尋求精神苦悶的解脫和藝術表現的突破,並沒有特意要為原住民的處境做任何方式的報導,來喚起別人的關注與同情。但卻透過一點一滴生活體驗,與隨性的行腳足跡到部落中去了解、探尋,幸運的是總是在需要幫助的時候,貴人就會出現並且給予我極大的協助,讓我不斷地進行創作。「台灣原住民采風」不過是藉由活生生的臉孔,還原的背景,將他們的生活、祭祀、歡樂、憂傷安排在我的構圖中,透過墨與色彩運用畫筆表現,成為這些畫作的最主要元素。我雖非原住民,但對各族文化充滿了興趣與尊敬,因此以繪畫方式將其呈現給世人,希望我們都能尊敬其他民族之文化,一起來愛惜臺灣這塊土地的人事物。

作家行情
姓名 出生年 類別 單位價格 計價單位
葉梨秋 1967 水墨類 50000~~60000
 
記事年表
時間 類別 紀事
2011/1 事蹟 獲美國傑出人士綠卡,定居美國
2011/1 專訪 三立電視台,原民台,大愛電視台,南天電視台,華人衛星電視台,廣西電視台等採訪
2011/1 報導 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中華日報,藝術家雜誌報導
2011/ 聯展 受邀至廣西省舉辦畫展
2011/ 教育 廣西美術學院專題講座
2011/ 受聘 行政院原民會評議委員
2010/ 個展 高雄市美館展出
2010/ 事蹟 捐贈一千本彩繪原鄉人畫冊到原鄉部落中小學做為班級圖書
2009/11 聯展 國父紀念館葉梨秋南海岩兩岸少數民族重彩水墨畫展
2009/05 個展 高雄縣個展
更多記事年表
作品欣賞
小提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95247〉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3-06-03 1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