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生於台中
1989-1995 台中縣立霧峰國小
1995-1998 台中市立五權國中美術班
1998-2001 國立台中一中美術班
2001-2005 台灣師大美術系 輔系英語系
2005 推甄錄取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西洋美術史組
2009/1 就讀英國萊斯特大學西洋美術史及電影史博士班
特殊榮譽
1991 獲選台中縣模範兒童
1992 獲選台灣省特殊優良國小學生
1993 入圍第一屆世界華人傑出青少年
1997 獲選台灣省特殊優良國中生
1999 獲選台中市模範生
2002 獲選第24屆全國優秀榮民子女
2008 獲選台灣師大傑出學生
2008 教育部全公費留學考試通過
經歷
2003 台灣師大美術系系刊編輯
2003 參與文建會「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宜蘭地區」撰述工作
2004 獲選參加2004兩岸青年文藝營
2004 中華日報副刊「新生代女聲」專欄
2004 袁金塔教授「我是一條書蟲」陶瓷創作作品集文案
2004 申請通過國科會大學生研究計畫「擊饗緘默的筆跡—鶯歌地區陶瓷彩繪研究」
1999-2008 文學作品曾發表於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幼獅文藝、幼獅少年、中華日報、中央日報、台灣日報、明道文藝、誠品好讀、乾坤詩刊、聯合 文學
2008 寶瓶出版社出版文學專集「男孩公寓」
作品典藏
霧峰澄清醫院:插畫連作四幅
國父紀念館 :國畫「業精於勤」
國父紀念館 :國畫「皮影戲」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水彩一幅
行政院文建會第一屆青年藝術家作品典藏計畫:國畫「角色」,油畫「巷子的盡頭」
逢甲大學:油畫「魚群記憶的房間」
日月潭教師會館:油畫「花」
霧峰鄉農會:油畫「小鎮風光」
另有內政部長廖了以等10多人私人收藏
獲獎部分
2000 彰化社教館中部五縣市春秋水彩寫生第一名
2000 台中市學生美展國畫第二名
2001 國父紀念館第28屆全國青年書畫比賽國畫第二名
2001 聯信文教基金會中部寫生比賽銅牌獎
2001 90年度台中縣美展水彩優選
2001 90年度全國學生美展國畫優選
2002 第七屆大墩美展水彩入選
2002 91年度台中縣美展油畫第三名
2002 彰化社教館中部五縣市水彩寫生社會組第二名
2003 台灣師大陳銀輝教授油畫創作獎學金優選獎
2003 第二屆全國百號油畫大展優選
2003 第三十九屆國軍文藝金像獎水彩第二名
2003 第八屆大墩美展油畫類入選
2003 第二屆玉山獎油畫佳作〈第四名〉
2003 第五十屆中部美展水彩入選
2004 台灣師大陳銀輝教授油畫創作獎學金特優獎
2004 第三屆玉山獎油畫佳作〈第四名〉
2004 第四屆彰化磺溪美展全省徵畫油畫佳作
2004 第四十屆國軍文藝金像獎水彩第三名〈第一名從缺〉
2004 第四十屆國軍文藝金像獎油畫優選
2004 第二十八屆全國油畫展優選
2005 第五十九屆全省美展水彩第三名、油畫入選
2005 第二十九屆全國油畫展入選
2005 青溪文藝金環獎油畫優選
2005 王蓓藝術獎學金
2006 第30屆全國油畫展油畫入選
2006 第1屆帝寶美展油畫入選
2006 第69屆台陽美展水彩入選
2006 第11屆大墩美展水彩入選
2007 台北文化局第一屆數位藝術評論獎
2008台北市文化局第二屆數位藝術評論獎
水彩、油畫、文學創作、藝術評論
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研究所教授/摘錄蘇憲法教授序
為江凌青同學寫畫展的序文,是我在師大美術系任教以來第一次為在學的學生寫序。我為她寫序的理由有二:ㄧ來在大學的四年中我教過她三年,對他頗了解、知之甚深;二來她是我見過最具才華的學生之一,天資聰穎〈當年台中一中全校第一名畢業,卻捨台大法律系唸師大美術系〉,加上文采無礙,藝術與文學創作均獲獎無數,在美術系是個風雲人物,也是大家的楷模。
凌青生長在ㄧ個健康樂觀的家庭,父親江和言先生是ㄧ位宣揚「幸福人生、美滿家庭」的演說家,我對他積極的人生觀有深刻的印象,我佩服他所展現出來的正面、進取與和諧的態度;母親高碧玉女士則是中部地區知名畫家,母女在藝術世界裡各有一片天。凌青今天有此成就,父母親的支持與鼓勵功不可沒。藝術創作是ㄧ條漫長的路,你無法預知未來,更無法看到立即的成果,很多父母視兒女學藝術為畏途,而凌青的父母 卻能讓孩子選擇自己的興趣,實屬難得--這是很多家長做不到的事,我為他們喝采。
現代藝術在20世紀以來大鳴大放,從此藝術出現一種不再要求「再現世界」的表現形式,而走到像美術史學者理德〈Herbert.Read〉所謂的--現代繪畫行的是敘述風格演變的歷史,正因為這種改變,使繪畫得以自立自主,而不必考慮其在歷史上所曾擔負過的使命,畫家個人的自由表現即是繪畫的最終目的,藝術不再需要去反應物質的世界,而是要表現精神的國度。
凌青天資聰穎,對藝術創作的表現有獨到的看法。而事實上從喬托〈Giotto,1267-1337 〉到庫爾培〈Gustave Courbet ,1819-77〉以降,畫家的主要任務便是把ㄧ個三度空間的圖像表現在畫布上,觀眾像坐在舞台前面觀看這些畫面,而現代主義卻把整個舞台壓縮的越來越平,直到背景與舞台合為一體--這是現代畫家所要努力的表現方式,因此藝術已經脫離「現實自然」的範疇,它完全是ㄧ種「經驗事物」的累積,它不依賴物象的特徵外貌,而在於表現其特徵的深度與魅力,因此打破立體、打破光影,畫面裡的物體全像紙ㄧ樣被攤平,,而「平面化」的表現就於焉形成,這也正是現代主義的精神。
綜觀凌青的作品,她早已脫離「具象寫實」的階段,進入「平面色塊」的概念,然而重點是去除具象、形體和描繪的特徵之後,並不會造成貧瘠或弱化的現象,我們從2003到2005年的代表性作品中可窺出一二:凌青的近作有油畫、水彩,許多畫中皆有人物作沉思狀,但看不清楚表情與臉孔,人物之外多是室內景物及擺設,偶爾開一扇窗,這些錯綜複雜的物象構成ㄧ幅訴說著作者自身的心情故事。
姓名 | 出生年 | 類別 | 單位價格 | 計價單位 |
---|---|---|---|---|
時間 | 類別 | 紀事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