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林煒鎮先生,民國二十八年生,彰化縣福興鄉人。

台北師範藝術科、國立藝專美術科、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結業。

曾任中部美展評審委員。

曾舉辦四次個展,應邀參加日本亞細亞現代美展、中日水墨畫家聯展。

曾任彰化縣美術學會第四、七、八屆理事長。

類別專長

水墨  書法

創作自述

       小時候,常看著父親幫鄰家老婦彩繪龍鳳紋飾的三寸金蓮,他也學著畫一畫。小學時,美術老師給了美的啟蒙,指導他們畫校園裡的鳳凰樹木,樹的形狀像一把傘、花朵綻放的美感,引發了童年玩樂的生活經驗,使他有了深刻的感觸。從此,繪畫成了生命的全部。初中畢業後,考進台北師範藝術科後,正式進入了藝術創作的國界。一面教書,一面進修研習,參加聯展、舉辦個展,使他的藝術事業,逐步攀向高峰,創作出自己的繪畫風格。先生從事繪畫創作四十年,曾經師事吳承燕、君璧、傅狷夫、胡克敏、高一峰等大師,並精研繪畫理論。

        鹿港高中退休,寓居員林「藝游小築」工作室。隨時閒適地遊目於崇山峻嶺,覽賞清流激湍,聆聽幽咽婉轉水聲……在繪畫的天地裡,展現生命律動的豐盈與姿彩。

        林先生出身樸實鄉村,自小喜愛習畫,曾經進入台北師範美術科、國立台灣藝專美術科、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國立師大教育研究所研習。一九九五年九月,應邀於台灣省立美術館舉辦「林煒鎮現代水墨畫展」,並出刊專集。作品呈現三種創作類型:一、印象作品:靈感得自外在自然的印象,結合理性與感性,呈現半抽象畫風。二、即興作品:是一種內在感受過程的紀錄,充滿感性的表現,畫風抽象,畫面呈現書法線條的律動及音樂的節奏感。三、構成作品:主題醞釀已久,經再三修飾而成,畫風偏向於理性,畫面以幾何形式的多面體組織為主,結構表現音樂的旋律之美。

          四十年的創作與體察,感悟到國畫的各家各派都有專長,深入欣賞與研究之後,如何從十百名家的創作藝品中,取精用宏、採長補短,融入自己的創造意趣?這正是詩文書畫名家蘇軾在〈書吳道子畫後〉說的「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了。近年來,試圖在國畫因襲僵化的窠臼中,注入清新的鮮血脈絡,塑造成新穎的肉體,期望著能展現出新的生命光輝。

         由於作品富有創意,經徵選編入高中美術課本的有〈清風搖影〉〈黃山憶遊〉〈秋聲〉(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九七年)。許多優秀作品,由彰化縣立文化中心、雲林工專及私人購藏。林先生的藝術成就,使他榮登香港、北京華人藝術家名人錄。一九九六年國家圖書館將林先生個人資料及作品,上載〈當代藝術家〉國際網路。

       水彩畫是西洋畫的技法之一,用水溶化顏料來作畫。先生進入台北師範美術科後,正式學習繪畫,全心拜師學藝,在周瑛、吳承燕兩位老師指導下,進步得很快。師範學校畢業後,任教台北市陽明山國校,擔任美術科專任教師。

        油畫是西洋繪畫的主要技法,用快乾油調和顏料,在畫布上作畫,也可以畫在木板或厚紙板上。特點是顏料有較強的遮蓋力,能較充分地表現出物體的真實感,和豐富的色彩效果。   

        1963年,林先生考入國立藝專,師事王壯為、傅狷夫、高一峰、胡克敏、李梅樹、洪瑞麟等教授。經名師指導之後,無論中國水墨畫、木炭素描、書法、篆刻,果然進步神速。1964年,作品參加國際美展(韓國漢城)。1966年,作品入選全省美展、台陽美展,榮獲台南市國風美展「優選」獎。1969年,第一次個展於省立彰化社教館。

        林先生將研究心得,主動與各科教師互相研討,常得到廣泛的印證。他擔任教務主任時,國文老師提出課文中繪畫文章的疑問。他把課文詳細研讀後,以畫畫的意境和寫字的筆法,作聯想和解說,大家頓時解開多年的疑惑。遠在彰化教書的他,在繁多課業校務疲累之餘,利用晚上擠火車到台北進修,親炙並領略大師的畫風,這份力求精進的精神,真是使人敬佩。

        林先生創作的主要理念,涵蓋傳統東方的「自然法則」及中國自古以來「虛實相應」的觀念,傳統水墨畫特有的黑白對照情趣特質,書法線條靈動飛舞的美妙本色,深深吸引著他。先生的畫風傾向寫意,喜歡以奔放的書法線條,結合西方塊面的分割結構,營造空靈又厚實的半抽象或抽象風格。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先生,稱讚林先生創作的繪畫作品,能深切瞭解中國繪畫技法:「皴法」用之於山水畫的山石;「樹林法」應用於由環境之不同而有互異的佈置;「雲水法」活絡於山水畫的表現。又稱讚他說:「繪畫創作的目標,注重人倫與人格的關係。文人畫中以才情、人格、學問、修養為其本質,擁有『變化氣質』『涵養心性』的功用。」

        抽象畫,是畫家憑主觀與想像,不重視具體的物象,脫離再現的意圖所表現的一種畫法。其形象與自然形象完全不相似,有時帶有幾何形體或設計觀念。

        一九六九年第一次個展,一九八一年第二次個展。一九八七年應邀日本東京上野美術館〈第23回亞細亞現代畫展〉之後,多件作品參加各種展出。一九八七年旅遊歐非十國,參觀巴黎羅浮宮、畢卡索美術館、梵谷美術館、梵諦岡美術館、開羅美術館、希臘美術館……後,深深地思索著:如何突破繪畫的技法和意境。回國後,撰寫〈萬里遊蹤──美術之旅〉發表,並且挾著豐沛的靈感大量創作。

         一九九0年,赴大陸旅遊寫生,將黃山、武夷山、桂林等地的美景,融入畫作中。體察了大自然的靈氣與美感之後,時常思索著如何將各家的精粹,融入自己體察、感悟得來的優點,以富有創意的筆調、線條、構築呈一幅幅生機靈動的好作品。繪畫風格,轉向半抽象畫意境,果然呈現了另一個創作境界。

        教職退休之後的林煒鎮先生,仍然熱心於繪畫教育工作。他在欣賞、觀摩繪畫,研究、創作繪畫之餘,兼任員林高中美術教師,並且隨時推動美術教育工作。為了培養繪畫人才,每週還在「藝游小築」開了兩組繪畫班隊,指引啟導更多的繪畫愛好者。綜觀先生的畫作,在二十歲前是屬於基礎期,除了從師長啟發引導的方向,及提供的作品,多方面學習各家名畫外;還喜歡素描寫生,奠定了雄厚的根基。四十歲前,已經充分觀摩了國內外的名家畫作,取精用宏,研習琢磨了更純熟的技法。四十歲後,逐步深入探究西方繪畫。五十五歲,從教職退休後,多次出國旅遊、參觀各地美術館,觀賞了西方大師的無數傑作;又從多媒體中,接觸更多的資訊,催化了他的省思。常想著如何「引西潤中」(引用西洋畫的技法,滋潤中國畫的內容),或者從古代的圖騰,如銘刻於石器或銅器、祭器(饕餮)等形象,設法「融古鑄今」。於是,他時時探索著,實驗著,追求更新穎的路徑,把所有的心得感悟,打破傳統的佈局與章法,把固定了的公式化的體材、表現手法,融入再創作。完成的作品,含有兩個特性:一是運用中國的素材:宣紙、彈性的毛筆、濃淡的墨色;二是融合西洋的技巧觀念,表現出東方的意境,使每一幅畫都展現著詩情畫意。今後,能在既有的成就上,獲得更多的突破與發展。

作家行情
姓名 出生年 類別 單位價格 計價單位
 
記事年表
時間 類別 紀事
作品欣賞
小提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95252〉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0-07-23 14: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