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最新文章
文章回應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012-09-08 12:13:20

白慧怡論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自述創作研究之緣起

 

藝術意象的形成來自生活,筆者自幼生長於鄉下純樸的農家,經漫長的學習過程,希望藉「心象之旅」的探究,來說明創作基礎的形成,再詳述創作方法與心得,俾詳實介紹個人繪畫心路歷程和語彙及主旨精神。

在美學思維的過程中,美是不言而喻的事物,有些是經驗、是記憶、是主觀、是直覺,它乃是心意之一種情境、一種快樂與安全之情緒、一種夢、一種純粹的愉悅[1]

小時候看二姊夫畫仕女唯美畫作品,覺得新鮮有趣,雖然知道自己對繪畫的興趣,但限於家庭經濟環境,學畫是遙不可及的希望,有如遠在天邊摘不到的星星。只能在內心讓喜愛萌芽,只能在田野間塗塗抹抹,或釣青蛙、摸蛤蟆、抓泥鰍、跳房格、辦家家酒……尋找樂趣,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滿了甜蜜的回憶。感謝父母親辛勤打拼的生活態度,給了我一個充滿愛的溫暖家庭。

個人出生於台灣八七水災那年,根據母親的口述,當時彰化、南投、台中一帶皆淹大水,我家的「土角厝」亦難倖免,當時情況危急,母親背著剛出生不久的我,隨家人撤離逃命,不堪風雨交加肆虐的嬰兒已經奄奄一息,有人建議不如放棄,照顧其他的孩子性命要緊,但母親堅持不忍放棄,我才得撿回這條小命。農家生活清苦又遭逢巨大災難,在沒奶水餵養之下,僅以麵糊餵食長大,所以長輩的人都叫我小名「麵粉」。幼時家中清寒的景象,至今還常聽胞姊提起「小時候寒冬赤腳至溪邊趕鴨子」及「拿番薯和鄰居換一碗白米飯」的故事。

就讀小學時,原本務農忠厚老實的父親為多賺錢養家,經營榨油廠生意,卻被無情的朋友騙得血本無歸。家裡經濟本來就拮据,這時連學費都沒了!所以我從小學一年級就學會煮飯燒菜,須幫忙打理家務,好不容易半工半讀才完成學業。在花樣年華的成長歲月裡,隨意的畫畫圖,彈彈國樂古箏,成為我的最愛。在鄉下寧靜的夜晚,我常撥弄古箏的絲弦,讓空中流動著柔和的絲竹聲,浸入忘我的世界裡,偶爾有鄰人的讚賞,更讓我樂在其中。

我的個性樂觀積極,喜歡結交朋友,長大後經傳統的相親媒說過程進入婚姻,才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俗語說:「寧做窮苦人家的女兒,也不願做富有人家的媳婦」,結婚成家真是人生重要的歷練啊!我十分慶幸,我的努力和表現終於贏得公婆的肯定,家的歸屬感讓我偕同夫婿全力投入建材的經營,憑著苦幹實幹,一步一腳印,日子雖過得忙碌,但也換得豐收的喜悅,眼見小孩逐漸茁壯成長,心中充滿了幸福和感恩。

對逐夢嚮往繪畫的實現,從無到有,也是一種機緣。非科班出身的我,當時擔任玉蘭獅子會會長,為幫助南投家扶中心的小孩募款,因機緣到畫家的工作室募畫義賣,邀請大師現場作畫與揮毫,又深深觸動了兒時在牆壁塗鴨的夢想。

由夢想以至開始學畫說起來是一段漫長的歷程,要拋棄既有穩定的事業而進入想像中的畫家領域,是痛苦妥協後的產物。記憶裡,在三個孩子還小的時候,經常是把搖籃放在辦公桌旁,一邊用腳去推搖,一邊工作。忙碌得總在午夜一、二點方才歇息,經營建材生意,雖已奠下良好基礎,但這時候要跟夫婿提起去學畫畫,他當然是難予接受的。

孩子長大後,畫畫的痴情夢愈顯清晰。仰望天空幻化的雲彩,夏日黃昏或雨後的群鳥在天空飛舞,煞是壯觀,這些深藏在心中的圖象,再也按捺不住想去畫它的衝動…。

期望自己也成為一位畫家的夢想,經我不斷地向夫婿遊說,許多地方的藝術名家如:李轂摩、文霽、柯耀東、王輝煌、曾明男等,也都經歷一段辛苦的歷程。最後,以陪小孩去畫畫的理由,終於獲得夫婿的應允和支持,能夠追逐夢想,我心中充滿無限感激。

藝術創作是很迷人的,人們總是很難理解畫家的傻勁。其實,習畫之後辛苦的日子才要開始,要學畫就得出去寫生,有時大熱天像瘋子一樣頭戴草笠,背著沈重的畫具,隨著前輩畫家旅遊各地,桂林、黃山、九寨溝、日本、北海道、突尼西亞、利比亞、約旦、以色列、義大利、美國、西藏、大陸和台灣的曲巷角落,就像梵谷筆下追尋著陽光的向日葵,展現做一個畫家追求藝術的狂熱而樂此不疲[2]

十幾年前,藉陪伴兒子學習繪畫的機會,我才正式開始學畫。當時有感於所學不足,曾就讀南開技術學院二技設計學系,在學時受到柯適中、游守中、林進達等繪畫課程老師的薰陶洗禮,同時也參加東海大學美術系學分班學習膠彩畫,為了追求更上一層樓的夢想,終於進入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深造。

為了不斷的充實自己,多年來我投入全副的時間與精力,每天的繪畫課與外出寫生排得滿滿。前後我曾跟隨多位著名畫家學習,水彩如:施來福、文霽;油畫:賴威嚴、柯適中、李元亨;膠彩:趙宗冠、曾得標、李貞慧、陳淑嬌、詹貞雯、簡錦清等,承蒙恩師的提攜教導,使得我的人生增添多彩與驚喜。在我最喜愛的水彩、油畫和膠彩的領域,經不斷的探索、融合與創新,創作研究及實際生活的連結,讓自己成就另一種美的表現形式。我以旅行和閱讀,記錄異地湧現的情愫和靈感,細心觀察,探究新的技法和表現形式,期許自己不斷地攀登藝術的頂峰,執著地為繪畫藝術奉獻心力,為追求理想而努力不綴。

 

 

第二節 創作論述之動機與目的

 

德國大文豪及詩人歌德曾說:「生命很短暫,藝術卻是無窮盡的。」指藝術之美有著令人感動的力量,才能無窮無盡的綿延不斷、永垂不朽。藝術之美在於藝術作品的表現,其重要媒介是藝術家的經驗和想像力的結合,經驗由傳統累積而來,想像力則在生活中領悟而創新。而創造需要先接納傳統,融合美學的技巧與理論,以新的思維尋找新靈感、新形式,將融合後的內涵展現出來。「心象之旅」的研究動機是表達個人心裡的意象,將思想感覺描繪出來。

筆者自習畫以來,旅遊世界各地,在到處充滿繪畫的題材,藉著經驗激發創作的靈感,調劑生活、自我充實、擴大視野,也深深的體會各地的風土民情、多元文化、也藉名家畫集中的作品,與大師心靈交流,探索過程中,踏著前人的腳步,摸索前進,將學習成果轉化成個人的作品是本研究目的之一。

就讀研究所期間藉由師長教授的課程所獲得的新觀念、新繪畫風格的啟發,與自己的心路歷程融合,藉以提升作品內涵,這是就讀研究所的最大收益,也是本研究的目的之二。

本文將從筆者學畫之探索期至近期的啟迪下審思,體察自己在成長中所得到的經驗與感動。筆者認為傳統畫風有其潛力存在,抽象畫是基本功夫穩紮之後的自然走向,是形而上的空間之畫作。

在多元化的現今社會裏,專業畫家除努力學習、創新外,應具備各種媒材、畫種、技巧及風格,指導教授李元亨曾說過:「在法國沙龍的比賽裏是不分畫種的,只會一種是不夠的,必須有實力,否則無法存活於巴黎。」眾所皆知,巴黎的藝術環境是愛好藝術的人心所嚮往之殿堂。

石川欽一郎對郭雪湖說:「不分東洋畫(膠彩畫)或西洋畫,只分好畫和壞畫。」郭雪湖聽他這一席話,對自己走膠彩畫這條路的心意更加堅定。這也是個人最後選擇以膠彩為媒材,作為本創作論述作品分析解說的主軸之原因。

繪畫是感情的抒發,是一種記錄。「心象之旅」是嘗試不同的媒材詮釋內心創作心境,探討個人多年的心路歷程及內心的心象世界。從開始學習水彩到油畫、膠彩、雕塑,從寫實、寫意到半具象、抽象的創作過程,從前輩畫家的文獻資料,針對心象的表現做整合,在對照比較之下,更了解繪畫作品及思想必須對藝術付出熱誠,才能期望有好的成績。

 

 

第三節 創作論述之範圍與方法

 

以藝術創作的觀點,探討主題「心象之旅」,包括文字學理與實務創作兩部份為研究範疇,並做全面的解析。

文字學理部份由影響筆者創作的藝術家內容形式做為研究的方向。實務創作在於個人創作理念的呈現做探討,在創作上呈現出個人特質及主題的氛圍,個人將選擇材質、主題、氛圍及感受,呈現出不同的效果。由「心象之旅」的探究及創作,希望發展出個人的多元化創作風貌。

筆者將以旅遊及生活中的感動,結合創作媒材的特性及製作過程,把創作理念實踐於畫面上,發展出自我的繪畫語彙,擬分探索期作品、中期作品與近期作品來探討。因以往生活中涉獵膠彩最具熟悉度,投入的時間與情感也較多,所以選擇膠彩為主作為進一步探討研究的範圍。

 

 



[1]杜若汌譯,《美感》,頁356。

[2]賴威嚴,2004,《南投報導》,28期,南投縣政府,頁69。

  

白慧怡 於2012-09-08 12:13:2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2257〉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8-03-20 17: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