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李茂成

1954 生於台灣雲林
 
學歷
1979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肆業,台北,台灣
1975       畢業於嘉義師專,嘉義,台灣
 
個展
2011 「鳥聲花影—秋暮冬初」,月臨畫廊,台中,台灣
2003       「天籟」書法展,月臨畫廊,台中,台灣
2002       「黑雲翻墨白雨跳珠」書法展,台北縣文化局, 台灣
2001       「面壁」,藝術薪火相傳-藝術家特展,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台灣
1999-2000 「無常」,跨世紀六家特展2,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台灣
1999 「剎那剎那」,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聯展
2010 「異象—典藏抽象繪畫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09 「新象—2009兩岸當代水墨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08 「家—2008台灣美術雙年展」,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形.意.質.韻—東亞當代水墨藝術新貌」,台北市立美術館,台灣
2006 「安禪—百年台灣書法的開展與萌芽」,新光吳氏基金會,台北,台灣 
「水墨變相—現代水墨在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台灣
2005 「關渡英雄誌—台灣現代美術大展」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2004 「當代水墨—水墨當代」,台北市立美術館,台灣
      「道隱蹤藏-藝術史終結之後的筆墨藝術」,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2003 「時間的刻度—台灣美術戰後五十年作品展」,長流美術館,桃園,台灣
2002  「凝視台灣—啟動台灣美術中的228元素」,總統府藝廊,台北,台灣
2001 「傳統與實驗書藝雙年展」(每屆受邀迄今),台灣
2000 「開創新世紀—港台水墨聯展」,香港視覺藝術中心,香港
      「千禧年當代書家傳統與實驗」,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台北,台灣
1998 「在傳統邊緣—拓展當代水墨藝術的視界」,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台北,台灣
1993  年度主題展,誠品畫廊,台北,台灣
1991 「山水變奏—水墨四人聯展」,敦煌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1990 「台灣美術三百年展」,台灣省立美術館,台中,台灣
1988 「當代中國繪畫選粹」,費拉洛博物館,義大利
1987 「中華民國現代繪畫展」,舊金山,美國
      「中國當代繪畫展」,首爾,韓國
      「國際水墨畫展」,上野美術館,東京,日本
1986 「中華民國水墨抽象」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灣
      「從傳統到現代」水墨大展,環亞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中國傳統繪畫之新潮流」展,凡爾賽,法國
1985        敦煌藝術中心新人展,台北,台灣
 


Lee Mau-Cheng
1954       Born in Yunlin County, Taiwan
 
Education
1979       Attended the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1975       Graduated from Chiayi Normal College, Chiayi, Taiwan
 
Solo Exhibitions
2011  “Sounds and Shadows--Late Autumn Through Early Winter,” Moon  
       Gallery, Taichung, Taiwan
2003  “Heavenly Harmony,” Exhibition of Calligraphy, Moon Gallery, Taichung, Taiwan
2002  “Dark Clouds Turned into Inky Color, White Rain Falling Like Pearls,”    Exhibition of Calligraphy, Department of Culture, Taipei County Culture Center, Taiwan
2001  “Encounter,” In the Series of “The Inheritance of Art” Exhibitions, Keelung City Cultural Center, Taiwan
1999-2000           “Anitya,” Second Exhibition of the Series of “Six Masters at the Turn of the New Century,” Keelung City Cultural Center, Taiwan
1999           “Ksana!Ksana!” Eslite Gallery, Taipei, Taiwan
 
Selected Group Exhibitions
2010  “Beyond Vision: Highlights of Abstract paintings from the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Collection,”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aichung, Taiwan
2009  “The New Aspect : 2009 Exhibition of Contemporary Cross-Strait Ink Paintings,”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aichung, Taiwan
2008  “Home:Taiwan Biennial 2008 ,”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aichung, Taiwan
“Form, Idea, Essence and Rhythm: Contemporary East Asian Ink Painting,”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Taipei, Taiwan
2006   “The Tranquility of Zen: One Hundred Years of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y in Taiwan,” Shin Kong Wu Foundation, Taipei, Taiwan
“Ink Transformation: Modern Ink Painting in Taiwan,”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Taipei, Taiwan
2005  “Kuandu Extravaganza—Exhibition of Modem Art in Taiwan”, Kuandu Museum of Fine Arts, Taipei, Taiwan
2004    “ContemporaryInk Painting and the State of the Ink,”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Taipei, Taiwan
“Obscured Traces: The Art of Ink Painting after the End of the History of Art,” Eslite Gallery, Taipei, Taiwan
2003   “The Trails of Time: 50 years Taiwanese Art sinc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 Chan Liu Art Museum, Taoyuan, Taiwan
2002             “Gazing Taiwan: Initiating the 228 Element in Taiwanese Art,” the Sixth 228 Art Exhibition,” Art Gallery of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Building, Taipei, Taiwan
2001   “Chinese Calligraphy Biennial: Tradi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having been invited as participating artistsince then), Taiwan
2000   “The New Century of Chinese Ink Painting: The Exhibition of Chinese Ink Painting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Hong Kong Visual Arts Centre, Hong Kong
“The New Millennium: Tradi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Ho Chuang-shih Calligraphy Foundation, Taipei, Taiwan
1998        “On the Edge of Tradition—Broadening the Vision of Contemporary Ink
       Art,” Dimension Endowment of Art, Taipei, Taiwan
1993        “Exhibition of Recent Themes,” Eslite Gallery, Taipei, Taiwan
1991           “Variation of Landscape,” Joint Exhibition of Ink Paintings, the Caves Art Center, Taipei, Taiwan
1990           “Three Hundred Years of Art in Taiwan,”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Taichung, Taiwan
1988        “A Sele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s,” Ferrara Museum, Italy
1987   “Modern Painting in ROC,” San Francisco, U.S.A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 Exhibition,” Seoul, South Korea
       “International Ink Painting Exhibition,” Ueno Royal Museum, Tokyo, Japan
1986        “Abstract Ink Painting Exhibition,”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Taipei, Taiwan
“New Trend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s Exhibition〞, Versailles, France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 Joint Ink Painting Exhibition, the Asia World Art Center, Taipei, Taiwan
1985   New Artists Exhibition, The Caves Art Center, Taipei, Taiwan
 
類別專長

書法  水墨

創作自述

 

心念遊走
──為李茂成2011年「鳥聲花影─秋暮冬初」個展而寫
 
王嘉驥

 

 
        李茂成(1954-)創作的歷程雖已超過三十年,這次他受邀在月臨畫廊展出,卻只是他第二次的水墨繪畫個展。距離上一次他在基隆市立文化中心較大規模的個展「面壁」(2001年10月),如今已經十個年頭。重讀該次展覽畫冊的文章,比李茂成稍微年長,同樣熟悉他創作與生活細節的畫家小魚(1947-),以親近友人的身分,為該展寫了一篇感性的散文。其中一段寫到:「茂成不管做甚麼,都是一大堆、一大團、一大塊、一大碗公、一大件事、一大張紙……。」[1]這樣的形容不僅烘托出李茂成面對日常的態度,更隱喻了李茂成作畫的習性──「大」。
        小魚在文中所強調的「大」,似乎除了大而化之的意思之外,明顯也蘊含了關於李茂成作畫的尺寸、規模與氣勢的美學意涵。譬如,他立即舉出李茂成早年在十八歲左右,曾以十世紀北宋畫家范寬超過兩公尺高度的曠世鉅作《谿山行旅圖》,作為臨摹的典範,來襯托他所說的「大」。不但如此,他繼續強調:「再看茂成其他的畫,都是奇大無比,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雅緻,都像那一鍋黑褐色沒削皮的芋頭……。」[2]這樣的形容大致準確,但也像《老子》第二章所云「長短相形,高下相傾」,主要出於相對的比較。沒有疑問的是,這是小魚個人的謙沖,因為他拿來與李茂成比較的對象就是自己:「想起十八歲的我,曾經買過一張宣紙,很寶貝的裁成八小張來畫,很快就用完了,覺得難有成就……。」[3]
        如果以大和小的相對性,可以作為討論李茂成創作美學的切入點,那麼,單以丈量來看,李茂成對於尺寸較大的宣紙,無論直幅、橫幅、接近正方,乃至於他近幾年經常使用的雙併或三併的連幅形式,確實他對「大」較有興趣與偏好。然而,觀者在面對這些「大」作的同時,卻不能不微觀進入他畫面的內在世界;因此,也會自然而然發現,李茂成的畫作其實是由難以盡數,甚至是無限多的線條和筆觸所譜構而成。相對於可丈量的「大」,這些筆觸無疑是「小」的,或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細」與「微」的混合體。熟知李茂成創作的人,知道他對長鋒的毛筆情有獨鍾,作畫時尤其喜愛羊毫。透過柔軟的材質,他繪寫出尖硬中帶著兼具敏感與銳利的筆法;同時,他在結構中顯露出鮮明的不規則感,尤其帶有強烈而抽象的觸感。
        慣於閱讀傳統水墨山水的觀者或論者,大概會直接以「皴法」來概括李茂成這些富於長短變化與輕重有別的細膩筆觸。已故的中國藝術史學者李霖燦(1913-1999)曾經總結性地把「皴法」歸納為「山石紋理,筆墨組合」八個大字,並將山水畫的皴法理解為一種與「地質學」有關的視覺系統。[4]拿「筆墨組合」來理解李茂成的繪畫,固然無誤,卻也大而無當,因為這樣的說法太過普遍而顯得普通,不足以顯出畫家個別的特色;相對地,「山石紋理」卻又過度窄化,不能概括其表現。實際上,李茂成用的幾乎是一套看似單一,然卻變化複雜的筆法,既有再現的意圖,也有抽象的質地;同時,畫面上更有因為手持毛筆連帶身體的運動,而注入紙基內裡的觸跡。從運筆的細微處去看,也由於他在書法上的長期修為,使得李茂成筆鋒下所勾繪的點、線與面,具有豐饒多變的方向性與節奏。他在自由的直覺中來來去去,筆隨念走,看似散漫無章,卻是無法中的自有節度。而且,他拒絕過度的流暢、抒情、規律,以及形式化的表面美。細膩的筆觸在他畫中看似雜沓,雖不忌諱重疊,然而在密密縫縫之間,同時營造出各種有機的空隙,讓畫面自有呼息。 
        李茂成絕大多數的作品都與山海題材有關,雖不刻意再現,他畫中高度抽象的構造與行筆表現,仍然能使觀者讀出自然界的光影閃爍與陰陽明暗。畫面雖大,卻從小處開筆,隨著身體的節奏與心念的瞬息變化,逐漸鋪疊與擴大畫面,最終佈滿全局。所完成的結果還是風景的構成,儘管腦海裡最初可能也有某種預期的景致意象,不過,隨著身體與心念在面對紙幅與畫內的空間,乃至於隨著作畫時間與日期的流轉,個人的直覺與自覺也會交互運作,形成多重複雜的驅力。李茂成創作的模式既不預先佈局,不控制過程,也不對成果作預期。他不是針對「已知」進行完成,因此,不同於常態所見的水墨畫家之風。他的態度更接近抽象表現主義時代的藝術家,是將畫面視為一個等待被賦予內容與意義的未知世界。而所謂的「未知」,儘管藝術家自有其創作的終極關懷,卻仍須取決於他創作當下的情境,包括自身的狀態──亦即上述的身體與心念發展──在面對不同筆、墨、紙的材質條件時,所需做出的對應。以李茂成的例子來看,他不對結果的形貌作控制,而重視手、眼、身、法的連結,更容許心念的偶發,在創作的過程中,在想與不想之間,在有念與無念之間,在直覺與自覺之間,誘導其蓄積為繪畫的一種內在能量暨涵養。或許因為這樣的緣故,他以筆法與觸跡所堆疊譜構出來的畫面,既是景,也是境,是心與自然的交流,也是有意與無意的融貫。他的風景是自然也是心境,所顯現的是精神與身體共同運作的一種動態過程,而非明確的形式凝結與結果。對他而言,完成或未完成總也處在一種曖昧之中,因為結果並不重要。 
        從早年開始,李茂成就喜歡畫樹。[5] 由早期較具形象的松樹,到後來概念化與抽象化的樹形結構,他可能就從一棵樹起筆,以此作為最小也最基本的造形母題,任其無止盡地生長擴延,而後佈滿為具有量體的大片林相,甚至佔據了絕大部份的畫面。由樹成林,最終蔓延整山,成為蓊鬱的風景。積小成大,山岩土石的結構或地質,最終被樹掩蓋,只剩下隱而不顯的朦朧輪廓。草也是李茂成畫中常見的視覺元素,只是尺度比樹形更小,更加細微。然而,一旦草連綿成勢,也一樣盤據成山。這時,花、草、樹、山再也沒有明顯分野,觀者凝視觀照的是一片看上去平淡無奇的風景,只在偶然之間,可能發現一條隱密如細縫的山路,以及少數幾處幽微閃爍的山鎮部落。無論景致如何,李茂成的畫面總是充滿了無窮變化的層次肌理,同時富含豐饒的觸感、厚度與細節。 
        李茂成為他2010年的幾幅近作命名為「鳥聲花影」系列,並以此作為他第二次水墨繪畫個展的主標題。相對於第一次個展主要畫作的命名與展題「面壁」,「鳥聲花影」更具有空間的詩意聯想,甚至包含了聲音。兩次展覽的主要作品,在畫面的呈現上,也各有不同。「面壁」個展的各個系列,不管是《面壁》、《路途上》或是《回眸》系列,在在顯得沈鬱厚重,彷彿面對世事有著一種滄桑苦行之感。當時,我以「蒼莽無言」四字作為形容。[6]自然之景與心境明顯地形成一種心物對鑒的傳會關係。這樣的創作狀態延續迄今。而且,從2007年之後,他的畫幅發展得更寬、更高、更大。有些作品的作畫方式改為在牆面上直接運筆,筆墨的觸跡變得更加敏銳,加上書法的歷練更深,在在都增添了細節的可看性。[7]李茂成2010年《鳥聲花影》系列的作品,與過往較為不同的特色,則是在於原來較為緊密的構圖與筆觸的堆疊,相對變得更有鬆緊的對照,也因此,畫面的空白處或空氣間隙出現了更多變化,墨色的乾與濕也有較多對比。
        表面上,「鳥聲花影」既傳聲也繪影,景致內在的筆墨構成,除了結構的抽象性之外,更顯得自由,更隨心念遊走,因此,空間韻味的變化與寬闊感,也更勝從前。如同往常,「鳥聲花影」個展的近作仍以大作居多。沒有例外的是,李茂成自始至終都是以點與線這兩種最小、最細微,也最本質性的造形元素作為起筆的開始,由此堆疊構築,最終形塑而成的「面」或「空間」,顯出了畫面的大,氣勢的大,以及心境的大。


[1]小魚,〈茂成面壁〉,收錄於《面壁:李茂成作品集1999-2001》(基隆:基隆文化中心,2001),頁4。
[2] 同上註。
[3] 同上註。
[4] 李霖燦,《山水畫皴法、苔點之研究》第三版(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1),頁2與12。
[5] 譬如:1978年一幅大張的《無題》掛軸。圖版參見《在傳統邊緣:拓展當代水墨藝術的視界》,王嘉驥策展(台北: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1998),頁32。
[6] 參閱王嘉驥,〈蒼莽無言──為李茂成2001年「面壁」個展而寫〉,收錄於《面壁:李茂成作品集1999-2001》,見前揭註,頁6-8。
[7] 2007-2008年期間,李茂成所完成的一系列大作,也選擇以「觸」作為命名。圖版參見《形‧意‧質‧韻:東亞當代水墨藝術新貌》,王嘉驥策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2009),頁47-49。
作家行情
姓名 出生年 類別 單位價格 計價單位
 
記事年表
時間 類別 紀事
作品欣賞
小提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十二種語言選擇
最新文章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的網站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95247〉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1-05-23 17: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