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用心眼看的世界- 淺談陳光明的繪畫

在山區教書的少年

  大部份的畫家之所以選擇美術創作做為一生追求的志業,他們都有一段心路歷程,而絕大部份藝術興緻的萌芽都是肇始於幼年時代,但是陳光明老師對繪畫產生興趣,可是遲到他唸師範學校三年級時才開始,他可以說是起步較晚那一型的畫家,因此當他突然選上繪畫,矢志走向這一條路時,連教過他的老師及同窗同學都感意外。

  在他師範學校畢業之後,跑到信義山區去教書;在教書的三年歲月,走向繪畫的意念愈加熾烈,因此在教書之餘,他勤奮苦讀,繼續深造苦讀的同時,他也勤練繪畫。據陳光明老師的追憶說,當時在僻遠的山區,美術資訊貧乏,他在窮則變的方式之下,自己想辦法克服各項困難,沒有石膏像畫素描,便用泥巴塑一尊想像的老人泥像,陰乾了後將就著畫,用炭筆畫,有形狀有明暗倒也蠻有那麼一回事。他說還好那個時候學校辦有營養午餐,饅頭多的是,因此畫不好擦掉再畫。

  至於國畫就以住的地方所看到的山水做為摹本來畫,或者是找一些世界畫刊裡的古畫來臨摹,就在這種苦讀勤練之下,讓他考上了國立藝專(現在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開啟了真正走上了藝術創作之路。後來他感到學有不足,因此又到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系就讀。

 

幻想超現實的抒情風格

  民國六十二年,他搬到埔里來住,並且進大成國中擔任美術教師,在學校的教學之餘,除了熱衷於推動兒童美術教育,同時還專注於油畫及水彩的創作,尤其是油畫作品最足以表現出他繪畫的美學深度。

  在他的作品所呈現出來的美學觀點,往往含帶著濃厚的人味,那裡頭富有著人的精神作用,是幻想而超現實的,陳光明說他不太喜歡偏向於花啦、霧般的純美,他認為這種一般人所認定的純美是物性,不常存在生命裡,即使有也是稀有的。因此對他來講,沒有表情的美女,就比不上幹粗活的農婦來得感動人,看不到人的真實存在,而這種的美也是虛無乏味的。

  陳光明的繪畫表達是傾向於內斂思考型的,他喜歡把不同的事物重新組合,把不同時間的事情,連起來想,也喜歡把不同空間的的事情的感覺拉扯上關係,然後理出一個意象去引出新的題材透過一個意念,將上列各種事物事情或感覺密切的組含在一起,使它成為新的生命,陳光明說這是極其有趣的遊戲,因為它已經不是單純而完整的視覺對象了。

 

追求生命的蛻變

 

  陳光明分析他這種特質的顯現,最重要的因素是來自於血統遺傳及生活背景。尤其是他父親所給予他的遺傳更是深遠,他父親只是一個刻苦耐勞的莊稼漢,但是輪到農閒的日子,總喜歡用柴刀聚精會神的刻製牛軛、刀鞘、大小陀螺或是一些日常用具,偶爾也拉皮胡,吹蕭、吹葉哨,這種屬於鄉下文化自得其樂的生活意趣,深深影響了他。

而他小時候的一些鄉村生活經驗也成為了他日後創作時一個重要質素,他曾經有一幅稻草人作品,就把他童年經驗表現得非常精彩豐富,畫中透過吹牧笛的孩童,稻草人、田野及飛翔的鳥組構成田園牧歌式的情調,給人很深刻的印象感動。

  陳光明的作品中,有很多以埔里的人、事、物為題材的作品。他有一件作品是以一位智障拉車的阿東為模特兒畫成的畫,畫中的人物是很多人都熟悉,陳光明透過畫筆提出對這位卑微人物的看法,並提出另外一種生命的意義,在他的看法中認為,這個一般人以為卑賤的人,每天都織著一個簡單的事,自然率真地展現他的生命,陳光明認為這樣一個人物的美,是再深刻不過了。

  陳光明強調好的作品,無異於是用情感包裝過的形色與筆觸,因此他創作一幅畫,完全取決於主題是否給他的感動,以及形色對他是否具有吸引力,主題的整體意義若形成一股強烈的氣勢,那麼這種最初的感動,便是他作品內在的生命。因此當我欣賞陳光明老師的作品不是那種只作表面描寫式的東西,他透過作品所要表達的是更寬廣的內心世界,那是一種屬於精神層面的東西。

                                                                                                                                                                                                                                                        王萬富

類別專長

水彩、油畫

創作自述

◎ 創作理念

 
 

  要對陳光明老師的作品有進一步深刻的理解,必須了解他在創作時的主張及內在的動力,我的分析如下 :

(一)感覺的追求 : 「感覺」是 陳 老師創作初始,落筆前最需盈蓄飽滿的關鍵。 戴秀娥 老師提及 : 「每當模特兒擺好姿勢,『了無罣礙』畫會的朋友們已聚精會神的投入繪畫時, 陳 老師總無法像大家一樣擺定畫架就畫,非得要東走西瞧,熬了一段時間才畫。」 陳 老師則解釋:「這並非我搞怪,而是不管面對風景或人體,我一定要透過觀察,跟這些對象有了溝通,有了飽滿的『感覺』之後,才能大刀闊斧的下筆。」詩人畫家王灝也對 陳 老師的繪畫下過如此定義─「完全取決於主題是否給他感動,以及形色對他是否具吸引力,主題的整體意象若形成一股強烈的氣勢,哪麼這種最初的感動,便是他作品內在的生命。」

(二)實與虛的抗衡 : 因幼時成長環境之故, 陳 老師的心緒中常延續著一種「 虛」與「實」的矛盾,諸如 : 快樂與痛苦、陰與陽、現實與非現實的糾結纏繞 … 等現象。但他卻認為這樣的衝擊可以產生生命力,反而更放任這種矛盾在他的創作中發酵。我個人則認為,這樣的創作其實能呈現出一種讓觀者深沉思考的超現實意境,畫面也能藉這樣的組合而產一連串具強烈生命力的新意象。

 
 

(三)音樂性的架構 : 在我就讀國中時, 陳 老師不只是學校的美術老師,還身兼樂隊指導教師。當時的他勤讀了大量包括作曲、和聲學、對位學等屬於音樂曲式的書藉,並吸收大量相關知識,更寫下了包含合唱的、配樂的作品。這些作品當時不一定成熟,但這些音樂上的歷練卻一直延續到現今的繪畫創作中。其運用上包含了低音和弦在音樂裡的地位,也包括主旋律的架構,最高音的裝飾性以及中間部的中間色調、四部合奏或四部合唱的原理等等,都是他用來安排整張畫面構圖中線條走勢、面與面、點與點的對照原理。我們發現在西洋美術史上,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夏卡爾 (Marc Chagall) 都曾運用過如此以音樂原理創作繪畫的先例。尤有甚者,克利 (Paul Klee) 更以複雜的巴洛克「賦格」曲式為創作主題,可見音樂在藝術家的心靈中是可以激起極大的創作動能的。

另外,由於對音樂的敏感性,陳老師還透露「北管」音樂對他也有極強烈的影響。一般人對北管音樂一直是喜慶、吉祥、熱鬧的感受,但陳老師卻說他自幼一聽到北管聲樂,心中必湧出強烈的辛酸感,這種北方困苦生活環境所產生的音調,總讓他覺得有一種悲壯撕裂的情緒,如孟克( Edvard Munch )的「吶喊」一般,這種聲音伴隨著他的成長,至今仍在其中心縈繞不息。現今每當陳老師要進入創作狀態時,這樣的聲音仍會出現其耳際,牽引著他的心思與動作。我認為這些如戰鬥般拉扯的心緒,也是使其畫面充滿戲劇性張力的因素之一。

 
 

(四)書法線條的錘鍊 : 眾所周知, 陳 老師是一個畫家、音樂工作者,但是大概很少有人知道他 也是一個熱愛書法的畫家 ,行書功力相當醇厚。由於喜愛毛筆的筆觸,數十年如一日的鍛鍊書寫而從不間斷,他認為運筆動作與書法的線條本身,即是創作者的肢體語言。這些每日鍛鍊的線條,都會自然而然的帶到油畫創作中去。經過這個提點,我們再觀視 陳 老師的作品畫面時,不管風景或人體,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樣的表現。

(五)有「厚度」的薄塗法 : 早期由於受到日本轉介間接傳入台灣的泛印象主義與野獸派畫風影響,一般人對油畫的定義還是以顏料厚塗的概念居多。但 陳 老師則堅持以「薄塗」的方法來創作,尤其是當他 1995 年尋訪過歐西二十六個美術館後,更確定了這樣的信念。因為他發現西方大師在油畫創作上薄塗的比例很高,甚他在高更( Paul Gauguin )的畫中,平塗油彩底下都還可以看到畫布紋路。所以,雖用「薄塗」法來創作,但用「內涵」與「緊湊的畫面節奏」來增加油畫的「厚度」,是他的一貫主張。

(六)進出現代與古典之間 : 在這次的展出畫作中,可見其中仍包含了數件以純粹古典原則創作的作品。 陳 老師表示,當創作外放到一個程度,還是必須回到古典之間,那是一種沉潛,一種整理,也是一種蓄積能量再出發的模式。如此一再的收放循環,也是其能持續走出創作新里程的秘訣。

 

◎未來創作的方向

 
 

  陳光明老師認為,一個畫者過了五十歲,如不積極的尋找出切合自身生命美學的創作方向,還不清楚如何表達自己對美的感覺,那就是在「浪費生命」。藝術不能走回頭路,只能一直創作下去,但仍要隨時鍛鍊基礎功,認真生活,放開心靈對現代藝術展開觸覺,因各類型藝術皆有營養可以汲取,皆有思索的必要。我們看到西方藝術大師如孟克( Edvard Munch )在「青春期」畫中表現少女心中幽微而多愁善感的心緒,巴爾蒂斯( Balthus )透過少女人體表現出懷春自憐、如夢幻影的微妙心理,以及莫迪格里阿尼( Amedeo Modigliani )簡潔富詩意的女性人體,還有克林姆( Gustav Klimt )及席勒( Egon Schiele )或裝飾或具表現主義一般描繪生命哲學的人體畫作,都是陳老師深深取法的對象。這些作品的外貌風格雖不相同,但藉人體追求生命意義的創作美學觀卻是相通的。

  東方的畫者較晚熟,但因生命經驗的累積,五六十歲後的作品往往更自在,更能大鳴大放,延續性更長。陳老師期望自己能像大師提香( Titian )一樣八十歲後的作品氣勢仍宏偉,刻劃仍精微,他認為這才是畫者永遠的堅持。

  對於未來的創作方向,除油畫之外,陳老師也將以水彩、粉彩 … . 等各種媒材來嘗試速寫型的創作,並打算將早期明潭畫作重新整理。同時,在人體主題持續的探索中,也要將自己多年打太極拳的外在肢體形象及內在心得作為新的創作主題。這些新的實驗計畫,都是為了探尋新的可能性並避免習慣性的重覆自己。訪談中望著陳老師雙眉間堅定的刻痕,彷彿訴說著他對創作的堅持及勇於蛻變的膽識,叫人不由得擊掌喝采起來。(本文作者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勤益技術學院兼任講師,藝術工作者)

文‧王庭捷

作家行情
姓名 出生年 類別 單位價格 計價單位
 
記事年表
時間 類別 紀事
2005/ 個展 個展于南投文化局
2005/ 個展 個展于埔里藝文廣場
2005/ 出版 出版陳光明人體油畫
2000/ 個展 個展于高雄市文化局
1998/ 聯展 陳光明戴秀娥聯展
1996/ 個展 西畫個展
1994/ 聯展 陳光明戴秀娥油畫展
更多記事年表
作品欣賞
小提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95243〉人
  • 最近登入時間: 尚未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