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醒: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平茶盌......之....蛤蟆神功
2008-12-01 11:44:00
天目釉是以氧化鐵作為發色劑,以不同比例及不同燒窯氣氛,在釉面的呈色及紋樣有著非常大的變化。
色澤:紅、橙、黃、綠、藍、靛、紫、金、銀等.
紋樣:兔毫、玳瑁、鷓鴣斑、油滴等.
除此之外,重新調整釉藥結構,將平面的色澤及紋樣加以變化,可形成另一種立體且具有特殊質感的釉面(蟲蛀釉);此釉面正是由油滴的紋樣所發展出的另一不同風貌的天目系列,此釉在燒製過程,因上釉厚度需非常厚,必須掌控恰到好處,若過厚容易產生脫釉現象;厚度不足,則無法產生孔洞,所以燒成率並不高,尤其是立面作品。依此,在釉藥結構中,黏劑的部分就必須加強許多,更須注意結構的平衡。
上釉厚度的拿捏只是其一,溫度與時間的掌控更是重點中的重點,燒窯過程中,器表是一直不斷在冒泡泡,如何在一直不斷冒泡過程中,找到最佳的關火點,這個過程的實驗,是必須付出很大代價的;且窯中每個位置溫度不一,冒泡頻率又更加難以掌控…..
賴酊縢 於2008-12-01 11:44:0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