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夏山蒼翠」沈東榮2008油畫個展   
2008-11-24 12:01:00

宜蘭縣文化局邀請展: 「夏山蒼翠」沈東榮2008油畫個展   

寫在畫展之前                         / 沈東榮

 

2005年台北國父紀念館個展後,在今年六月完成了中國美術學院(杭州.原國立藝專))的博士學位論文--《「自然表現的跨文化研究」--以倪瓚與塞尚作品為例示》。應文化局之邀請,將於第一展覽室舉辦的油畫個展,展出近三年來的畫作,幾件肖象與靜物題材主要延續過去的手法,主要的「行書系列」作品則以較為實驗的手法,融合書法線條的美感於油畫創作中,是此創作系列的主軸,表現既寫景又抽象的畫面張力。

「形.意」之間

被高度概括化的水墨山水筆法,往往易誤為以只是一些形象符號的組合,尤其是在明朝畫譜頻頻出現後。但另一方面我們在畫論裡又時常領略到自然對於繪畫一事的重要性,山水畫家似乎在古法與自然間尋求平衡點,所謂「畫不但法古,當法自然。」(唐志契<繪事微言>)回到源頭或能更精確看到,符號性的筆法是文人畫家對自然之物的歸納與『簡化』的結果,殊異的自然景物,畫家以簡要的筆法給予拈提。油畫何嘗不是如此,寫實手法盤踞西方藝術幾百年的歷史,從觀看到手法等等各方面,也發展出一套內在的美感規範。

然而不管中西,這個高度規範的手法或觀念,都是由外在自然的形象觀察描寫而逐漸確定下來,透過形的把握呈現,而欲傳達最核心的意念。有趣的是,形與意之間的,在中西方的美術發展的觀察中,給我們看到多種路線的發關係。

「蒼翠.如滴」

「夏山蒼翠」出自郭熙在《林泉高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沐,冬山慘淡而如睡。」春山與淡冶、夏山與蒼翠、秋山與明淨、冬山慘淡,似乎是天地自然變化的一種必然聯結或關係,如笑、如滴、如沐、如睡而言,則是人對於這種自然存在的種感受,畫面不只要呈現出淡冶、蒼翠、明淨、慘淡之景的差異,更重要是要能表現出如笑、如滴、如沐、如睡等意味。

然而,從實景到意味、從對於自然景物變化非常具體的觀察與非常具象的文字描寫,到高度概括性筆法的水墨畫,二者形成一種畫論和畫法上的落差,這之間的差異就在形與意的層次,形到意,其實就在於的工夫,依賴於創作者的一種轉化的功夫和精神。

「油畫.古典」

不同的展覽主題,界定一段一段創作的意圖與風格,在當下似乎是清楚分明的,但這一段段的意圖總又回歸到時間的延續性拼圖版面上來。在2005年「來日倚窗前」個展自述中有這麼一段話:「當然,內容的延續與轉變是檢驗創作自身最好的方式,也需以更長的時間來檢驗,如此短的間距實在不具有什麼指標的意義,但至少也可檢視這二三年來個人在創作上的心態與想法的小小心得。」這句話仍是適用於今日。

基本上的調性是一致的,但總想在不同的時間點有一些不同的創作嘗試,此油畫的展覽以「夏山蒼翠」為名,意在藉郭熙之言,用以詮釋個人創作上的一種價值,欲透過古典油畫的厚度傳遞文人的自然觀照,將書法線條融入畫面之中,與青苔、刻痕、光影等形式變化呈現,產生既具象又抽象的視覺感受。

 

沈東榮 於2008-11-24 12:01:0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2715〉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1-11-10 19: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