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醒: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藝術生涯
2011-11-19 10:57:32
農村子弟的張炳南在繪畫的生涯中,蒙受不少貴人相助與鼓勵,其繪畫旅程,始於一位日本教師欣賞其繪畫天分,並慷慨贈與顏料的幫助下,使得原先要放棄「繪畫」這項昂貴花費的他,至今執畫筆於畫境中已悠遊八十幾載。
光復初期,張氏為克服物資缺乏與畫筆購買不易的窘境,曾剪下豬毛製成畫筆、鋸下木材釘成畫框,如此好手藝,肇因於其木匠父親的巧藝;雖有了自製畫筆,但當時繪畫良師難求,經由前輩畫家葉火城的引薦,求教於李石樵,李師看了他的寫生後,在眾人面前留下一句話:「藝術如長跑,炳南君的畫不能勝過別人,但總有一天人家會輸給他。」長者的斷言肯定而有力,因為他了解張氏對於藝術的熱愛及追求,有如求道高僧,必將會一心不二地默默付出自己的熱忱、毅力、奮鬥和努力。
為自我砥礪,自四十歲起,每隔十年舉行一次個展,發表近期作品,並廣徵畫界指評。四十歲的個展,著重十九世紀的印象派、野獸派、超現實派等精神的研究分析表現;五十歲個展,嘗試將具象與抽象的畫風作一比較;六十歲個展,則以鄉土特色為描繪重點;八十回顧展時,期望將一生悟得的理念:「一幅畫是一個生命,它必須是活的」加以闡釋,希望藉由繪畫的有恆生命,把臺灣的鄉土景觀予以流傳延續,願以創作喚起大家珍視這塊淵源淨土,讓寶貴天地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彩繪標的。
大拜拜-1997-30F-91X7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