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師範藝術科、國立藝專美術科、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結業。
曾任中部美展評審委員。
曾舉辦四次個展,應邀參加日本亞細亞現代美展、中日水墨畫家聯展。
曾任彰化縣美術學會第四、七、八屆理事長。
水墨 書法
小時候,常看著父親幫鄰家老婦彩繪龍鳳紋飾的三寸金蓮,他也學著畫一畫。小學時,美術老師給了美的啟蒙,指導他們畫校園裡的鳳凰樹木,樹的形狀像一把傘、花朵綻放的美感,引發了童年玩樂的生活經驗,使他有了深刻的感觸。從此,繪畫成了生命的全部。初中畢業後,考進台北師範藝術科後,正式進入了藝術創作的國界。一面教書,一面進修研習,參加聯展、舉辦個展,使他的藝術事業,逐步攀向高峰,創作出自己的繪畫風格。
鹿港高中退休,寓居員林「藝游小築」工作室。隨時閒適地遊目於崇山峻嶺,覽賞清流激湍,聆聽幽咽婉轉水聲……在繪畫的天地裡,展現生命律動的豐盈與姿彩。
四十年的創作與體察,感悟到國畫的各家各派都有專長,深入欣賞與研究之後,如何從十百名家的創作藝品中,取精用宏、採長補短,融入自己的創造意趣?這正是詩文書畫名家蘇軾在〈書吳道子畫後〉說的「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了。近年來,試圖在國畫因襲僵化的窠臼中,注入清新的鮮血脈絡,塑造成新穎的肉體,期望著能展現出新的生命光輝。
由於作品富有創意,經徵選編入高中美術課本的有〈清風搖影〉〈黃山憶遊〉〈秋聲〉(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九七年)。許多優秀作品,由彰化縣立文化中心、雲林工專及私人購藏。林先生的藝術成就,使他榮登香港、北京華人藝術家名人錄。一九九六年國家圖書館將林先生個人資料及作品,上載〈當代藝術家〉國際網路。
水彩畫是西洋畫的技法之一,用水溶化顏料來作畫。
油畫是西洋繪畫的主要技法,用快乾油調和顏料,在畫布上作畫,也可以畫在木板或厚紙板上。特點是顏料有較強的遮蓋力,能較充分地表現出物體的真實感,和豐富的色彩效果。
1963年,林先生考入國立藝專,師事王壯為、傅狷夫、高一峰、胡克敏、李梅樹、洪瑞麟等教授。經名師指導之後,無論中國水墨畫、木炭素描、書法、篆刻,果然進步神速。1964年,作品參加國際美展(韓國漢城)。1966年,作品入選全省美展、台陽美展,榮獲台南市國風美展「優選」獎。1969年,第一次個展於省立彰化社教館。
林先生將研究心得,主動與各科教師互相研討,常得到廣泛的印證。他擔任教務主任時,國文老師提出課文中繪畫文章的疑問。他把課文詳細研讀後,以畫畫的意境和寫字的筆法,作聯想和解說,大家頓時解開多年的疑惑。遠在彰化教書的他,在繁多課業校務疲累之餘,利用晚上擠火車到台北進修,親炙並領略大師的畫風,這份力求精進的精神,真是使人敬佩。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先生,稱讚林先生創作的繪畫作品,能深切瞭解中國繪畫技法:「皴法」用之於山水畫的山石;「樹林法」應用於由環境之不同而有互異的佈置;「雲水法」活絡於山水畫的表現。又稱讚他說:「繪畫創作的目標,注重人倫與人格的關係。文人畫中以才情、人格、學問、修養為其本質,擁有『變化氣質』『涵養心性』的功用。」
抽象畫,是畫家憑主觀與想像,不重視具體的物象,脫離再現的意圖所表現的一種畫法。其形象與自然形象完全不相似,有時帶有幾何形體或設計觀念。
一九六九年第一次個展,一九八一年第二次個展。一九八七年應邀日本東京上野美術館〈第23回亞細亞現代畫展〉之後,多件作品參加各種展出。一九八七年旅遊歐非十國,參觀巴黎羅浮宮、畢卡索美術館、梵谷美術館、梵諦岡美術館、開羅美術館、希臘美術館……後,深深地思索著:如何突破繪畫的技法和意境。回國後,撰寫〈萬里遊蹤──美術之旅〉發表,並且挾著豐沛的靈感大量創作。
一九九0年,赴大陸旅遊寫生,將黃山、武夷山、桂林等地的美景,融入畫作中。體察了大自然的靈氣與美感之後,時常思索著如何將各家的精粹,融入自己體察、感悟得來的優點,以富有創意的筆調、線條、構築呈一幅幅生機靈動的好作品。繪畫風格,轉向半抽象畫意境,果然呈現了另一個創作境界。
教職退休之後的
姓名 | 出生年 | 類別 | 單位價格 | 計價單位 |
---|---|---|---|---|
時間 | 類別 | 紀事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