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分類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感性思維、理性創作」──看林聰明油畫創作有感
2010-06-13 03:20:00

展出日期:2010/7/20-2010/8/2

展出地點:國立中正紀念堂4展廳

林福全 撰稿 2010/5/13

民國初年,油畫家暨藝術教育家吳大羽(1903-1988)先生曾說:「繪畫即是畫家對自然的感受,亦是宇宙間一剎那的真實。」畫家把這種潛能注入作品之中,其投入的靈魂和情感使作品有了生命意味。也就是這個緣故,即使相同題材的作品,在不同的畫家、不同的時代,表現各異,作品呈現的意蘊與氣質也會有所不同,這也就是為何成為藝術家努力追尋的夢了。

林聰明老師此次的油畫創作仍延續2007年「掠影造境」個展主題──東北角風光景緻,這也是許許多多藝術家頗為喜好的表現題材,不論是晝夜寒暑、陰晴圓缺莫不讚嘆歌詠。林聰明老師的作品其中又以「龍洞系列」為他最喜愛表現的題材,他表示這是他「追尋的夢」,一個蘭陽子弟離鄉背井,遠赴他鄉(台北)努力求學、認真執教、立志創作成為畫家,這都是他夙夜匪懈的夢想。他曾對筆者表示,他畫的龍洞系列除了表現他對景物的形象、色彩、時序與氛圍的探究外,構圖上,他更隱含著「由蘭陽平原朝著台北都會前進、打拼」的意涵。林聰明老師說,他畫的龍洞構圖都是「岩岸在左、海洋在右」,這是他當初由宜蘭搭車來台北的方向,表示是他依然努力地在創作,如果哪一天他構圖上換了方向,那就表示他要「告老還鄉」了。因此,畫面中,山石的嶙峋崢嶸與海洋的廣闊無邊,都足以表明林聰明老師的雄心與壯志,即使面臨多麼艱難的處境,他依然堅毅不拔迎接挑戰、奔向成功。

這也就是為什麼林聰明老師會一再的以龍洞海景為創作題材的感性思維了,這種「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自古以來,就已經是藝術家們非常喜歡運用的手法,而且東、西皆然,在西方美術史的發展上,稱它為象徵主義(Symbolism)。然而,不管是借景、托物抑或象徵,藝術家所表達的就是他的「真誠」而已。對於這種「真誠」,諾貝爾學獎得主高行健先生在他的「論創作」一書中曾有如此見解:「藝術家要的是自己對現實世界的感受與表現,並且把這種了解與表現建立在對真實的信念上,真實對藝術家來說有如真誠。對自己手下的藝術的真誠,該是藝術家特有的道德。」

自二十世紀杜象(Marcel Duchamp,1887-1968)將現成物直接當作藝術之後,藝術的本質(essentiality)已經完全拋諸腦後,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式的癲狂,已完全物化了這個世界,藝術家的作品是那麼的造作、矯情,藝術家的「真誠」幾乎蕩然無存。每個人都將自己當成是藝術的救世主、革命的領袖,結果這種「為新而新」、「否定傳統」的原則,讓當代藝術也自我消解在「商品更替」的泥淖之中。因此,高行健對於藝術家的真誠有這樣更進一步的說明:「藝術家不拯救世界,只完成他自己,把他的感受、想像、白日夢、自戀與自虐,以及未能滿足的慾望與焦慮,實現在他的藝術創作中。藝術與其說是藝術家的宗教,不如說是他的一種生活方式,不枉圖充當教主,而切實身體力行,才更加真誠。」

林聰明老師的作品初視並不顯眼,然而作品內蘊的氣息卻直逼眼簾,觀看之後更是餘音繞樑、餘韻猶存,這就是他藝術上的「真誠」感動了我們。雖然,林聰明老師的表現方式傾向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風格,但是,他自己曾對筆者這樣表示,此次的油畫創作表現上,他已更進一層的領悟到油彩「冷暖色」運用的哲理,跳脫以往「素描式」的油彩處理技法,更注意到暗面的色彩變化與表現,讓畫面的色彩更豐富、更精彩。當然,這次創作的作品中,除了表現他慣常喜愛的山海壯闊與遼遠,也出現了蘭陽平原裏隨處可見的雞鴨禽鳥、田園溪流種種鄉村生活的平凡小景,這是他尋根溯源、朝思暮想的家園、記憶的母體,表現上自然溫馨而流暢,顯然,這是藝術家本身不想以固定的形式框套自然景色與自我的性情。

林聰明老師將他內心真切的、真誠的自我,以及對生活的實際體悟,化作一幅幅油彩畫作與大家相會,相信必定精采而感人。

林聰明 於2010-06-13 03:20:00發表 | | 最新回應 (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發表人:許忠英
[ 發表時間:2010-07-18 20:29 ]
恭賀畫展圓滿成功!
忠英恭賀
林聰明回覆
[ 回覆時間:2010-09-24 14:12 ]
謝謝
2010-09-24 14:12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4596〉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5-06-13 09: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