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分類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连续两南部县市美展退件感言!
2009-03-05 05:52:00

昨天我又一个不是太南的南部县市书法展览也退件了!说真的台湾书风已经被

中国大陆传染了!我也想得奖,但更想能展示出来的机会,而评审对我连复审的机

会也没,直接退!!而大陆人已经开始反醒了,我在这里感受得到了!他们对目前大

陆的书风理解开始转变,这也有点像1975文革末们对政治厌倦的氛围,这也

可能带来他们书法艺术大发展的氛围,希望我们不是才刚开始要进入1966年!

大家都看到我最近在临摹而没创作,这也是代表我一种深切反躬自省的方式

吧!我的能力很有限,希望大家多在传统的路上走久一点,再跨入新 潮流,这才能

建立台湾书法的本土特色,能和中国大陆和日本一 较长短,临帖也才有意义,否

则我们还剩下什么呢?昨天我看到 大陆的两会,有人大代表提及要恢复繁体字,

赞成的高达38%, 要注意这个讯息背后的意义在哪?他们想进一步成为文化的

大 国.但碍于从1956年以来实施已久的简体,完全恢复成本太大, 但很有可能

恢复部份,约300多字,以利时下大陆对古文的学习 风,小学生将实行"写简认

繁"的课程,到时我们的文化优势也荡 然无存!!今天您应该庆幸您的电脑里常用

字有13069字,而他 们的只有7832字,全世界用繁体的人不到4000万人,很幸

运的 您是其中一个,用简体的思惟写书法很累人的,须要有一转换过程.

这是铎山先生的评语:

近來台灣官辦美展書法類陷入一種寫""字、寫""字的不知所云狀態,


其理論背景乃是根據明末傅青主的"四寧四毋"之說。


然而之中的"寧拙""寧醜""寧支離""寧真率"乃是相對應於之後的"

""毋媚""毋輕滑""毋安排"


後者應當才是"四寧四毋"立論的主要重點所在。

所以,現在一味追求的醜字、拙字,是真的有必要嗎?

此外,在行草書方面近來流行明末的書風,其中尤以"立軸"此形制為主,


然而如果大觀明末立軸形制之作,可見其長:寬約在3:1~4:1


更甚者有至5:1以上的,在此比例之外的極為少數,


並在這一比例下的紙張中書寫三行或四行文字。

在此,又再反思,台灣書壇多以2:1的中堂在書寫,


視覺效果是否為行草書的最佳表現方式?


還是只是為了比賽的作品尺寸規定而把作品寫到最大限度?

以上乃針對目前比賽現況所提出的兩項個人觀點,


後者牽涉到個人美學觀,


所以以提問的方式來請教諸位版友了。

+++
最後,給海若兄的(無建設性)意見,


如果只想要得獎,那直接翻翻得獎作品集看看目前流行什麼書體,然後就直接

練那書體吧!

只是大家應該都能想像如果是簡帛書、篆書得獎會是何種"樣式"


(大概就是行距緊密、字間開闊,書體呈現扁扁的螃蟹狀?)


以行草書得獎又會是何種"樣式"


(大概就是體勢看似歪七扭八,行氣卻又很"剛好的"結合在一起,飛白的左右又

恰巧有脹墨吧?)

以上為不負責任的發言。


(評審老師們別抽掉我的作品啊!我也是想得獎的!!!)

       大陆转载:  沃兴华告诉大家怎样才是创新!!!

王镛 石开 白砥 于明诠 沃兴华........丑拙书风创新何在?

搞丑拙书风的朋友能否扪着自己的良心,面对以下问题

1
、是由衷喜爱丑拙书风,还是因为创新突破无门而转向丑拙书风的?

2
、大家不是讲究个性么,当满街都已是碑行书、丑拙书,为何不再顾忌千人一面了?不屑做二王、怀素的书奴,就屑于做丑拙书风的书奴?是二王怀素的艺术水平低些还是他们的书奴不容易做些?
     
二王以后,也出了不少大师:怀素、智永、欧阳询、颜真卿、米芾......都有实践创新的成果,都有个人独特风貌,这些大师也并未象现在有些人担心的,成为王羲之的翻版。

为何到了当代,一想到出新就取法汉简啊、摩崖啊、金文啊、章草啊,大师们则把病笔败笔当成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

怀素、智永、欧阳询、颜真卿、米芾......没这样搞怎么也形成个人风格了,怎么没成王羲之的翻版?------想到这一点,就别为自己那满街都是的碑行书”“拙书”“病笔败笔找借口了
   
于右任学碑,取其骨力而非取其骨架
于老学而能化,自是大家

白砥石开等丑拙书风的代表也学碑,
他们是把碑的体格特征照搬(包括那矮扁突兀的字形),
然后生硬地把笔画连上几笔,碑行书遂成。

白砥石开学碑是为碑所困
王镛沃兴华学碑倒没被困住
他们敢把病笔”“败笔照搬
于右任取碑的长处而化
王镛沃兴华取碑的短处而不化,还坦然加入自己的短处,这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

内心坦然与否?
只有独处静室,看看于老的字,看看自己的字
叹一口长气.......

挥笔写诚实二字悬于案前,可否?
 
 
王镛白砥沃兴华于明诠 貌似自然率真,实际做作夸张:
表现浑朴就蓬头垢面
表现自然就东倒西歪
表现率意就大量运用病笔败笔
表现险峻就把笔画硬拽到一边去

王羲之丧乱帖,
用笔变化多端,提纵自如,结字也多有险笔,有些笔画据其走势以为不可能再达到粗细转换的,但王羲之给了世人惊喜,且非刻意为之。其率意之下不仅无失,反有妙得

王镛沃兴华于明诠呢,率意之下就是病笔败笔
表现险峻就把笔画硬拽到一边去

这就是他们表现形式低级的地方
    
搞丑拙书的有一种条件反射

认为只要看不懂丑书的,就是喜欢横平竖直的,就是不懂书法的

很多平时表现很有眼光的同志在面对那些俯拾皆是的病笔败笔时

都运用起高度的辩证主义思维,煞有其事的:好啊,学习啊
    
提倡创新,

但丑拙书把创新建立在病笔败笔的基础上,而且根本不承认那是病笔败笔:

病笔乎?非病笔也!丑乎,实美也!黑乎,实白也!这样辩有何意思呢?徒添不诚实而已。

汉字“废简复繁”很值得推行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原因有三:
1、上世纪50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比如爱字,繁体字里有个,简化后,造成无心之爱
2 、以前说繁体字太繁琐,难学难写,不利于传播,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用电脑输入,再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所以这个问题已经渐渐不存在。
3、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现在台湾依然用繁体字,并称其为正体字,深有意味,还要为正体字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给祖国大陆方面造成了压力。

潘委员的废简复繁提议虽然不新鲜,但很值得挺一下。国人是该到了精神重建,文化复兴的时候了!繁体字,这是中华民族的符号,不可以随意篡改和丢弃,至于有偏激的朋友说,要恢复繁体字还不如恢复甲骨文,不然恢复为篆书,隶书也成。甲骨文现在几乎没有人认识,其中的道理就是中间文化断了层,现代的学者只有靠猜测才能勉强识别。古埃及,古巴比伦,玛雅文明,为什么消失了?他们的子孙已经不知道先辈们曾经创造的灿烂文明到底是什么样了。金字塔,空中花园永远成了未解之谜。先辈们是谁,已经被后辈遗忘,他们麻木的生活在那片曾经辉煌的土地上。这是多么的可悲!可叹!

简化字来源于草书,早在南北朝隋唐时期民间就开始流传,为有别于正体字而被称为「俗体字」,只是为了书写方便而已,在正规场合人们还是用正规字,所以当时的人们能同时认识一个字的两种或多种写法。这就好比我们在家干活时,为了方便,喜欢穿随便的粗布衣物,可外出会客时依然会换成正规得体的真丝衣服一个道理。

这里之所以把简化字比做粗布衣服而把繁体字比做精美的真丝朝服,就是因为汉字在简化了笔画的同时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于简化了笔画,使很多字外形相近,识别率大为降低,于是阅读速度反而变慢。由于人一生中看字的时间是写字时间的无数倍,哪怕作家也一样,所以整体来说却是适得其反。同时,由于简化字增加了很多偏旁部首,从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这些新造的部首和字,在书法家的眼里就比繁体字粗俗难看得多。另外,由于把很多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合并成一个简化字,经常导致语意的混乱,并使汉字本身内在的词源关系丧失,使整个汉字系统出现结构紊乱。

废简复繁一经提出,反对声便不绝于耳,理由无非就是繁体字笔画太多,写起来太费时间,简体字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甚至有网友质问,如果全部改用繁体字,那老百姓还活不活?难道使用繁体字,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那老祖先们又是如何活下来的?港台同胞是否因繁体字而痛不欲生或效率变差了呢?不要言过其实,如果有人认为时间宝贵,写繁体字太麻烦,我想日文可能更适合他们,那些汉字偏旁部首式的日文岂不是比简化字更简化?!

当初推行简化字的另一理由恐怕就是为了消除文盲,让劳苦大众也能识文认字。事实上咱们简化字推行了四十多年,可至今文盲仍一亿多,半文盲更不计其数

蔣海若 於2009-03-05 05:52:00發表 | | 最新回應 (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發表人:施逸勳
[ 發表時間:2009-03-05 19:05 ]
是呀!矯枉過正,就像是國王的新衣一樣,真的沒人敢出來評時下的風氣嗎?老師可打了頭陣了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2542〉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09-05-11 10: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