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轉貼-愛默生愛說話
2009-05-05 12:36:00

轉貼http://www.oui-blog.com/emerson/archives/2006_08.html

August 06, 2006

第37屆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37 Basel

2006年第37屆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37 Basel)於6月14~18日舉行,一如每年的盛況吸引為數眾多的參觀者以及媒體的青睞,談到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的最重要博覽會,巴塞爾絕對是在藝術版圖上無法忽略的響亮名號。

畫廊雲集、精品盡出
今年的巴塞爾藝博會共有超過八百家的畫廊申請,經過委員會的評估與挑選,畫廊經濟的藝術家作品具有一定的水準,並且專營當代或現代藝術作品為主,最後共有297家畫廊參與今年的盛會。

從以下的統計與分析數據大概可以看出當代藝術經營區塊中,那些地區或國家的畫廊具有受到評論界或市場上的正面肯定,68家畫廊來自美國本土;56家畫廊來自德國;39家為瑞士本地畫廊;27家來自法國;8家來自奧地利;7家來自比利時;5家來自丹麥;3家分別來自巴西與荷蘭;丹麥、以色列、加拿大、南韓、墨西哥、波蘭、瑞典皆有2家畫廊參與;澳洲、中國、芬蘭、希臘、印度、愛爾蘭、挪威、葡萄牙、波多黎各、俄國、斯洛凡尼亞、南非與土耳其則各有1家畫廊。雖然美國地區的畫廊為數眾多,但是若論起密度比例還是西歐國家德國、法國,以及瑞士與奧地利為最。更值得注意的是來自德國的畫廊數目不斷增加,這與近幾年德國地區新增的畫廊數目也有相關,有些甚至是外地到德國或是德國人自己回鄉加入行列,藝術家不斷地往柏林遷入,也使得德國畫廊的經營更見活力。但是論起收藏家的手筆,美國的藏家仍然讓許多畫廊經營者眼睛一亮。

到底參與過巴塞爾藝博會的畫廊滿意度如何?為什麼有那麼多畫廊競相爭取參展的機會?99%去年參展的畫廊於今年再度申請,幾家畫廊休息一兩年後重新回鍋,似乎Art Basel有著一股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歐美收藏家也都以此博覽會為發現精品的機會,更特別的越來越多的美術館或藝術中心也都透過藝術博覽會找尋典藏的清單。

收藏家尋找最愛
根據一份統計,超過100架的私人專屬飛機於巴塞爾藝博會開幕期間申請降落此地機場,比起去年同時期的數目增加約25%。同時間到巴塞爾的每班飛機都是客滿的狀況,似乎所有的人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都為了到同一個地方。

雖然當代藝術在市場上火熱,一提起價格終究不敵二十世紀大師的一件作品,畢卡索的一件久未面世的作品馬上被識貨者下了訂單,安迪渥荷、度庫寧、米羅、捷克梅第、羅斯科、馬蒂斯的作品都創出佳績。許多美國收藏界名家都出現在開幕場合:迪士尼前執行長Michael Ovitz、來自邁阿密的Dan and Mira Rubell、洛杉磯電影經紀人Beth Swofford、來自芝加哥的藝術贊助人Nancy Lauter與Fred McDonald,皆在會場穿梭。

當然歐洲藏家的身影也隨處可見。法國LVMH集團總裁Bernard Arnault、集團藝術顧問Patricia Marechal與Jean-Claude Claverie,還有集團的藝術部門總裁Harve Mikaeloff都在會場現身。Harve Mikaeloff才在巴黎的LVMH新畫廊策畫了一檔印度當代藝術展,因此他們的出現與搜尋的目標都倍受注意,收藏方向似乎有了不同的轉變。英國曼徹斯特藏家Frank Cohen在〈藝術無限〉展區看到了作品後,直接到畫廊區與畫商接觸完成交易。

開幕當天,成交與預定的消息便不斷地傳出,畢卡索的《Reclining Nude》以一千兩百萬美金賣出;藝術家哈維科斯特(Eberhard Haverkost)的油畫、卡托(Izumi Kato)的作品、貝克洛芙(Venessa Beecroft)的表演展出攝影、康德(George Condo)的油畫、克林尼克(Karen Kilimnik)的畫作都有匿名來自德國、荷蘭、比利時、與其他歐洲國家的青睞者、吉博與喬治(Gilbert & George)的作品分別出現在幾家畫廊卻都出現好彩頭,可見這一組藝術家搭檔的魅力仍然無窮,剛售出的作品《Bloody Mooning》也確定將於明年初泰德現代畫廊的藝術家回顧展中出現。

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的作品則頗為搶手,博覽會前兩個星期才完成的《727-727》,才開展一個小時便被不願具名的美國買家訂走,作品的標價為150萬美金。
不少畫廊猶豫在該不該將出售的畫收起來,掛上新的作品。有些人來是為了在看一眼好作品,但是也有一些人是為了找到可以收藏的新藝術品,某家畫廊甚至在短短幾天換了四次展出作品。

交易成績雖然頗佳,今年也出現許多藏家抱怨價格過高的情形,一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雖然讓許多人頗為心動,可是一但論起價格又讓人卻步,許多藏家在所有攤位走過一輪後仍然毫無斬獲。

不過對此畫廊經營者與藝術經紀商卻有話說,他們覺得好的作品絕不盡然非在博覽會期間出售,展出有時是為了讓收藏家知道畫廊的品質與實力,而不是看在一時的交易機會上。看來畫商與收藏家之間還是有一股角力存在。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交易現象是在會場上挑選好作品毫不手軟的大都是來自美國的美術館,挾著贊助者與收藏家的後盾,實力讓歐洲的美術館或藝術中心都望塵莫及。歐洲的藝術收藏家開始收藏,並且成立基金會、設立美術館,真正好的作品都到了私人藏家的手中,他們樂於在美術館舉辦展覽時出借,但卻無法捐給美術館收藏。未來的歐洲美術館將有另一種新現象:私人收藏美術館成立,並展出品質高於公立美術館的展覽。

藝術無限
《藝術無限》(Art Unlimited)展區解決了藝術家作品受限於畫廊展區場地狹小及器材設施等因素的困擾,也因此整個場地是一個廣闊的展覽空間,也讓參觀者有不同於畫廊展區無法盡興欣賞作品的另一番感覺。當然展出的作品又是經過畫廊申請,最後由策展人決定的結果。將近200件作品提出申請,只有約70件作品得以在此展出。

會場中最大的一張圖是美國普普藝術大師羅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1933~)一幅寬約40公尺長的作品最為展出的最後篇章,原本是為法國國立圖書館所特別的人權主題創作,現在卻出現在藝術市場上;展出起始則是藝術家波普(Julius Popp)以瀉下水柱,利用電腦程式書寫的文字,引起觀眾的讚嘆。

德國藝術家荷樂(Castern Höller)的《Mirror Carousel》與伯克(John Bock)的作品讓觀眾猶如置身遊樂園;定居巴黎的藝術家阿提亞(Kader Attia)已全部鏡面的空間裝置,在空間內至入十根高過人身的轉動大螺絲釘,每次僅容兩位觀眾進入探險,作品被美國與瑞士買家看中,最後由美國買家贏得。

藝術家谷埔達(Subodh Gupta)儼然已經成為印度當代藝術家的佼佼者,紐約與新德里皆有畫廊代理其作品,畫廊區的雕塑與《藝術無限》的大型裝置都被藏家訂走。根據巴塞爾藝博會內部的研究觀察與實際印度當代藝術發展參觀了解,當代印度藝術家的作品在藝術市場正逐漸被接受,同時也一批收藏家正以系統式的觀點逐步收藏印度當代藝術。關注當前藝術展覽也可以發現此一現象,印度當代藝術正在歐美大大小小的美術館中出現,就連目前筆者正參與研究及策展計畫的韓國國立當代美術館早已於去年做過印度當代藝術研究案,有意於未來整理出印度當代藝術的展出計畫。

繪畫又再復甦
繪畫是否已死?今年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給了否定的答案。相對於前幾年的展出內容,錄影藝術或是裝置作品的比例降低,傳統繪畫與雕塑又逐漸引起了畫廊經營者與收藏家的興趣,攝影在畫廊展區的比例大幅下降,錄像作品幾乎僅能在《藝術無限》展區出現。

再看看收藏家所衷情的作品,超過千萬美金的作品是二十世紀大師的油畫、開幕當日邁向與成績最好的也幾乎都是繪畫,這幾年炒得沸沸揚揚的新媒體藝術幾乎完全在會場上消聲匿跡。當然這不表示新媒體藝術沒有價值,而是既好又具有深度的作品並不多見,即使在《藝術無限》單元,也僅能見到錄像作品,而不是要觀眾參與操作的明日世界遊戲。

科技的進度使得敏感的藝術家以開拓者的精神嘗試是不同材質與媒體的創作,但是如何透過科技讓藝術作品也產生人性或是讓人感動的一面,還是需要更多的經歷投入思考與創作,在不斷的嘗試中走出一條路來。

而對於看中藝術本質與技術的藝術創作者而言似乎是一像鼓勵,畢竟投入心血就能看見藝術家在作品中所欲散發出來的價值,這也是當代收藏家穿梭會場所有的一個感動。否則將近三百家畫廊,數千件的作品,藝術家能夠駐足欣賞的作品其實並不會太多,更多的是走馬看花,過眼即忘的平凡之作,他們要的大多值得一看再看的作品而不是想買一件兒子的電腦遊戲。


年輕藝術家的舞台Liste 06
走過十週年,Liste 已經是巴塞爾博覽會外傳統的另一場藝術展覽。標榜「年輕」是Liste的特色與標誌,參與畫廊都在三年以內的經營時間,展出的藝術家也都必須低於40歲,就連展出的場所也散發出一種狂放不驥的性格。會場的入口不是警衛森嚴的關卡,而是輕鬆自在的聊天區。坐在這裡聊天的,不會端著一盃咖啡優雅的獨自品嚐,而是提起一罐啤酒一飲而盡的暢快。

Liste的另一個副標為「The young art fair in Basel」今年共有來自24國的59家畫廊參加,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第一次參與博覽會展出。最值得Liste驕傲的應該是過去十年在Liste展出的畫廊,有三分之一已經擠身在巴塞爾博覽會中了。當初為了支持新畫廊與年輕藝術家的初衷,於今日看到了成果。

即使使用的是廢棄的廠房,場地不如巴塞爾博覽會整齊乾淨,但是收藏家卻樂於到此走一走,感受不同的氣息,一種屬於年輕人特有的氣息,藝術家的作品或許沒有那麼成熟,但是收藏家卻看到了明日之星,因此買氣並不因此減退。在巴塞爾博覽會中出現的藏家也在此出現,雖然畫面有些不協調,但是卻也是一種樂趣。

為了慶祝十週年,邁入第十一個年頭,Liste今年特別搭出附加帳棚,容納比以往多出來的十家畫廊,其中還有第一次參加,來自廣東的維他命工作室,藝術家鄭國谷的「花園計畫」將展覽場地裝置成一座桃花源,牆面則是藝術家的攝影與其他媒材作品。柏林的Wentrup畫廊展出的藝術家油畫幾乎全部出售、阿姆斯特丹的Stigter畫廊展出的藝術家Iris van Dongen作品也不斷被詢問,只是作品都早已有了買家。
大部分藝術家的作品價格都在8,000到一萬美金的價位,對於一般的收藏家並非吃力之事。只可惜今年沒有如往年般出現年輕新貴收藏家的熱潮,收藏界開發新的年輕收藏群其實也是除了培養年輕藝術家之外應該要投注的一環,讓年輕人不僅欣賞藝術,繼而也能加入收藏的陣容。

即使真正能夠創造銷售成績的是繪畫作品,Liste仍然秉持鼓勵新藝術的精神,特別展出巴塞爾地區專營新媒體藝術的經營空間Plug In的作品。

再接再厲的Volta Show
去年Volta Show以異軍突起之姿,震撼了巴塞爾藝博會,介於Art Basel與Liste之間的角色,讓Volta遊刃有餘。Volta不以量取勝,而以質來贏取觀眾的認同。不過今年場地異位,交通甚為不便,到訪者幾乎都要坐主辦單位特別安排的巴士或是汽艇沿著萊茵河走,花費至少半個多小時時間,如果加上等待的時間在大熱天又是趕著看也看不玩的展覽情形下,實在是一項缺點。或許明年的Volta Show又要換一個場地了。

撇開交通的不方便,展覽的內容倒是令人讚賞,比起去年更有看頭。價格一萬美金以下的作品輕易的在開幕一小時內便找到買家。村上隆在此展出自己工作室Kaikai Kiki的作品,包括其他日本藝術家新作,這些藝術家作品都在三千美金左右,開幕當日都已售出。紐約的Ethan Cohen Fine Art畫廊專門經營中國藝術家作品,這次展出只主打上海藝術家周嘯虎的作品,每天幾乎都有藏家來詢問作品與價格,收到不少迴響。

雖然Volta不致成為Art Basel與Liste的威脅,但是Volta已經闢出了一條新路-當代藝術畫廊的新展區。

拉丁美洲當代藝術Bâlelatina
2006年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比起往年更為熱鬧,但是也讓藏家與參觀者在短幾天內疲於奔波。繼去年新加入的Volta Show,今年又有新的博覽會──以拉丁美洲藝術家作品為號召的Bâlelatina。場地位於萊茵河畔,幾乎是德、瑞、法的交界,沒有巴士或船也是難以到達。

不過Bâlelatina的拉丁美洲當代藝術博覽會是讓人最興奮的展覽之一。看過太多歐美藝術家作品的千篇一律,突然出現了拉丁民族的熱情奔放以及藝術家對其土地、人民、政治或是自我認同的意念傳達,猶如走在街頭迷失的行人突然發現了新的方向。28家畫廊展出約60位藝術家的作品。

去年於威尼斯雙年展中獲得藝術家創作金獅獎的瓜地馬拉藝術家歌琳多(Regina José Galindo)的得獎作品與新作出現在義大利米蘭Prometeogallery畫廊的展出空間,新作已被瑞士一家美術館購入。休士頓的畫廊Sicardi Gallery展出的慕諾茲(Oscar Munoz)作品也在充滿對自己土地哥倫比亞的質疑與認同,透過照片或是拼貼、錄像呈現出冷靜的觀點,藝術家的其他作品也曾在去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中出現。

巴來雅(Albert Baraya)的植物圖像錄,對南美洲的自然原生植物作了新的詮釋,他的裝置攝影作品據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的策展人透露,將在雙年展中展出。馬德里的Galeria Fucares則是整個展區作品最迷人,展出完整度最高的畫廊,三位藝術家羅薩(Bledy Rosa)、巴爾馬(Luis Gonzalez Palma)、盧勾(Pablo Vargas Lugo)的作品互相輝映。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Daniel Abate Galeria展出的該耐(Sebastian De Ganay)的繪畫以不同的透明層疊製造畫布的透明性與油畫的穿透性、摩西歐(Andrea Moccio)的裝置則是以日常的報紙或電話簿綑綁再加以切割後猶如大樹的年輪。這些拉丁美洲藝術家在在呈現了藝術不同的視野,也增加了今年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精采與可看性。

除了這幾個博覽會之外,邁阿密設計博覽會也順勢到巴塞爾舉辦設計博覽會。短短五天光是大大小小博覽會便超過五個之多,每個展覽又是不同的場地、主辦單位、與入場門票。這場藝術盛會也是一場秀。

藝術家與畫廊的依存關係正在改變
藝術博覽會是畫廊經紀商介紹藝術家出現的機會,他們的著力點不僅在增加能見度、爭取收藏家、提升作品價格,同時也要為藝術家找到更多展出與合作的機會。以往的情況是藝術家被動的由畫廊來安排展出與活動,當今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主動爭取應該有的權益,甚至對藝術經紀人也開始說不,或是轉向跳槽。

諸此現象已經逐漸在美國的藝術圈與畫廊業界出現討論,尤其是紐約新成立的Gagosin畫廊頻頻向開始成名的藝術家從其他畫廊挖角,並且承諾安排個展展出的機會,許多藝術家紛紛投向其懷抱。藝術家費德曼(Tom Friedman)最近棄合作超過十年的畫廊欲轉投Gagosin事件鬧上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te,其實在此之前許多藝術家也都作了相同的舉措,一旦成名之後,他們的需求如果與畫廊不再調和,離去的意志當然堅決,像歐菲力(Chris Ofili)、威廉絲(Sue Williams)、優絲卡瓦潔(Lisa Yuskavage)轉赴倫敦雀爾喜區的David Zwirner畫廊;麥卡錫(Paul McCarthy)離開合作14年的夥伴加入在倫敦與瑞士都有展出空間的Hauser & Wirth。博覽會上最新的消息是村上隆也將離Boesky畫廊,投入Gagosin。

以往單純的藝術家靠畫廊成名的時代開始改變,畫廊以擁有哪些藝術家來作為實力的號召。因此成名的藝術家有了籌碼,剛昇起的新藝術家也有了新的要求。這些都是畫廊與藝術經紀人未來的新挑戰。
博覽會也不再只是畫廊交易的平台,藝術家希望在這裡找到更多更廣的出路。

August 01, 2006

雙年展消息

◎歐洲宣言雙年展(Manifesta 6)雙年展將第一次演出法庭相見的情節!

塞普洛斯(Cyprus)的尼科西亞藝術基金會(Nicosia for Art簡稱NFA)自總部(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Manifesta 簡稱IFM)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歐洲雙年展宣布2006年第六屆歐洲宣言雙年展(Manifesta 6)將在塞普洛斯的尼古西亞舉辦時,雖然許多人存著許多好奇與不解觀望,雙方卻合作意願極強,甚至早已在總部舉行記者會對外宣布今年六月份即將開幕,三位策展人艾爾達哈(Mai Abu ElDahab)、瓦德佛格(Florian Waldvogel)、維多柯爾(Anton Vidokle)準備讓今年的雙年展有一番不同的面貌。

塞普洛斯自1959年與英國、希臘、土耳其三國簽訂《蘇黎世—倫敦協議》正式宣布獨立後,內亂仍然不斷,土耳其、希臘兩族不合,經常爆發流血衝突。1974年土耳其與希臘兩國各自支持族人,形成塞普洛斯的分裂,雙方在島嶼中部由東向西劃出一條狹窄的無人地帶,被稱為「綠線」。
「歐洲宣言雙年展」以歐洲當代藝術發展為主軸,整合東西歐的藝術發展脈絡,因此選擇尼科西亞當然具有多重的意義考量。三位策展人預計在「綠線」地區設立藝術學校一百天,此舉引發尼科西亞市政府與NFA的不滿,雙年對此意見越見分歧,最後NFA與尼科西亞市政府甚至單方決定與三位策展人解約,不再邀請其參與雙年展的策展工作。但是雙年展總部對此決定大表不滿,表示在綠線設立學校的想法早在簽約以前即以談妥,何以塞方現下反悔,因此決定正式在荷蘭法庭向塞方提出控告。
18日早晨的巴塞爾藝博會早餐會,雙年展經驗談中,其中之一策展人維多柯爾說明了歐洲宣言雙年展的下一步計畫:雙年展仍將努力於九月份在尼科西亞舉辦,但是排除NFA與尼科西亞市政府的參與,另外尋求合作單位與支持。

◎莫斯科雙年展(Moscow Biennale)
第一屆莫斯科雙年展於2005年初舉辦,但是受到世界的關注程度似乎少了預期的效果,甚至比不上布拉格雙年展的風光,這讓莫斯科心理頗不是滋味,因此為了下一屆的雙年展,主辦單位也開始從策展人到宣傳方式都做了調整。
下一屆雙年展一口氣邀請了八位策展人分別進行藝術家邀請與策劃的工作,預計將有80位藝術家受邀參與第二屆莫斯科雙年展。八位策展人為:莫斯科當代藝術學院院長巴克斯坦(Joseph Backstein,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Moscow)、保加利亞AICA主席包伯諾娃(Iara Boubnova, President of AICA Bulgaria)、法蘭克福Städelschule藝術學院院長畢爾包曼(Daniel Birnbaum, Städelschule, Frankfurt/M and Director of Portikus, Frankfurt/M)、巴黎東京宮館長之一布希歐(Nicolas Bourriaud, Director of the Palais de Tokyo in Paris)、伊斯坦堡Bilgi大學任教的艾德莫琪(Eulya Erdemci,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Department, Istanbul Bilgi University)、奧斯陸The Astrup Fearnley Museum美術館館長苛法然(Gunnar B. Kvaran, Director of The Astrup Fearnley Museum of Modern Art, Oslo, Norway)、本屆聖保羅雙年展策展人之一馬汀妮茲(Rosa Martínez)、倫敦蛇畫廊國際藝術計畫主任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 co-director of exhibitions and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projects at the Serpentine Gallery in London)。八位策展人的背景與其工作地大都不同,凸顯了莫斯科雙年展的跨地域雙年展概念。
記者會中主辦單位增尚未有任何口袋藝術名單,不過據側面了解馬汀妮茲有可能在巴塞爾博覽會中邀請英國藝術家霍斯金斯(Barnaby hoskings)的作品「Black Flood」參展。
策展人之一,同時參與去年雙年展的包伯諾娃坦言去年的經驗讓他們決定下一屆還是不能缺少國際明星來拉抬雙年展氣勢,因此在一項可能命名為「Special guests」單元中邀請Darren Almond, Valie Export, Yoko Ono, Pipilotti, Jeff Wall, Robert Wilson等人參加。
莫斯科雙年展預計展出時間:2007年2月22日至3月22日。

◎雅典雙年展(The Athens Biennial)
蔚為潮流的雙年展不斷在各城市誕生,希臘雅典也將在今年加入行列,同時選擇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作為第一次國際發表的舞台。不過礙於博覽會期間展覽與活動已經充斥所有參觀者的行程表,加上新雙年展的氣勢與震撼利不足,參與的來賓不到20位,因此策展人僅簡單說明一下準備的工作,也沒有特別的具體內容足以讓人對雙年展有一個清楚的輪廓。
三位策展人雅典DESTE當代藝術基金會館長卡爾葩科索格勒(Xenia Kalpaktsoglou, director of the DESTE Foundation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Athens))、藝術家波卡伊歐(Poka-Yio)、藝評人澤纳科斯(Augustine Zenakos)都來自希臘雅典,由城市雅典的角度邀請藝術家進駐,並且為雙年展創作新作品,雙年展定名「毀滅雅典」(Destroy Athens)。
原來預計今年舉辦的雅典雙年展決定將時間延到2007年,但是展出時間則尚未正式確定。

◎其他雙年展
西班牙塞維亞雙年展再度召開記者會,由策展人恩威佐親自說明,但是與今年在馬德里ARCO藝博會的內容大致相同。倒是光州雙年展在巴塞爾缺席讓人驚訝,今年度主辦單位已經在歐洲、美洲等大城市都舉辦過記者會,卻不選擇巴塞爾發布消息,或許打探過消息,通常在此舉辦記者會的效果不佳。(記者確實沒有時間坐下來聽一場說明)
巴西聖保羅雙年展(Sao Paulo Bienal)則由其中一位策展人羅卡(Jose Ignacio Roca)於「Art Basel Conversations」活動中與其他策展人對談,不過拿著稿子唸策展論述,失去對談的意義。
明年的伊斯坦堡雙年展(Istanbul Biennale)確定由侯瀚如擔任策展主持工作,不過內容尚未確定。

RICE.I.2 於2009-05-05 12:36:00發表 | | 最新回應 (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發表人:阿悉達
[ 發表時間:2009-08-29 15:18 ]
謝謝分享這份有價值的資訊,你的作品也很值得欣賞!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4169〉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1-01-31 12: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