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任像由象,任形為型─記愛國畫家趙春翔先生
2014-09-11 02:08:18

任像由象,任形為型

   記愛國畫家趙春翔先生


 
筆者曾在中國美術雜誌七十九期發表一篇「一字哲學」,就是說一個畫家如果不讀四書五經,尤其是易經,就不能成為一個大藝術家。

同時也在中國美術雜誌七十五期發表一篇「閒談政治與藝術」一文,在文中曾說:「如果一個畫家只知臨摹、仿宋元、仿石濤八大、仿四王四任、仿大千等,雖然畫得很像,學得很真,可是沒有內涵,沒有藝術生命,沒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也沒有愛國愛民的情懷,永遠也不能超越古人,所以也不能成為一個大藝術家。」

趙春翔先生書香門第,祖父是前清舉人,父親趙夢梅是前清秀才,也是河南五大書法家之一,因此趙春翔從小就受家庭的教養與薰陶,對中國的固有文化都有心得。經、史、子、集、詩詞、文學、兵學等無不涉及,尤其對莊子、老子等的哲學思想無所不包,真可說是飽讀詩書,奠定了今後對繪畫的基礎,在其畫作中參與了哲學的思想,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其畫作中常常出現了許多魚,即莊子所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又重覆畫太極或幾何圖形等符號,那是因為受易經的思想。畫類似八大山人的小鳥,但卻又不孤單,而是很多很多的小鳥,各有不同的姿態,表示他的創作能力超越前人。

趙春翔曾經自填一首詞云:

「點滴在心頭,零零海外家國淚,落葉回旋難尋根,總是秋風淚如刃,先傷遊子心。壯志豈凌雲,奈五等國民,白髮為我常撩面,羞見江東故人。日落黃昏夜如穹,方知天明,夢非夢,空非空。」

觀其詞,足見其對舊詩詞的愛好與其文學根基之深,以及其愛國愛家的思鄉情懷,在國外,總不如自己的家鄉好,最後還是回到苗栗老家,並致力於繪畫的創作。

趙春翔在杭州藝專讀書時,學校奉行的是藝術救國的教育思想。筆者曾在中國美術七十五期發表一篇「閒談政治與藝術」一文中,亦曾強調藝術救國,藝術與政治應是合而為一,並舉證中西畫家為例,唯有藝術與愛國,才能成為一個永垂不朽的大藝術家。

趙春翔曾參加抗日工作,畫過不少抗日的大壁畫,喚醒愛國愛民的同胞們,這與杭州藝專的校歌有關,而且深受其影響,其歌詞是:

「我們以熱血潤色河山,不使山河遭蹂躪;我們以熱情驅歌民族,不使民族受欺凌。建築堅強的城堡,堡衛我疆土的人民,雕琢莊嚴的造像,烈士萬古垂令名,為創造人類的歷史,貢獻我們的生命。」

趙春翔深受其校歌的影響,從紐約回成都與闊別四十年的弟弟相聚,但因水土不服,隨即回台灣與髮妻劉雪琴團聚。
筆者曾就讀政工幹校藝術系第四期,學校也強調的是藝術救國,可惜當今的畫家,有誰是藝術救國的思想呢?當然有,那就是趙春翔先生了。不過這也是鳳毛鱗角。趙春翔曾在台灣師大藝術系及政工幹校藝術系任教,並與李仲生、朱德群等聯合舉辦了「現代畫展」。李仲生曾評趙春翔的畫說:

「造型古拙,色彩強烈,筆觸粗獷,畫肌豐厚,應屬於感性表現主義作風。」

趙春翔的畫作,深受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尤其是瓦西里.康定斯基及弗蘭茲.馬克。由表現主義到抽象表現主義,加上浪漫主義和抒情的自然傳統。趙春翔都把它們融合在中國的繪畫中,並以中國的傳統花鳥、蘭花、墨竹、梅花、荷葉等的中國畫法,優美的線條,乾濕並用,並以濃墨、淡墨、潑墨、積墨、焦墨等,形成墨分五彩,變化無窮盡情發揮。再加上壓克力、螢光等艷麗的色彩,大塊地加在畫面上,成為立體的三度空間。尤其善用中國的墨色,使之成為遠近分明,深入其境,其優美的線條,則是在似乾未乾的情形之下,再加以渲染發揮到淋漓盡致,以西畫的水彩方法染色,一氣呵成。所以他的畫作有人說是:

「亦古亦今,不古不今,亦中亦西,不中不西!」

他將中西古今四種方法合而為一,成為趙春翔獨特的畫風。康定斯基所加的圖案或圓圈或幾何圖形,都過於繁雜,沒有深淺濃淡的渲染,較為呆板。趙春翔則是揮毫落筆如雲煙。這正是謝赫國畫六法中最難表達的「氣韻生動」!而趙春翔都做到了,而且更超越,這是其他抽象表現主義所無法達到的最高境界。

李德曾評趙春翔的畫作是:

「縱,不受上下世紀時間代溝的局限,橫,超越山川疆域空間的隔阻。而最後的指向將是人類那廣袤深遠的藝術心靈。」

李德對趙春翔的畫評,十分中肯。趙春翔曾任教於國立台灣師大藝術系,曾與系主任國畫大師黃君璧教授,因意見相左,而致形同水火,曾有過「拍桌對罵的紀錄」。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畫風的看法是見仁見智,各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不能說誰是誰非!

一九五五年趙春翔赴馬德里藝術學院進修,他給自己的繪畫定的目標是:「如何由具像而半抽象再純抽象。」他畫的人物則近似馬蒂斯的風格。趙春翔到美國後,才悟出了藝術家要撤底解放自己,不寫胸有成竹,放棄意在筆先,他說:

「揮筆之前,不作意識判斷,更不作胡亂批評好壞於後,絕不寫胸有成竹,放棄意在筆先之念,任像由象,任形為型,或無象,或無型,故應當時天機,窮追不捨,揮霍總其『神』『形』精要於瞬間。」

因此趙春翔的畫作,在美國深受藝術界肯定,一九六三年美國抽象繪畫大聯展之後,抽象表現主義不再為藝術界垂青。趙春翔在近二十多年以來,以墨色為主的畫作於宣紙之上,並將原有的畫作,再塗上強烈的幾何圖形的色彩,更顯出一種深度和立體感,他說:

「有時可作倒懸或四週視之,定有想不到的意外收獲,可用淋灑、潑流、土堆等,洋蓋不要之處,也是好事,揮得心應手者,張壁熟視,經日月,選要改處繼續繪之,久而成章,暇則將未成之作,再次添減,當有心得效益。」

趙春翔的畫作,是經過這樣千錘百練而成功的,其中花過多少的心血與修改,張壁熟視,經過多少的月,才達到今天這樣的成就!他又說:

「安而不奇,庸手是也;奇而不安,生手是也,愈奇愈安,此乃畫中上品!」

趙春翔的畫是講究「奇」與「安」,要奇要安,就是要有「才」,無才不怪,揚州八怪,都是因為有「才」,要有才氣有學問,那就必需先讀四書五經!

趙春翔的畫作隱了愈奇愈安之外,更在「似與不似之間」,即「形象」與「象形」的技巧表現,以中國畫的「形」與「技」融和中西繪畫技法於一爐,對於「形」的認知,他認為自古聖賢都有獨特的見解。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及梁楷的「撥墨仙人圖」等,其表現的人物造型,都已脫離了自然本體。而是講究其「神」與「形」,及其思想與內涵。死背死記的臨摹,沒有生命,沒有思想,不能達到藝術的顛峰,松年論畫云:

「臨摹古人之書,對臨不如背臨,將名帖時時研讀,讀後背臨其字,默想其神,日久貫通,往往逼肖,臨畫亦然。愚謂若終日對臨,固然肖其面目,但恐一日無帖,則茫無把握,反被古人法度所囿,不能擺脫窠臼,竟成苦境也。」

松年之論畫與陶淵明之讀書一樣,要「默想其神,日久貫通。」趙春翔的畫作,在「形象」與「象形」之間,亦是在「默想其神,日久貫通。」才能達到能放能收,收放自如的境界及珠圓玉潤的火候!孔子云:「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沈括云:「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都是講究「神」與「形」。徐熙畫花得花「神」,趙昌畫花得花「形」。都是講究其神與形。米芾云:「黃荃畫神而不妙,趙昌畫妙而不神,兼二者一洗而空之,其為熙歟!」又云:「畫花趙昌意在似,徐熙意在不似,意在似者,太史公之於文,杜少陵之於詩也。」古人論畫都講究在「似與不似」之間,亦即「形象」與「象形」的技巧,趙春翔說:「以傳神寫照的手法創造出事物的本質真蹟原始,為純樸、拙放、敦厚、慈祥、神趣盎然煥發的非形象的象形。」

趙春翔的形象與象形,及在似與不及之間,即似抽象而非抽象,似寫實而非寫實。以不違背國畫的「神」與「形」創新求變而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者,只有趙春翔先生一人了。

趙春翔與吳冠中都是林風眠的學生,畫風雖然各異,但他倆的成就,在藝術史上都有空前的地位,尤其是在拍賣會上,同樣都創天價。這一點,真可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趙春翔晚年得妄想恐懼症,可能與遺傳有關吧!也許是因為與太太的時間相聚太短,雖然結婚五十年,但相聚時間不過五年而已,他長時間的獨居生活,雖然藝術上有獨特的成就,而心靈的空虛與寂寞,也非筆墨所可形容的吧!一九九一年底,因心臟病的發作,病逝於台灣苗栗醫院,留下大批的畫作,贈送友人或廉價售出。誰會想得到,他去世後的畫作一幅竟高達數百萬元呢!這與梵高、米勒二人的境遇完全相同啊!十多年前筆者還在台中美術館欣賞他的畫作,今天價位與十多年前真有天淵之別了!
于百齡 於2014-09-11 02:08:18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691〉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5-02-16 11: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