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玻工館典藏作品~「舊瓶新酒」
2009-10-30 10:02:00

「舊瓶新酒」作品美學基礎與發想歷程

Conceptual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Glass Work “New Wine in Old Bottle”

范萱苡

    因從古至今每個人鑑賞藝術的角度皆不同,藝術家必須先為自己找到創作的哲學基礎,才能剝削出一個超脫自我的靈魂作品,也正因為如此,當代重要藝術方法論更可從多面角度來探討,從形式主義出發,著重藝術品所賦予的感覺,讓情緒投入;從圖像研究來看,強調對圖像內涵而非形式的解讀;從傳記與自傳研究,了解藝術家個人生活經歷及人格特質來分析作品;另外,更可以從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符號學、解構主義等各方面去滲透藝術的美學觀林伯賢2006。不論是工藝品或藝術品最終都脫離不了美學探討的領域,藝術家用美的方式去思維藝術的創作,架構出一個涵蓋藝術創作、藝術史、藝術評論的美學世界。

http://tw.myblog.yahoo.com/glass-glass/article?mid=32&prev=38&l=a&fid=31

                                         

                                                        1 舊瓶新酒.范萱苡  2006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384B.C-322 B.C )認為藝術不是簡單的再現事物的外形,而是應當反映現實生活的內在本質和規律,因而藝術可以比現實生活更真實、更美、更帶有普遍性。「舊瓶新酒」一詞原意為,比喻雖力求革新,但仍無法掙脫桎梏,只能拘泥在舊有的模式裡表現新意。本作品創意發想,首先,將字義拆解成一番新的詮釋。『舊.瓶』-作品中使用的瓶子,前身為不起眼的香水瓶。『新.酒』-玻璃瓶軟化後所表現出的新動態及生命力。造形是將創作者的心象具體轉化之歷程,在第一次與玻璃魔法般的相遇至每日與玻璃為伍的過程中,筆者開始對玻璃產生強烈的實驗興趣。並驅使自己一次次對玻璃軟化溫度與成形的試驗。本作品利用適當溫度控制,企圖表現出玻璃的柔軟度和可塑性。使用透明玻璃熱塑造型以突顯主體之有色變形玻璃瓶。隨著玻璃千變萬化的氣質帶來的原動力,讓觀者體驗玻璃所訴說的光影、張力、和變化萬千的生命力。

                                              

    具象的香水瓶乃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器物,而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認為,藝術作品排除了器物的有用性,就揭示了器具的本質,為我們建立了一個世界。因此,「舊瓶新酒」作品中,首將香水瓶之功能性器物用途予以排除,透過各個變形玻璃瓶之造型來傳達文者學習玻璃工藝之心路歷程。發想目標設定在玻璃工藝複合技法的綜合表現。原香水瓶為模型吹製之制式化表現,之後透過窯燒將彩瓶變形轉化動人姿態。而透明玻璃部份採燈具熱塑技法妝點出作品中欲傳達之各階段心路歷程意象。因為考慮到不同性質玻璃不可相熔合的特性,所以在玻璃彩瓶與透明玻璃之間的組合上採黏合方式;透明玻璃與松木底座兩者間使用UV膠黏合加以固定。黏合的過程中,要在接觸面積窄小的透明玻璃處,膠合上玻璃彩瓶並不容易,重心的掌握是相當重要的環節。如此一來,才能確保將來作品的穩定性。而研磨和拋光的步驟,對於提升整件作品的精緻度和完整性有相當大的助益。

                

          

2 凝想                                        3 前進                                      4 挫折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384B.C-322 B.C )說:「藝術與人生有密切的聯繫,藝術模仿的對象不是自然而是人生」。他還明確說過藝術應當比現實更美。因此,藝術的真實是通過藝術家的主觀創造達到的,他既要從事物的原型出發,又應對事物加以理想化和提高。「舊瓶新酒」作品在傳達筆者之人生經驗並透過作品來詮釋學習玻璃工藝各階段之心路歷程,期達到玻璃的藝術表現層次由學習歷程出發,將下述心境跳脫玻璃本身和具象的模仿,以提升作品之藝術價值-凝想、前進、挫折、喜悅、努力、吸收、秉持愛玻璃的心意,回顧過往

          
                   

5 喜悅                                       6 努力                                       圖7 吸收                                            

                                                                                                   8 秉持愛玻璃的心意,自我回顧                                                                                    

     造形是藝術家透過某種表現方法,使媒材成為具有意義的形體的過程與結果。激發藝術家表現衝動的是對於事物的「感覺」,而影響其題材選擇的則是「經驗」。將本作品逐一拆解分別敘述,(圖2)中的凝想,是選擇繼續專研玻璃的徬徨和每次創作前的思路整合。(圖3)中,不斷地迎頭前進是對自己未來的期許。(圖4)中,挫折包含一次次的失敗經驗、珍珠般滑落的淚水、皮膚上留下的疤痕…,警惕自己從失敗的地方站起來,單腳跳躍也要不斷大步前行。(圖5)中,我以「三七步」的姿態,表現僥倖成功的喜悅和被認同的感動。(圖6使用孩童般加油打氣的姿態,象徵總是在背後默默支持我的家人朋友-謝謝你們!我會努力不懈。圖7 吸收,學習就應該像海綿一樣大量地吸收不管在知識或是技術方面。圖8 是自己一路走來堅持喜愛玻璃的心意,自我回顧省思…。

 

    文章最後,我以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的話做結語。「藝術豐富我們的世界,而不把世界當作對象加以掠奪。藝術的本質是詩意的也就是不同凡俗的,富有創造性的」。

參考文獻

1.      李醒塵(1996)。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市:淑馨。

2.      維基媒體基金會(編)(20061122)。維基百科:海德格爾2007116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4%B8%81%C2%B7%E6%B5%B7%E5%BE%B7%E6%A0%BC%E5%B0%94

3.      蕭銘芚(2000)。造形發想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 

4.      http://www.hcgm.gov.tw/,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網站

范萱苡 於2009-10-30 10:02:00發表 | | 最新回應 (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發表人:wade
[ 發表時間:2009-12-10 19:17 ]
好久沒來ㄌ~推一下~灌水嚕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4361〉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8-12-07 1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