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分類
文章回應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側寫四位台灣藝術家-沈宏錦 (側寫四位台灣藝術家 節錄於現代美術 no: 120
2009-10-12 04:21:00
文 Jeanne Troung 翻譯 鄭元智 Cheng Yun-Chi 放棄在賽爾茲藝術學院 (Beaux-Arts de Cergy) 中所學的,自絕於當代藝術的主流之外,這也是藝術家沈宏錦當初所下的決定。 在嘗試過幾種當前熱門的不同媒材—表演與裝置之後,藝術家最後只專精於繪畫,並在其中發現一種他從未在其它媒材中所體驗過的解放與需要。 而也就是因為曾經沉浸在巴黎的藝壇背景之中,沈宏錦才決定回歸到這個從小伴隨他成長的繪畫,發展出一種個人的語彙,並試圖創作出一種當代的中國繪畫。 他的構圖結合了中國版畫古老的構圖,舉例來說,只有當我們放棄單一透視的觀點,我們才能在這些山水畫中辨識出林中小徑。 此外,他也利用絲綢來做為他的畫布,並漸漸採取模仿版畫的格式—一種垂直的或如卷宗般水平的閱讀方式。 儘管筆觸相對於態勢而言顯然並不重要,但仍保有一種絕對的感性特質,並承襲道教哲學的簡單與源本,而在技術與童心般的精神相遇之時有了最佳的完美展現。 沈宏錦的確以一種當代的態度來看待繪畫,在其中他熟捻的態勢依循著一種機械式的重覆性,創作出有如書法般的符號。 也因此他初期的山水畫有種特別顯著的風格,不禁令人聯想到印象派的影響。 而在驚鴻一瞥之間甚或會以為看著一幅受到非洲畫風影響的畫作,但是帶著更為細膩的手法。 而滿佈所有畫作表面的符號看似則有如想像的象形文字。 此外,他在初期系列中的幾張畫作中還玩弄著開放式、鳥瞰式的地圖概念。 這些都屬於視覺上何謂一個影像的問題,一如電影或攝影,如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 (Antonioni) 在 《放大》(Blow Up)一片中所引發的問題,在怎麼樣的距離之下會顯現出影像,而在怎麼樣的距離之下會淡化它﹖ 然而,影像本體性的關聯性與他的繪畫並不契合,因為自遠處我們可以辨識出一系列模糊般的小蒼蠅,然後漸漸形成一種有如山水般的構圖,而當我們試圖向前靠近時,它則精妙地自我瓦解成四散五裂的筆觸。 如果在第一時間中,背景與形式、繪畫與素描之間存在著某種關係,就如源自西方繪畫,色彩的使用所突顯出的那種關係,可是隨著時間,這樣的關係被圖像(graphie)與畫紙之間的關係所取代。 這樣的作品主要在於當直接將符號畫在織布上時,也必須同時組織其間的空白。 而沈宏錦透過這樣的機會又更接近了古老的繪畫傳統,而織布的選擇就成為了一個極重要的元素,因為就是它賦予畫作跳出畫框的整體感。 此外還必須補充的,除了一或兩張近於印象畫派的畫作外,沈宏錦所選擇的織布更強調出這些畫作寬厚的中性特質,一種中國繪畫傳統所完美呈現的中性特質。 (本文作者 Jeanne Troung 小姐為法國獨立策展人及藝評人)
沈宏錦 於2009-10-12 04:21:0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2625〉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20-07-15 21: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