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留言訊息
發佈訊息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009年觀音學術研討會記實
2015-12-17 01:47:52

  

觀音信仰在台灣,頗為盛行,它的信徒跟媽祖信仰或一貫道信徒等,雜揉在一塊,這是台灣信仰特有的現象,也是國人愛跑道場拜拜或參學閒逛的產物。

觀音的圖像發展,不是一般人能認知的,更何況是宗教狂熱者,或門外漢。

所以,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是有其必要性的。

…………….

2009年觀音學術研討會,該研討會,本人也受到邀請與會發表論文,談台灣的觀音信仰與觀音圖像問題。會後我將此論文結合一些篇章,發表有關台灣宗教發展趨勢的專書,專談台灣佛教與民間信仰包含神壇。該書成為大專院校開設民間信仰教學的參考書之一。

2009觀音學術研討會 議程表

9月12日(六)第一天議程

09:00─09:10

開幕式貴賓致詞

明光法師、黃書瑋

場次與時間

主題演講人

論文發表人

講題與論文題目

與談人

09:10─10:00

第一場主題演講

主持人:黃書瑋

陳清香

主題演講:

觀音信仰的源流與艋舺龍山寺的尊像風格

10:00─10:30

茶點與休息時間

10:30─12:00

第二場

主題:印度西藏觀音

主持人:林保堯

洪莫愁

十一世紀東印度的觀音造像──以大英博物館藏品為例

陳清香

李璧苑

藏傳佛教觀音儀軌與圖像的實修關係──以吉祥比丘尼傳承十一面千手觀音的「紐涅」修持法為例

郭祐孟

陳奕愷

觀音「異像」初探──以古印度密教觀音起源及東傳為例

林保堯

12:00─13:30

中午用餐休息(預先報名者將提供素食便當與論文資料)

(12:00─13:00/2009現代佛教學會會員大會)

(13:00─13:30/2009現代佛教學會理監事會議)

13:30─15:00

第三場

主題:中國古代觀音

主持人:蕭麗華

潘 璠

明清時代文人筆下的觀音形像

李蕭錕

黃連忠

禪宗語錄中禪師對觀音法門的實踐與詮釋

蕭麗華

張家禎

水陸法會之結界

黃連忠

15:00─15:30

茶點與休息時間

15:30─16:30

第四場

主題:日式觀音

主持人:慧嚴法師

闞正宗

日治時代東和禪寺的觀音講會

慧嚴法師

吳景欣

近代日本美術中之觀音像初探

潘 璠

18:00

主持人、論文發表人、與談人聚餐

 

 

9月13日(日)第二天議程

9:00─10:00

第五場

主題:台灣民俗觀音

主持人:賴賢宗

論文發表人

論文題目

與談人

吳永猛

民俗觀音與法教科儀

徐福全

張崑振

臺灣齋堂觀音信仰與空間探討

李世偉

10:00─10:30

茶點與休息時間

10:30─12:00

第六場

主題:台灣佛教觀音

主持人:昭慧法師

顏尚文

釋信融

嘉義縣觀音信仰寺廟的分佈與發展

林美容

賴建成

台灣佛教發展與信仰的特質─兼論觀音靈感與圖像信仰

昭慧法師

林淑媛

臺灣小說中的女神隱喻──以觀音菩薩為例

丁 敏

12:00─13:30

中午用餐休息(預先報名者將提供素食便當與論文資料)

13:30─15:00

第七場

主題:艋舺龍山寺觀音

主持人:吳永猛

蔡武晃

北台灣龍山寺法脈的觀音信仰組織研究

李玉珍

陳省身

艋舺龍山寺觀音法會科儀探討

張崑振

吳仁華

艋舺龍山寺圓通寶殿建築裝飾藝術初探

林承緯

15:10─16:00

第八場

綜合座談

閉幕式

主持人:陳清香

與談人:黃書瑋

與談人:賴正信

一、會議名稱:2009觀音學術研討會。二、主辦單位:現代佛教學會、台北市艋舺龍山寺 。三、會議日期:2009年9月12、13日(週六、週日)。四、會議地點: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台北縣板橋市文化路二段242號5樓)

………………….

以下是陳清香教授的研討會記實文。

觀音學術研討會側記    

 

    由現代佛教學會、台北艋舺龍山寺共同承辦的2009年觀音學術研討會,於9月12日上午9時正式揭幕,兩天議程共計安排了7場研討會主題。開幕點禮之後,首先由筆者以〈觀音信仰的源流與龍山寺主尊風格〉為題,作開場演講。在主題演說中,首先揭櫫今年可謂是觀音年,諸多探討觀音的學術會議應際而生,並以簡報列出今年數項相關活動:

一、2至3月間,失落52年的3尊日式佛像重返東和禪寺,其中一尊9面觀音菩薩,據說是曾被日本列為國寶的唐朝文物。

二、6至8月,台北商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舉辦連續8場的觀音議題研讀會。

三、7月,于軍方教授原著英文版《觀音》,由法鼓文教基金會譯成中文出版。

四、9月,艋舺龍山寺與現代佛教學會合辦觀音學術研討會。

五、11月,世界宗教博物館盛大舉辦觀音圖像展。

 

本屆觀音學術研討會能如此順利圓滿,筆者首先要感謝艋舺龍山寺諸位董監事的大力支持,感恩觀音菩薩的加持庇護,才讓會議得以如期揭幕。艋舺龍山寺建寺已歷經270個個寒暑,是北台灣最具代表的觀音道場,世界宗教博物館11月舉辦的高古觀音圖像展,亦將展示龍山寺這座古老梵宇建築的精緻模型。

 

為了紀念先民蓽路藍縷,歷經千辛萬苦來臺立寺,同時感懷觀音菩薩的慈悲願力與廣大靈感,作移民的精神依怙,並為慶祝龍山寺270歲生日,筆者不敏,乃籌辦此研討會,以追溯觀音信仰的源流,探討台灣佛道兩大宗教系統中,觀音信仰的狀貌。研討會議題,自時代言,從遙遠的佛教誕生國印度討論起,沿著佛教傳播路線而入華、藏、日、臺,由遠而近,由古而今。以研究討論的內涵而言,是就觀音信仰、觀音法門、觀音圖像、觀音文學的各方角度評析;其表現在文化層面,因是多元,涵蓋面廣,故研究方法也極為多樣。

 

其此,主題演說追溯了觀音信仰的源流與發展,簡報中以圖照呈現原始印度觀音、《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系統觀音、《妙法蓮華經》系統觀音、《大方廣佛華嚴經》系統觀音、密教系統觀音等不同形像。至於艋舺龍山寺的主尊觀音,則回顧至早期鎮殿主尊以及開基主尊的造型。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戰,台北遭到轟炸,龍山寺也被無情的砲火所波及,諸佛像神像大都化成了焦土,所幸重修後的主尊觀音(見封面),仍是莊嚴無比,歸納計有幾點特色:

  • 具足菩薩的慈悲與智慧。

龍山寺主尊觀音的姿勢,是戒、定、慧三無漏學的象徵,眼廉下垂,表示慈悲,也象徵持戒。結跏趺坐,是禪定的姿勢。眉心白毫,是定力和放光的表現,和火燄形光背同是智慧光明的意象。因此,菩薩像即是戒、定、慧對治貪、瞋、癡的喻依,亦是八萬四千佛法的總綱。

  • 以文殊、普賢二脇士,彰顯《華嚴》精神。
  • 體現《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精神。

總之,艋舺龍山寺觀音,載著先民墾拓的精神,與虔誠信仰無私捐獻的願力,既有《法華》、《華嚴》的深邃義涵,又表現了高度的藝術美感。

 

繼筆者演講後,第2場的研討議題為「印度、西藏」觀音,以10世紀以後

的印度觀音信仰與造像,及藏傳觀音儀軌的修持法門為探討主軸。第3場題曰「中國古代觀音」,論文由印度轉入中土,時間也向前推衍至元、明、清朝時期,討論的是禪法、圖像及懺儀等話題。第4場的主題為「日式觀音」,兩篇敘文中,一是論述日本本土觀音圖像。當圖像映放出19世紀日籍畫家原田直次朗「騎龍觀音」時,立刻引起聽眾熱烈迴響,因「騎龍觀音像」曾被翻拍成攝影作品,於1959年之後流傳於台灣民間,之後更傳說為87水災時,在彰化大肚溪上空發現奇異雲彩,經拍攝沖洗後所留之觀世音菩薩聖蹟顯彰。由於原田直次朗所繪觀音法相莊嚴,深植人心,大眾紛紛提出問題討論。另一篇,則談論日治時期東和禪寺的台灣觀音講會活動。

 

    第5場的議題為「觀音民俗信仰」,深析重點於焉進入台灣本土的民俗宗教信仰。文中討論民俗小法的觀音法會科儀與齋教的觀音。第6場以「台灣佛教觀音」為議題,由嘉義的地方觀音信仰論及全台,從而延展到小說文學中的觀音形像。最後一場討論主題回歸至「艋舺龍山寺的觀音」,由龍山寺法脈的傳承、觀音法會的科儀,一直到正殿圓通寶殿殿宇的裝飾藝術。簡報的音樂、圖片精美,有聲有色,動靜兼具,聽者動容,嘉賓莫不熱烈討論。

 

    7場精彩的觀音議題,地域有遠而近,時間由古而今。龍山寺副董事長書瑋大德除了第5場,全場聆聽到底;賴正信執行長也是全程參與,高至潘懂事與張俊雄秘書,則參與了第一天。龍山寺其他的董監事與行政人員,因農曆7月重大法會與祭典,不克前來。但在探討龍山寺觀音議題時,監事連錦綉女士與張雪玲組長的雙雙蒞臨,更使會議增添人氣。

 

    筆者也要感謝13日下午綜合討會場次上,與會學者的辛苦撰文,與隊談人的細心讀稿,以及台下參與者的細心聆聽,並發表高見,方能成就一場盛會。黃書瑋副董重新總結觀音法門的殊勝,賴執行長也介紹了文化廣場的創新運作。除研討會現場,主辦單位並於大會場外,特別布置了一小型的龍山寺與觀音像繪畫展,展出高鳳琴、吳永猛、余宥嫻、許月英、傅基芬、黃瓊塋、林筱芬、王明珠等7位畫家,共10餘幅作品,畫題以艋舺龍山寺殿宇、周遭景觀,以及各式觀音圖像為主。其中一幅高及200公分的千手觀音畫,最具震憾力,是作者高鳳琴花了6個月的時光所辛苦繪作。

    千手觀音,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的省稱,亦稱「千眼千臂觀音菩薩」,是密教六6音中,形像最複雜、持物最繁瑣的菩薩。密部觀音一向以多臂多首的化身度世,由別於顯教觀音。而多首多臂的菩薩儀軌、修持法門,最早在北周時代,天竺高僧耶舍崛多(闍那崛多)來華,譯出「11面觀音神咒」時,便以流傳中原。其後歷經初唐、盛唐之際,西域高僧絡繹不絕載經來華,善無畏、金剛智與不空等開元3大士的傳譯,便促使千手觀音的唸誦、修行儀軌正式流傳中土。但真正將《千手經》繪製成法相、或雕成具像,以做為修法依據,則是盛唐以後的事。其中最早將觀音塑成千手大慈像者,相傳是唐代著名的雕塑大師楊惠之。他與吳道子同師張僧繇筆法,後專攻雕塑,遂為天下第一,與吳道子齊名。當時有「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之譽。至愉千手造像的唐代遺品,有四川丹稜鄭山第64號千手觀音龕、安岳臥佛院第45號窟左壁千手觀音像,以及邛崍石筍山第3號千手觀音龕等。

 

    至於千手的持物,大約均依《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原始經文衍化而來,如楊枝表示觀音為了利益眾生,隨順眾生的願望而示現;葡萄手,代表五穀豐收;吉祥果,表增益,財福圓滿,增益修行;槍表示催破六道眾生迷惑惡業,增長福德等。一般而言,觀音菩薩手印象徵其特殊的願力與因緣,持物代表饒益眾生,如同佛菩薩的表情與語言,傳達悲智行者的心意。千手觀音40手有息災、增益、懷愛及降伏惡魔(誅伏)等4種涵意,現存的千手千眼觀音聖像,雖然有少數完全具足千手千眼,但以40手眼一一濟度,25有,即具足千數。

 

    高鳳琴女士的水墨畫,師承王榮宗,人物畫師承吳文彬、孫家勤、翁文煒等名師,從事畫作已有10餘年歷史,曾舉辦3次以「法相之美」為題的個展,現任工筆畫協會理事,並任教於艋舺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教授佛畫課程。她在國立藝術教育館教授人物畫課程,所作工筆佛畫及人物畫十分精密細緻,線條流暢,比例勻稱,設色典雅。此次應筆者之邀,為2009觀音學術研討會會場提供觀音畫作四、五幅,除了千手觀音用筆工夫精湛之外,另有水月觀音、魚籃觀音等,其用色及其珣麗,為會場曾添不少莊嚴祥氛。

 

    艋舺龍山寺自成立板橋文化廣場以來,一直從事社會福利事業,今年董事會除慨捐新台幣1億元以救助88水災的受難災民,發揮菩薩的布施經神外,更舉辦2009觀因學術研討會,提升信眾的文化水準,刊稱是其對學術界的創舉,且讓我們這個好的開始拭目以待。(陳清香,慧炬第544期,p33-38 )

黔夫 於2015-12-17 01:47:52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2〉人
  • 累積人氣:〈577〉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23-10-15 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