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陳信良字玉濤,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中國書畫組藝術碩士(Master of Fine Arts)。1975年出生於高雄市,個性沈穩且勇於追求創新突破,「閱讀」是最大的興趣。2000年創立篆刻網,提供篆刻藝術交流平台,是瀏覽率與資料量最大的篆刻藝術網站之一。2007年成立「墨花草堂」,提供藝術品線上購物。

真趣

書畫篆刻創作已近十年,一直沒有間斷,曾獲國科會獎助「篆刻藝術數位化教學應用研究」。擔任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近代篆刻「印外求印」創作發展之研究》(計畫編號:NSC 92-2411-H-144-002 執行期間:2003年8月1日至2004年7月31日)、《東周鳥蟲書文字造形藝術研究-銘文原貌數位化再生的研究應用》(計畫編號:NSC 94-2411-H-144-005- 執行期間:2005年8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研究助理,亦獲行政院陸委會「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獎助研究生赴大陸地區研究獎助〈徐三庚篆刻藝術資料彙整考察研究〉(2004年7月10日至8月30日共52天)、國立歷史博物館「傅狷夫水墨畫獎助學金」水墨畫理論組獎學金等獎項。

 

類別專長

書法、篆刻

創作自述
真趣

〈真趣〉此印的特色就是讓人乍看之下,無法釋讀原文,必須再細讀,方能知曉,如果旁人賞印時真是如此,就達到我創作的目的之一了,雖然印壇上以「楚文字」創作的前輩也有不少,但多是偶而為之,沒有見到大量且成熟的作品問世,可見這塊領域還有成長的空間存在。

楚文字的特點,就是與一般常見的商周金文或小篆在形體結構上大大不同,原因除了地域上的不同外,應用「材質」差異也是其中的原因,鑄銘文字有時常為刻意設計(大小長寬、筆畫粗細均等)的規整化文字,而目前所見的楚文字,除了一般的金石鑄銘文字之外,就是大量出土的「簡牘墨跡文字」,別說是楚文字與金文的差異,就連秦國本身的文字,如「小篆」(目前所知且通用的「小篆」,多從東漢許慎所編著的《說文》一書而來,當時普遍使用的文字已非「篆書」,成書的時間也與秦代也相隔了數百年)與近年出土的「里耶秦簡」或其他秦簡,在結構上也有極大差異。

就如前面所提,鑄銘或石刻文字大多是經設計安排過的規整化文字(「小篆」亦是),而簡牘上的墨跡文字則是非刻意安排、自然書寫的文字,兩者如有不同,也是很正常且天經地義的。

以「正確無誤的文字」入印,再用精心設計的變化造形來達到新意。印中也想表現毛筆逆筆藏鋒凝聚所寫出的線質,明顯的可從「走」部的那一勾畫等線條看出(迴轉的勁道與收筆的加壓),還有保留印面部分的雜點,亦可模擬書寫時自然飛濺的墨點,字中重複的「橫劃」刻意的以較細的線條處理,以求俐落。筆畫多處沾黏的目的是要凝聚重心,因為此印的布字結構不夠凝結,所以得靠線質筆力來補強,否則結構一旦鬆散,印作便無神,也就不夠吸引人了。

過去以楚文字入印的作品都為「方章」,今以「圓章」創作,也是一種新的體驗。此篇所言多係「心血來潮」、「自以為是」的之說,陋誤必多還望先進給予指教賜正才是。

作家行情
姓名 出生年 類別 單位價格 計價單位
 
記事年表
時間 類別 紀事
2006/11 出版 〈西魏「獨孤信」十八面體印文的書法研究-暨數位化3D製作〉,刊《書畫藝術學刊》第一期,379-408頁,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2006年11月。
2006/09 出版 〈董作賓篆刻創作實例賞析〉,刊《藝術欣賞月刊》第二卷第九期, 頁,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006 年 9 月。
2006/09 出版 〈來楚生 朱文印〈楚生之璽〉的文字造形賞析〉刊《安盧藝文》季刊第四期, 10 頁,臺北:安盧藝術有限公司, 2006 年 9 月。
2006/08 出版 〈徐三庚篆刻創作實例賞析〉,刊《藝術欣賞月刊》第二卷第八期, 109-114 頁,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2006 年 8 月。
2006/07 出版 〈黃牧甫二方仿漢金文篆刻的實例賞析〉,刊《藝術欣賞月刊》第二卷第七期,98-101頁,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6年7月。
2006/06 出版 〈趙之謙白文印〈朱志復字子澤之印信〉的文字造形賞析〉刊《安盧藝文》季刊第三期,6頁,臺北:安盧藝術有限公司,2006年6月。
2006/03 出版 〈吳昌碩〈石墨〉的文字造形賞析〉刊《安盧藝文》季刊第二期,12頁,臺北:安盧藝術有限公司,2006年3月。
2006/01 出版 〈趙古泥〈劍閒〉朱文印的文字造形賞析〉,刊《藝術欣賞月刊》第二卷第一期,54-59頁,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6年1月。
2005/12 出版 〈鄧散木〈我願永遠作一個螺絲釘〉〉刊《安盧藝文》季刊第一期,8-9頁,臺北:安盧藝術有限公司,2005年12月。
2005/12 出版 林進忠‧陳信良〈篆刻藝術「印外求印」創作賞析-以商周文字入印〉,刊《造形藝術學刊》,1-30頁,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2005年12月。
更多記事年表
作品欣賞
小提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94757〉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0-10-02 22: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