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發佈訊息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天目”溯源
2009-09-13 10:42:00

據說,宋時,福建建陽和江西吉安曾是燒制天目瓷的大本營另外在河北的磁州窯和定窯,以及河南、陝西、山東等地,天目瓷也多有燒制天目瓷是宋八大名瓷之一,但天目的名稱最早卻起源於日本,在日本,人們通常把施黑釉的陶瓷稱為天目一種普遍的說法是,12世紀末到14世紀,在浙江天目山佛寺學禪的日本僧侶,把天目山的茶碗帶回了日本,天目的名稱由此而來;《茶事談》、《茶道筌諦》則謂:“因在建安縣天目山燒造故有此名。”

天目一詞出現在書籍中則是15世紀初,那時僧侶帶回日本的茶碗是宋時著名的八大窯之一福建建陽窯場燒制的建盞天目,但很快天目這個詞的意義就不限於建盞,日本古文獻《嬉遊笑覽》記載,“建盞之釉中有斑點者謂之星建盞,因其有星故稱天目;以後凡屬同類之物,雖無此斑點亦一概名之為天目。凡是施黑釉,即使不施黑釉如果造型類似建盞的陶瓷,都稱天目繼之,名稱也按釉色、紋樣、產地、收藏者等演變為白天目、油滴天目、兔毫天目、玳瑁天目、木葉天目、山西天目、妙國寺天目、高麗天目等多種。其中以曜變、油滴、兔毫最為名貴,而曜變又居於諸名瓷之首。

        現在的專家認為,天目釉的燒成溫度在攝氏1300度左右,一般需用氧化燄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通過分析,做出結論:曜變釉、兔毫釉和油滴天目釉的化學組成相同,所用原料相同,配方一樣,祇是由于燒成工藝不同,才得以形成油滴、曜變或兔毫比如在油滴天目燒制過程中,如果高溫緩緩冷卻的結晶階段後期,燒成溫度突然升溫後又迅速快速急冷,使形成油滴天目釉中的鐵的結晶體稍微進行微量熔解,立即又受到快速冷卻的影響,就會使在鐵的結晶體的週圍形成薄膜,形成曜變天目釉“燒制操作難度很大,溫度控制不當,就無法使油滴轉變成曜變;油滴形成後,如果溫度提高不多,形成油滴的微細晶體沒有發生微量熔解現象,晶體週圍的薄膜無法形成,就不能產生曜變天目;如果溫度在燒成後期提高的較多,油滴又會散開或流成兔毫。”
張桂維 於2009-09-13 10:42:0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3207〉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3-06-01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