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留言訊息
發佈訊息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生命關懷與藝術─以水彩畫為主要論述的禪思維
2023-10-02 03:42:05

生命關懷與藝術─以水彩畫為主要論述的禪思維

                  賴建成教授

景文科技大學《第十二屆通識教育---傳統學術與當代人文精神學術論文研討會》,108年8月, 景文科技大學出版,國家圖書館編目館藏。

 提要

    生命關懷有許多的面向,藝術與生活美學是其中的一項重要項目,且是現代人生活中提升品質之所需。藝術的分類,頗為多種,生活美學更是廣泛。本文以水彩畫作來探討藝術家的心靈與情境的互動,美其名說畫家的禪思維。

   因為水彩畫如同水墨畫,潔淨而不髒汙,暈染有序而非層層堆疊色彩,在筆墨上強調明快的抒發,類似於禪的思維。就禪思維而論,有思慮與不思慮、有世間禪與超世間禪,有實相與抽象的課題,乃至於有實相非相的哲理與表現法,總之是畫家的境地與修為功夫,呈現在作品之上,讓觀眾覺得很有品味,至少可以賞心悅目活樂人生。

    以禪者的心懷,從事藝術創作。從禪藝的立場,來審察他人與自家的作品,則更能體會出一些禪的趣味。這就是本論文的主要立場,而思惟不局限於禪家的思維,而推及於作家的思維,因為思維修對作家來說是共同具備與具有的,不論是在其創作的背景或創作之時,都離不開構想、設計與創作心行。

 

關鍵字詞:禪餘、禪思維、水彩畫作、禪趣

  • 緒論—宗教與藝術

(略)

  • 探源

本論文之所以多提舉水彩畫,只要是個人的學習歷程與情感之故。早年曾畫

過水彩與寫生,因升學壓力以及從事史學與禪學研究之故,而擱下甚久的歲月。但接觸水墨畫頗久,忽然間就拿起筆來大膽的書寫心境,當然還是要透過某些畫面產生構思與想要表達的情境。

羅清雲的河之源(略)

賴建成的河之源

賴建成的山之堐

賴建成的西帽山屋舍(略)

 

  • 巡禮

賴建成的宜蘭稻田

喜歡山河大地的畫家,少不了會寫下野趣的作品,如羅清雲有野趣的水彩畫作。我的野趣,當然非少,山海河川有一陣子常有我的蹤影,加上愛花草與風光的緣故,靜坐看山觀賞雲霧飄渺,是一種賞受,也是喫茶之外的閒趣味。能畫下它們,這不僅是時間與功夫問題,意境與技法還要琢磨。

賴建成的山邊野趣

賴建成的達觀山景

賴建成的荷蘭風車

  讀歷史的我,當然喜歡名勝古蹟,不論是親身遊歷,或是書上與圖像看來的,總能引發思古情懷。

賴建成的蘇州楓橋

賴建成的楓橋暮色

賴建的的西湖斷橋

賴建成的芝山巖

  巡禮古蹟名勝,做些水彩功課之外,回想往事,累積能量之後整理思緒,好奮發向前行去。 

  • 翻轉

(略)

  • 慈行

源水思源之外,當一位知名的作家,善盡社會責任是必要的。創作好作品之外,美化人生,使作文明之增上,還可以作的是啟迪後進,護生不失事盛舉。如張紀秦女史,從水墨畫轉向水彩畫,有不少護生態畫作。受其啟發,我又拿起筆來,開始從事水彩畫作,有閒情時每天畫兩張意境畫。

張紀秦的蜂鳥巢

賴建成的蜂鳥巢

蜂鳥巢完成之後,加深了我對水彩畫耕耘的信心,作品一一出現。

賴建成的綠繡眼系列

賴建成的誰來聚餐

(略)

六、結論

一般人對於禪與藝術兩者,因為不是專家,涉獵或涉入難以說得深廣。若僅

憑怕涉入深有危險或危機性,那所得的資訊不論在內容上僅限於皮毛的,在品質上必然也有大問題存在,其人難以判斷別人的心行是真是假,還有功夫是否有的專精,僅憑個人的好惡與所知去判斷一個事件那更是危險。如是之下,對某些專家或者是說詞與解釋,而說:「對於他們,我還是充滿崇敬與尊重。」但這還是有矛盾性存在的,因為其人的認知已是大有侷限性,如果把很侷限性或偏頗的是實加以宣揚,別人信受了他的說詞,變成誤人誤己。所以,專家是重要的,泛論或通論的事實或事件,還是要透過各類的專家來證實與發表,這關涉到化民成俗的課題。

    敝人習禪頗為多年,精研禪學史,且有專書與多篇論文出版。禪修與研究之餘,雅好藝術,且受史學與宗教師承的薰習,加上自我的修學,常想會通禪與藝術於生活之中。多年前,出版了《藝術與生活美學》一書,之後融合文化創意,編修以成《生活美學與文化創意》一書,兩書都頗受好評。

  禪與藝術的結合,涉及到禪思維的界定層次問題,如將禪思維界定出來,去研究一位書畫家的思維與藝術狀況,可行性的增上之外,論斷作品以及書畫家心行的準確性也會增高,這實在很有利於文化的增進。藝術家的心行與創作的過程,似那禪家佛法的修持,從有相用行到無相用行,其間的變化實非局外人所能體會,但如同飲水冷暖自知,自家的才是家珍。因此,作者以所畫水彩作品,來探討畫作的緣起,以及畫作的想念。畫作的形成,有取材自名家的作品,因參考別人創作的源泉以及構圖有其好處,好而習之,再增添自己所要的圖像,有時圖像的形成非作畫之前乃至於創作當時所能意想到。只有自己親自作畫,就能體會到「有時意到筆不到」,「有時筆到之處非下筆之時所設想的」。而仿名家之作品也是一樣,在構圖、筆法、墨韻乃至於神韻,必然具有作家的人格特質,以及作家個人的表現法,實無兩張畫是相同的,因果與事相及意義不同的緣故。實相非相,一切圖像也是有生滅法,畫作自有其意義的存在,有功用行與無功用行,如同色與空是一體兩面,不可能單一存在的。這是我從事水彩畫的習作心得,用禪思維來加以描述。遭遇最大的困難,不在構圖與意境,而在技法、混色[1]與潔淨的表現。

 

  總之,不論在凡在聖在俗在僧,都有情識知覺。一位書畫家的作為,不離主客觀,不離心境情,因此在研究禪與藝術的結合程度是可行且是必要的,這有利於藝術觀以及藝術史的發展。從主要書畫家或其作品著手,探究其人的思維,觀看其人的心行,這誠如大儒所說的:「聽其言,觀其行。」再察之於其心之所安,如此的研究,所獲致的成果必然離真相不遠矣。而心之所安的水彩畫作乃至於傳統的水墨,或油畫等,畫作呈現的意義是非常的重要,尤其是情感,無情感的畫作,或說:「只值一瞥而已。」[2]然能有一瞥,當也能顯發它的價值性,不論觀眾喜歡與否。 

 

 



[1]Eliot O’Hara著、劉奇偉編譯,《水彩画法》「原序」,民國67年4月雄獅圖書,頁2。奧哈拉在〈序〉文中說:「油畫歷年太久,未嘗不會龜裂,如水彩混色得宜,亦未見必然退色。(中略)畫一幅好水彩畫,是需要相當年月和經驗地,因為水彩畫自有其特殊的技巧與程序,此外尚因時間、季節雨氣溫的變化,而受到莫大的影響。」

[2]Eliot O’Hara著、劉奇偉編譯,《水彩画法》「總說」,民國67年4月雄獅圖書,頁7。

黔夫 於2023-10-02 03:42:05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464〉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23-10-15 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