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分類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現代書法 狂想曲
2010-01-31 02:19:00

我不用傳統的永字八法,我以台南古蹟的匾額及廟宇對聯精神,如一字匾、爾來了、了然世界。筆者以為文化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藝術,善用你周遭的人、事、物這是感情,我身在府城台南,住在一級古蹟五妃廟對面,我家前面就是數千坪的庭院,每天上午到水萍溫文化會館創作,每星期二到延平郡王祠當文化義工,生活自適其性。

書法有守舊、創新二派,繼承傳統融入二十一世紀的風華時代背景和人心趨變,也許正印證了聖功先生所言:「不創也新。」書法的思潮往往與社會、政治、經濟、自然環境、民族性產生不同的互動關係與發展風格。我是個行動派人,不喜歡空談而重實踐,馬上辦是我思潮,因為我害怕「無常」二字只好把握當下。天地江河無日不變,台灣九二一、美國九一一,蓋天下世變既成人心趨變,以變為主,我的書法融入時代背景,舉凡政治、藝術、文學、哲學、社會脈動都可以結合在一起創新一套“現代書法”,所謂:「人限於其俗,俗趨於變。」

談書法就會想到晉朝的書法尚韻、唐朝的書法尚法、宋朝書法尚意、元明兩代書法尚態,而清朝書法尚質,所謂:尚韻、尚法、尚意、尚態、尚質,從東晉王羲之開始的書法尚韻,是韻味、韻律如音樂的節奏之美嗎?從蘭亭序中是否窺其堂奧呢?唐朝貞觀之治唐太宗酷愛書法“以書取仕”大臣習書臨摹風氣之盛奠定唐朝書法之法度吧!

自從台灣聯考火星文出現社會一片嘩然,二十一世紀的審美觀與文字的使用已經悄然改變了漢字的傳統美學,也許是現代人書寫的便捷產生了簡體字,還是E世代文化已從唯美主義、古典主義跳躍到狂怪的簡約。符號性的氛圍是現代?!是遠古?!劉熙載在《藝概》中曾說:「怪石以醜為美,醜至極處,便是美至極處。」是嗎?現代人對於醜怪、狂怪行徑是愈看愈有趣嗎?

筆者依稀記得書法家傅山書論中談至「四寧四毋」〈一〉寧拙毋巧〈二〉寧醜毋媚〈三〉寧支離毋輕滑〈四〉寧直率毋安排。

過去我們席書一定要端坐的四平八穩,心正筆正,我的老師朱玖瑩是民國前出生的清朝人,曾任譚延闓秘書,當過安陽市長,歷史系畢業的文史人來台當起財政部鹽務總局的局長,這也許是「以書取仕」的唐朝典範。

他是顏體的一脈傳人,當年我臨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一天一本,五更雞就起床臨摹,臨了一百本老師才肯讓我練其他的碑帖,學生時代我就是老師的書童幫忙拉紙,看著老師滿桌子的字債,當年還不知書法也能賣錢,老師每日臨池後就是寫對聯,隨著老師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百歲生日,作品早已水漲船高,對聯一幅五萬元新台幣,朱老師的字高古雄渾,樸拙的美感,對小女生來說談不上秀麗柔媚之美,也許從小臨柳公權喜愛那份妍美、秀逸,接觸顏體風格才領悟「大巧若拙」。顏真卿忠臣之節內在的要素散發書家自我的風格,相對的也改變了我的審美觀念。

一般人習書先從楷書入手,但是不知道楷書自篆隸瓜分來,所謂篆隸瓜分,不但形相,全在運筆轉折活潑處,簡單說楷書就是取篆隸之自然安排,注重筆劃安排,絕不是任寫到妙境,形似而神虧,刻意造作就失去自然之妙。

中國書法史如一條長江淵源流長,每一個朝代每一位書家如支流般,畫派和風格會隨著藝術史學家的考察作品和史料給予斷代的區別,正如西方十九世紀的印象派到二十世紀的畢卡索立體派,每一畫派和風格都有其故事、歷史背景,其前因後果是符合邏輯。

蔡漁 於2010-01-31 02:19:0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2163〉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6-06-01 22: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