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分類
文章回應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略談台灣現代陶藝創作之路
2017-08-02 02:37:00
從「雅美族(YAMI)」的陶甕,流傳至原住民陶器(如排灣族陶甕),歷史推動台灣陶藝的發展,裡頭有政治、社會、文化與傳承的影響。 台灣陶藝發展的歷程,簡而言之,如原住民的陶土器皿,清代壓船艙的平安壺,廟宇裝飾與生活陶器,日治時期的各土場或磚窯廠土器(如北投土)與工業製品等。1949年左右,台灣更發展出大陸文化的釉繪風格與外銷量產器皿,而在工業發展時,更帶動鶯歌等地的陶瓷工業。 近代在留學歸國陶藝家的帶領下,工作坊從釉藥的研究,走向器型與造型多樣化,並引進西方的藝術創作概念,陶藝不再只是功能性,並具有美感、收藏與保值性。 以往陶瓷器具有貴族與平民器皿的分野,在台灣漸次形成工業、工廠與工作坊形式,並一路形成四大品項:工業陶、工藝陶、生活陶與藝術陶。 而在高中職與大學的推廣陶藝教育下,更形成陶瓷製作的製土學、塑型學、施釉學與窯燒學,甚而加入概念學。 而市場發展與作品需求下,陶藝人才略分為製作人員(工廠)、技術人才(工坊)、創作者(工作室)或大師(莊園)等。 完整的陶藝環境是有脈絡性、技術性、美術性與創新性,缺一不可,隨波逐流,趕流行的市場面向,雖帶動陶藝市場經濟的發展,但也是一種整體陶藝的隱憂,不可不慎。 隨著數位與網路時代的來臨,技術與材料皆可智慧器具代勞的情況下,非專業人員的創作可能,越來越普遍,專業創作者,應該順勢發展,在創作概念上,在陶藝品種上,在運用新科技上多作著墨才是。 因而,現代陶藝除了跨域性質外,更應該本著傳統陶藝脈絡,融入東西方的藝術思維,找出在地陶土創作的新造型與技術之可能,塑造出台灣原生的陶藝型態,概為台灣陶藝創新之路。 #文森談陶藝
文森 於2017-08-02 02:37:0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272〉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8-05-30 2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