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回應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覺醒主義文學《漂流戰記》
2009-08-02 01:29:00

  覺醒主義文學《漂流戰記》

漂流戰記》無疑是一部令人驚奇的作品。其規模之浩大,實是現代華文小說中極所少見的,而閱讀《漂流戰記》這部作品的整個過程,也猶如是在觀賞一場以天價製作的超大成本電影,從驚人的生態景觀、夢幻的高科技武器、以及甜蜜的青澀愛情…直到遭遇恍如撕裂般的背叛、成長,與每一個角色在故事中這場既莫名又奇妙的戰爭中,所領悟到的深刻省思…時刻驚奇,時刻感動,扣人心弦,絕無冷場。

然而在竦動前衛的視覺風格描述之下,作者楊依射在《漂流戰記》這部小說中所寫述的真正精神,卻並不僅僅是發生於未來時空裡天馬行空的誇大幻想,而是一直以來都存在於這個星球上,猶如吐默般反覆不斷循環演譯的一種「生存規章」。內容之浩瀚,令人不得不直覺地想起俄國文學巨擘列夫‧托爾斯泰,花了六年的時間所完成的不朽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

托爾斯泰寫於西元一八六三至一八六八年的鉅著《戰爭與和平》,透過枝節龐大且線索繁複的法俄戰爭為場景,以精微的觀察力與準確的文字技巧,展現出作者心目中所謂的「偉大」的形象。托爾斯泰本人曾經說過:「只有觀察一個無限小的單位,用藝術的方法把它們聯結起來,我們才有希望得出歷史的規律。」而這一點,《漂流戰記》中作者楊依射也同樣地運用了類似、但卻全然相反的手法,成功地烘托出了作者心目中所謂的「偉大」。

與前者不同的是,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寫的是歷史,是托爾斯泰對於歷史真實的再評價;而《漂流戰記》寫的卻是未來,是作者透過觀察歷史所得,而對於未來世界所做出的一種通論預言、以及滿心的期許。楊依射在《無盡漂流》的後記中自己也提到:「我希望能夠表達予讀者明白的是,族群的定義可大可小,族群之間的鬥爭也不過是一種常態現象。真正令人驚歎的是,這些族群通過鬥爭所展現出來的姿態,竟是如此驚人的一致!」並且自言在故事的結尾之中,自己無法為人類「紛爭的本性」做出唯美的包裝,這是由於「無法捨棄現實」的緣故。

基本上,楊依射的《漂流戰記》在篇幅的規模上較《戰爭與和平》小了一籌,也並不是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基準點來做為發展背負了闡述作者價值觀與世界觀使命的劇情架構,更有著許多華麗前衛的高科技戰爭與戰術將讀者們震懾的有些眼花撩亂…即使如此,《漂流戰記》絕對不是一部僅止於科幻領域,並且略帶著魔幻色彩的次文化之作。

從故事進入中篇,故事場景轉入地球開始,便出現了大量的地表景觀描寫,無不壯闊詭譎,令人嘆為觀止!光是第七章「蒼鷹抑鬱悲鳴」中一開頭就寫道:「黃沙與烏煙覆蓋著荒蕪的大地,再強的風也吹不散窒礙的空氣中一片黑灰的氤氳,漠化的情況已經從西亞蔓延到東歐地區了

粗獷豪邁且魄力十足地將如幻境般的景象與真實的地理位置結合,接著:「即使在撫育了數千年來無數生命的兩河流域上生活,捷魯歐人仍然無法迎向和平。更正確的說法是,戰火,並沒有允許他們遠離。」短短一句話,帶出了多少族群的苦難特質與生存的辛酸!

有些學者或許認為楊依射的作品「不具有華人色彩」,便等於是「不具有民族關懷」,事實上這是錯誤的。《漂流戰記》中處處滿溢著令人鼻酸的「愛」,而這份愛不僅是給予人類世界,更是深切、而且非常強烈地表達出對於地球生態的終極關懷!

這樣的關懷從下面這一段便能夠輕易地看的出來:「在捷魯歐城外,殘破不堪的建築物廢墟恐怖地向沙漠中延伸,用那些黑洞般的空洞穴孔注視著沙漠無盡延伸的方向,無言地控訴戰火的幼稚與狂傲。灰色的水泥外殼瘸落崩析而且半頃頹著,露出了扭曲氧化的細瘦鋼條,在狂沙的風中伸展著某種美麗的姿態,並且僵固靜止。這些廢墟的生命力被兇猛的戰火無情奪走,然而卻無損它們高尚的靈魂。它們在時間之外遊走著,展現出了人類無法不為其懾服的巍峨景象:那是失去了生命力的巨大空洞,以及當沙漠的狂風竄流過破碎的窗口與門縫時,所產生的唏噓寂靜」多麼令人懾服生畏的景象!

這也是楊依射相當獨樹一幟的文風,彷彿物像的靈魂也活躍其中,再如何殘破的風景到了作者的筆下,都變得無比生動且說服力十足。更甚者,愈是遭受到人為破壞與污染的物質環境,在糟到不行的表象之下,就愈是隱藏著無比高貴而美麗的靈魂。這是作者對於世界的歌詠,也是給予人類的一記警鐘。

 正如故事中主角蜜莉安的未婚夫賀菲斯鈞說道:

科技就有如是藥物一般,人們一旦從當中得到了某些好處,依賴性就會變得愈來愈強烈,然而一旦發生濫用的情形,便極少人能夠從中全身而退。

在《漂流戰記》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也就是探討「資訊」的本質與影響。從「發現『資訊』本身並不具有獨立存在的本質,它是被操縱的、被利用的,而這千千萬萬的始作俑者全都指向相同的一個集體形象:『人』…」也就是「人類的群體世界」開始,一直到故事中扮演著操縱資訊的大師級角色桑須靄臨終前說道:「由於資訊的洪流不斷地洗蝕著生存的本意,我們時常會忘記世界的原貌。」以及桑須靄最終的領悟:「真正的世界,是不需要資訊的…真正的世界,便是沒有資訊戰爭的世界。

這樣深刻的體悟在整部作品的後半段裡,不斷地暗中引領著幾位年輕的主角一路來到故事的最終幕,使得象徵著「希望」的年輕一輩能夠在戰爭與災難過後,在生命的「狂熱」與「虛無」之間,找到自由,獲得原諒,而後方能真正的投入「生活」之中。

作者在故事的最後,也針對本書的原始書名「無盡漂流」這回事情做出了完善的解釋與定義:「或許,我們的世界往後也將一次次地由平凡中掙脫而出數度爆發的無限激情,而被這些激情所激發的眾多偉大亦或是愚蠢的行為,也將一次次地將人們的心靈導向無止盡的虛無之中,而後終歸於平靜。直到哪一天,人們又再度遺忘了微笑時的滿足為止。」等到哪天人們又忘記了微笑時的滿足時,便又會「從平凡中爆發出無限的激情」,如此不斷循環反覆,呼應著「歷史的規律」,與「生存的規章」。對於生命價值的確立,人道精神的重視與關懷,可謂是深情所至,表露無疑!

《漂流戰記》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共十七個章落,每一篇、章都各有其貼切而妙趣橫生的標題與結尾詩句,不論其他,單是在文學價值上也十分值得讀者用心品味。典雅遒勁,經得起鑑賞,也是新世紀的文學愛好者,對於銳不可當的未來主義的正面價值觀,最誠心的期許與寄託。

 

楊依射 於2009-08-02 01:29:0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1942〉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6-01-29 15: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