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醒: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生命底蘊
2011-11-19 02:28:03
一九四七年生於臺灣中壢,原名楊熾宏。從小喜愛繪畫的他,經常在課本及地上塗鴉,而他也常隨身為基督徒的母親,到教堂作禮拜,因此有關上帝的創造與人的思考,開始充塞在他年幼的腦海中,亦成為日後創作的重要課題。
一九五九年小學畢業後,分發到臺北省立武陵中學,十四歲時因閲讀到余光中翻譯的《生之慾—梵谷傳》,大受感動之餘,開始心儀畫家浪漫多采的生活。多年後,楊識宏仍為當年《梵谷傳》帶給他的深刻印象和啟蒙,寫下這番話:「無形中對自己的未來已有一個堅定不移的想法︰一股要爲藝術殉道的熱誠在内心洶湧著,好像從事藝術創作是一項命定的職志,困厄顛沛或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梵谷對藝術的熱狂很自然地成爲我生命情境的一個主導模型,繪畫因而佔據了我整個内心的空間,變成生活裡的主要依據、内容與慰安。」
一九六五年建中畢業,在家人意見分歧的情況下,進入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西畫組就讀。而藝專其他科系豐富的課程,如美工、印刷、攝影、電影、戲劇、音樂等,更提供他一個寬闊無拘的學習天地。此時正值諸位日治時期前輩畫家在此任教的高峰期,師承李梅樹、廖繼舂、揚三郎、廖德政、洪瑞麟、李澤藩等人,使其於此受到相當紮實的油畫學院教育訓練。
愉悅的對話_72.6x100cm_1997
楊識宏 於2011-11-19 02:28:03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