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回應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創作--你的眼中我的眼 15
2011-06-02 07:28:19

 

2010 10F 系列作品15

                                                                                                採訪整理 /Winson

緣起

“我”是作者首次嘗試著將“平面”、“寫實人物”及“空間重疊”幾個平常不一定會一起出現的繪畫表現手法融於一爐。然而當畫面的形象漸漸清晰之後,產生的效果連作者本人都感到震撼。那種如同多個時空斷層同時出現的景象,教人印象非常深刻。

畫作賞析

這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作品,可以從很多角度來欣賞它。第一次在國父紀念館展出時就十分的吸引觀者的目光,不過作品中的人猿半邊像卻使大家對它的喜歡減半!

劉玉文陳述「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面具,何者才是最真實的自我‧‧‧其實都是幻像。」「看似不同的個體,卻緊密不可分。」

我們生存的社會常常用二分法來簡單的界定或分類。例如,好的/壞的,對的/錯的,諸如此類,但是其實很多事情很難這樣去分。畫面中的人物,甚至貓咪其實都是“一”個“我,不同的形象代表內在與外在;或者說代表面對不同對象時不同的形象;也或者是同一人在不同時期的呈現。作者試著以“不同形象”來描寫一個人可能所具有的多重面貌,並且更加引伸為其實這些是你的一部份但也都不是你。觀者在欣賞這件作品時往往可以隱約了解這樣的事實,但是一般人總是比較喜歡聽好話,對於批評往往敬謝不敏,所以很難要他們承認自己的黑暗面。這就是我前面所說無法全然喜歡這件作品的原因。

「每個人的自我覺察和邁向自性圓滿的速度不同,因此展現出不同的頻率振動,雖然處在同一個時空中,卻生活在不同次元。」

雖然大家看似生活在相同的時空之下,其實在可見的空間裡卻存在著很多不同的次元,這些不同的次元以不同的振動頻率同時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但是如果頻率不夠相近是無法走在一起的。或者說同一個人也會在不同時期有不同頻率的表現,我們都努力使自己由頻率低下朝向頻率高的方向變動,讓自己成為更美善的存在。

「所見所聞皆是“我”之呈現,所知世界皆是“我”之投射、因“我”所順應而生。」

“我”是誰?或者說“我”是甚麼。面對這樣的提問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一套標準說法。不過如果你仔細去探索,其實你的回答內容可能都是偏重於你的名字,你的工作職位或職務,或是身份認同,但是這都不是你。一但你改了名字或是換了工作,難道你就不是你了嗎?其實你還是你。那麼“我”到底該如何表述?

如同這件作品來看,畫面中有半個美女像加上半個人猿像。人應該不會有長成這樣的,但是有可能左邊的美女代表的是外在的形象,而右邊的人猿代表的是內在心性,也可以說其實每個人都是類似這般的形象,並且隨著時間的流動不斷的改變。很有趣的狀況是不同的人面對你的時候,他們所觀察到的你也會有所不同。別人就像一面面的鏡子,映照出他們眼中的你,而這些不同的形象又是你有意無意的選擇結果。

例如,某位黑道大哥可能在外面行為兇惡,可是對其子女卻呵護備至。所有外人眼中的兇神惡煞卻是子女眼中的溫柔慈父,這是別人眼中的“我”,而這是自己行為對外投射所產生。反過來說,我又如何看待所認識的人呢?同樣舉上面的例子,這位大哥在家是位慈父,心中有愛,所以會認為子女是很討人喜愛,令人歡喜的;其實這也是“我”心境的投射。

結論

作者透過“一”個簡單的人像讓我們了解:看似不同的臉孔,不同的物種,不過都是自我之幻化。如此坦承,如此原始,如此神秘。唯有願意探索生命最底層的奧秘,才能看見諸多幻象,直指心性。

劉玉文 於2011-06-02 07:28:19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1482〉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2-07-12 2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