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榮獲第21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王友蘭的得獎感言
2014-09-12 11:25:53

        我國傳統戲劇「無聲不歌、無動不舞」,因此,王國維命名為「戲曲」,淵源極深、範圍極廣,而「說唱」正是「戲曲」之母,有歌、有舞、有對白、有故事,唯說唱的腳色扮演由一人兼飾,戲劇則由多人分飾不同腳色,換句話說,說唱人除了身為敘述者之外,還必須能兼演各類不同腳色行當的肢體與表情。自幼酷愛歌、舞、戲劇的我,尤其愛模仿黃梅調電影中各腳色的唱唸咬字與作表……,這些基礎薰陶,加深了我對於傳統戲曲的興趣,大學時期又接觸國劇(今稱「京劇」)、漢劇、湘劇、閩劇、越劇等,加強戲曲基本功培訓,這使得我後來學習「說唱」中的京韻大鼓,事半功倍。

        中文系畢業的我,深感說唱藝術的浩瀚精深,自1980年起,開始廣為蒐集、整理、鑽研,透過舞台、講台、廣播、電視等媒介,與大家分享各類「說唱」之妙,尤其是說唱文學與說唱音樂的學術價值,碩博士論文分別為《說唱音樂的「帶腔」》與《紅樓夢說唱研究》,三十餘年來,雖然孤單卻很充實。

        說唱中的雅音「京韻大鼓」講究出字歸音、似說似唱,曾由老藝人章翠鳳帶來臺灣,1975年辭世之後,京韻大鼓在臺灣幾乎失傳。我有幸獲得錢運元、李椿年、王書圃、張大夏、王鼎定等長輩的鼓勵與指導,學唱京韻大鼓,應邀在各大電視臺演出,並赴韓國與東南亞等地宣慰僑胞,1986年榮獲中國文藝協會「民俗曲藝」文藝獎章,這也是該項獎章「民俗曲藝類」的第一座,很幸運!

        1989年,我的京韻大鼓專輯獲得京韻鼓后駱玉笙女士的青睞,於是受邀跨海赴天津拜師學藝,成為駱派京韻的入室弟子,受益匪淺,近十年來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長庚大學、世新大學與社區大學傳授,廣為推廣。終於在2012年正式收徒,大弟子林美清為長庚大學教授,二弟子王文燕為資深戲曲藝術家,我對她們的期許是:不要把說唱表演當作「職業」,但卻要求自己的表演藝術要「專業」,永遠將說唱音樂的傳承作為「志業」!期能培訓種子教師,擴大薪傳效益,讓京韻大鼓在臺灣不再失傳。

王友蘭 於2014-09-12 11:25:53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987〉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8-03-12 14: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