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與佛畫大師"慧松居士"訪佛光山
2009-04-16 11:03:00

萬彩繽紛‧惟心純一

---------------慧松開創性的彩繪藝術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 蕭瓊瑞

胡明宏,以『慧松居士』的名號,在台灣宗教繪畫界,引起的注目與肯定,以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其虔敬篤實的創作精神,也是宗教界津津樂道的事情;不過,本文以美術史研究的立場,卻更樂於指出他再台灣宗教藝術上的突破、建樹,及其可能的意義。 和許多時代的社會情況一樣,但在近代接受西潮衝擊的地區顯然特別嚴重,在台灣的美術界,也始終存在著兩個幾乎獨立發展、互不相涉的領域或系統;一者,即是存在於學院之中,以一套來自中國文人傳統或西歐美學體系思想所制約,強調所謂『創作』至上的學院美術;另一領域,則是存在於民間社會,以大眾生活和宗教需求為導向,以繁複的巧工意匠,繪作出數量龐大,被不是真理解的人譏為『千篇一律』的民間美術。

早期的社會,文人掌握歷史撰述與文化權式的大權,是文人繪畫為主流,其他的巧公意匠為末流,民間匠師雖有不服,但市場不變,各取所需,衝突也不大。但近代以還,官方的展覽機制介入美術價值的認定,以文人或西方被稱作『進步』的藝術理念何形式為取向,無形中對民間傳承的系統,變產生了重大的衝突與壓抑。日劇中期以來,為了取得社會的認同,也尋求一定的市場保障,開始有很多的民間畫師,被迫逐漸推翻自我原本傳承的系統,向學院或官方展覽的方向靠攏。過去地位崇高的『畫師』,不在是個尊崇的號稱,『畫家』才是新社會真正肯定合適為榮譽的頭銜;這種文化與認同上的強烈衝突、矛盾與掙扎,在蔡草如〉1919-〉、陳壽 〈1934-〉等台灣第二代本土畫師身上,尤其特別顯著。

從民間畫師的系統論,慧松已是台灣本土第三代畫師,他曾經問學於蔡草如,然而『畫師』的稱號,顯然不是他的追求,如何成為一個真正被社會肯定尊崇的『成功畫家』,恐怕才是他再年輕的時代,心中最大的關懷與期待。因此,他又先後拜師黃君壁、歐豪年等水墨名家為師,以『雪村 』的名號,多次入選全省美展、台陽美展、全國書畫展、全國水彩畫展、全國版書展、日本書到展…….等重要展覽。不過,因緣際會下,今天的慧松,顯然對自己是不是一個『成功的畫家』,已經不再那樣的執著、在意;如何在他投入大量精力的神佛畫作中,展現出更為精純的表現與獨特的風格,才是他思念關懷的焦點。
慧松的轉變與成就,似乎也正式台灣社會文化轉型的一個具體典範,直得注意,也值得肯定。二十世紀末葉的世界性文化潮流,一種去中心化、去威權化的思潮開始擴散,許多以往被視為異域、末流、民間的地區或文化,開始受到較多的注目與理解,進而重視、發揚。一個再東方延續了一兩千年的佛畫傳統,再渡過它遭受漠視、鄙夷的時期之後,也逐漸受到較為廣大的認識與尊重。慧松在這一波的文化時潮中,也逐漸明確了自己的藝術方向,並作出了相當的成績。傳統的佛畫,或是壁畫、或是帛畫、或試卷畫,乃至於紙上作品,總要面臨各個時代媒材改變的挑戰,慧松年輕時期所受的美術設計上的專業知識與才能,正好在這些挑戰中,適時的作出了貢獻。

首先是在顏料的使用上,以往的絹上佛畫,受限於顏料太濃容易掉落的缺點,往往採用淡彩輕描的手法,無法顯現出華每莊重的龐大氣象;而那些華美、莊重龐大的畫法,也只能出現在傳統的壁畫之上,無法因應現代人欣賞、膜拜的需求。

慧松的貢獻,正好是把傳統壁畫的手法,成功的轉移到絹本的佛畫之上。他克服了顏料上的限制,讓這些礦物顏料,不但能附著固定,且均勻平整的服貼於柔值得絹不之上,甚至可以捲曲收藏,而不至於龜裂剝落;革新了絹本佛畫以往一味表現輕淡靈巧的固定風格,而展現了重彩華美的丹青氣象。作於一九九九年的【觀自在】,可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傳世之作。

慧松在這項傳統美術的重要貢獻,除了在材質上的克服侷限外,更突顯第表現風格的創新與內含的開發上。傳統的神佛畫,總是擺脫不了給人一種固定的圖像不斷傳抄的印象。事實上,早期的神佛畫像,無不是藝術家對佛理思維的創造表現,也在無形中反映了各個時代的審美趣味與獨特風格;然而時間一久,尤其是近代的神佛畫像,只能在舊有的模式中,不斷地反覆傳抄,小變有之,大變則無。慧松的神佛彩繪藝術,直搗佛經本源,從古典的理解中加入現代的想像與造型,賦予這些原本已經僵化的藝術形式,一種新的生命與論題。其近作《三十三觀音》,正式一項證明。『三十三觀音』亦稱『三十三體觀音』,相傳觀音為度畫眾生,往往會化身為各種不同的形象。從其內容觀,顯然許多形象以非正統經軌所研,溢出原始印度本有的變身觀音範疇,而是中國社會揉合自己的民間信仰之後的一種本土產物。

慧松以現代的理解,運用他獨創開發的技法,多樣性的表現了三十三觀音的變體形象,其中許多的手法,是傳統佛畫中所謂曾出現、也無人常是過的。如【圓光觀音】的背後圓光,慧松以多面體的形式的表現,也是現代鑽石才有的視覺經驗與想像;又如【蛤 觀音】中的海底景觀,也是現代海底攝影發明之後,人類才有的視覺景觀。而在【馬郎娥觀音】中所表現的重紅背景與圖案,一如拓印與編織般的趣味表現,絕對未見於傳統的佛畫之中;【合掌觀音】的流動性背景,幾乎就是西方點描手法的轉換。色相的豐富,是拜今日顏料開發之賜,各種類比色街的微戲變化與高彩度,絕不是以往畫家在繪作現場以少數原色調配可達成的。慧松精準而大膽的配色手法,表現了佛像彩繪一種十足時代性與現代感。慧松的藝術手法,事實上由多元切入,既有美工設計的背景與專業,又有水墨筆法的修為與功力;以他今日的狀盛之年,其後續的發展,乃是大可期待的。我們希望除了一般宗教界的肯定推崇外,學術文化界,包括文建會即傳統藝術中心、文資研究中心等相關單位,也能適時地對這樣的人才,及早付予一定的關懷與支持,讓這樣一種帶有開創性的民間彩繪藝術,獲得持續進展發揚的可能,也成為台灣本第文化發展獨特面貌的一項名證與資產。

江金益 於2009-04-16 11:03:0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2246〉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20-11-19 20: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