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分類
文章回應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畫與詩:高雙玉-鶴系列VS古今詩詞
2016-12-15 02:06:38

 

 

 

 

鶴屬涉禽類,形似鷺,嘴長而堅直,色綠,頭頂赤色,全身純白,也有灰色蒼色的。下顎、兩翼末端或尾部多果斷色,足長,脛骨披鱗,色青綠。高三、四尺,形貌瀟灑,繁殖於黑龍江等處,夏季北歸,冬季南去,以小魚、昆蟲及穀類等為食。

 

 

 

 

 

 

 

 

 

 

 

古人對鶴研究甚深,特別是它的叫聲,《詩經》有"鶴鳴九皋,聲聞於天"的描繪,既傳神又具參考價值。由於鶴形貌出眾,有高人隱士之風,被視作仙禽和長壽之物,又因鶴舞姿態美妙,所以古時王公貴胄和文人雅士喜愛養鶴賞玩。

 

 

 

 

 

 

 

最早記載養鶴的事要屬《左傳》:"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晉羊祜鎮荊州時,嘗取澤中野鶴,教之以舞,娛樂賓客。至如陸機為成都王司馬穎所誅,臨死時猶顧左右而嘆曰:"今日欲聞華亭鶴唳,不可復得。"可見其愛鶴之心。

 

 

至於文人雅士以鶴為題材的作品,如白居易《池鶴》、杜牧《別鶴》、蘇軾《鶴嘆》等多不勝數。鶴在中國文學里,是一個很常見的描寫對象,有平實的白描,也有加以神化,以至用以象徵離別、情義、君子、大志、清高、隱逸、神仙、長壽等。         

 

雙舞庭中花落處,數聲池上月明時。-.劉禹錫-

 

一對鶴在庭中落花處翩翩起舞;後又雙棲於灑滿月光的池上,數聲長鳴聲聞於天。鶴舞中庭,池上月明,宛然一幅別具風情的圖畫。

 

 

 

 

 

 

 

 

 

一、    情義,中國古籍文學里,常常用成鶴對幼仔的精心哺育,象徵父母對子女的愛,為了維護子女,甘願犧牲。

 

《廣五行記》記載,隋煬帝要組織儀仗隊,於是下令徵課各縣羽毛,用來製造侍衛穿的氅衣。百姓為了應付課稅,只好捕捉禽鳥,拔取羽毛。在烏程,有鶴身於百尺高的樹上,人們要把樹砍下來,鶴怕幼子受到傷害,於是自動用咀銜下身上的羽毛,投在地上。

 

鶴的出現,有時是由於孝行所致。《晉書•吳隱之傳》記述吳隱之喪父時,痛哭流涕,路過的人也是感動得落下淚來。後來母親去世,隱之更是悲傷不已,正當號泣的時候,忽然有雙鶴鳴叫,時人都認為是孝行所感致,《晉書•陶侃傳》亦載有此類故事,而且還多了一種色彩。陶侃因母親病逝,辭官司守喪。一日,有兩個客人來弔喪,沒有哭便走了,陶侃覺得奇怪,於是跟在他們後面,只見那兩個客人變為雙鶴,沖天而去,後世因此稱弔喪為"鶴吊"。從以上兩則記載,可鶴與孝行有密切的關係,鶴的出現,正是孝行所致,這大概就是古之所謂"'孝感'動天"的一種文學表現吧。

 

古代詩歌中,不乏關於鶴的愛情故事。漢代《古歌辭》中,有一首是以白鶴忠於愛情為題材的"飛來白鶴,從西北來,十十五五,蜀列成行。妻卒被病,不能相隨,五里不能開,吾欲負汝去,毛羽日摧頹。"曹植也有一首同類題材的詠鶴詩。東晉王韶之《神境記》的記載,更富神奇色彩:傳說一對夫婦隱居蘭岩,一活就是是數百年,後來雙雙化身為鶴,不料其中一隻為人所害,孤鶴終年哀鳴,長留不去。此外,《渚宮故事》記述南朝宋明帝修建竹林堂,新陽太守鄭裒獻雌鶴於堂,留雄鶴於府邸。雄鶴失侶,晝夜鳴叫,聞者為之淚下。雄鶴又常飛赴堂中,與雌鶴交頸共舞,宮人驅之,不肯離去。南北朝時庚信也寫過《鶴贊》詩,贊美了鶴對愛情的忠貞。         

 

 

 

 

 

 

 

二、    離別,在南北朝的詩文中,詩人常常以別鶴來比喻夫婦離另的悲哀,其中大部分是寫深閨女子對客居它方的愛人的思念。

 

如湯惠休《白歌》、柳惲《掏衣詩》、吳均《與柳惲相贈答詩》、陸厥《李夫人及貴人歌》、虞羲《自君之出矣》、梁武帝《燕歌行》等。柳惲《掏衣詩》曰:"鶴鳴勞永嘆,採菉傷時春。念君方遠游,望妾埋執素。秋風吹綠潭,明月懸高樹,佳人飾淨容,據攜從所務。"此處,也有寫男子思念女子的,如江淹《悼室人詩》、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等。

從以上提及的詩文中,可以找到用字極相似的詩句,如陸厥《李夫人及貴人歌》中有"寡鶴羈雌"句,梁武帝《燕歌行》中有"沙汀夜鶴嘯羈雌"句,梁朝王筠《春月》也有"獨鶴慘羈雌"句。"孤鶴羈雌"在以後的詩文中也常常出現,用以象徵夫婦或戀人的分隔異地,遙相思念。古人還用別鶴來比喻朋友的離別,如鮑照《與荀中書別》:"勞舟厭長浪,疲飾倦行風。連翩感孤志,契闊傷賤躬......漸無黃鶴翅,安得久相從。顧遂宿知意,不使舊山空。"以鶴比喻感傷。除了離情別緒外,還有用以表現遊子思鄉以及痛悔自已行為的等,如到溉《秋腐詠琴詩》:"寄語調弦者,客子心易驚。離泣已將墜,無勞別鶴聲。"繁欽《愁思賦》:"鳴鶴之哀音,知我行之多違。悵俯仰而自憐,志荒咽而摧威。聊弦歌以勵志,逸奉職於閨闈。"

 

 

 

 

 

 

 

 

三、    神仙傳說中鶴能翩翩於仙凡之間,不受任何拘束,關於鶴的出生也有種種神話傳說,例如影生、聲交而孕、胎生等,加上古代人相信鶴的形象於是被神化了。     

因此,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鶴多被喻為"仙禽",或是直接比喻為神仙。在神仙的傳說中,仙人駕馭的多是鶴。如《列仙傳》中載有王子喬乘鶴的故事。《述異傳》中的仙人是"駕鶴之賓",能夠"跨鶴騰雲",鶴於是成為"仙人的騏驥",常常往來於仙凡之間。

鶴與神仙既然有這樣密切的關係,所以詩文中"駕鶴"的意象,也往往有"神仙"的寓意。例如南北朝詩歌中何召《遊仙詩》、魯範《神仙篇》、釋慧淨《英才言聚賦得升天行詩》等。除了"駕鶴"外,還有"控鶴""御鶴""馭鶴""拂鶴""乘鶴"等語匯,並且在詩文中配上"瓊台""桂寢""金壇""瀛洲"等與神仙或仙境有關的詞語,更突出了鶴所具有的神仙意象。

還有傳說修道的人可以化成鶴,或是仙鶴可以化成人的故事。葛洪的《光樸子•釋滯》:"君子為鶴,小人成沙。"《神仙傳》中又載蘇仙公成仙化鶴的故事。其中陶潛《搜神後記》記載丁令威的成仙經過最為詳盡:"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緋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今遼東諸丁雲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還奪薛用弱《集異記》記述徐佐卿化成鶴時,被箭所傷;吳淑《江淮異人錄》載孫紹元死後變鶴的故事;王世貞《列仙全傳》記趙惠守修道成仙,化為仙鶴而去。至於仙鶴化成人的故事,範曄《後漢書•鄭弘傳》中記:射的山有白鶴替仙人取箭,但遺箭被樵夫弘拾得,後來白鶴化成人向弘討還遺箭。《古琴疏》載:恆山有雙白鶴,化成神女在台上載歌載舞,今遍山俱響。劉敬叔《異苑》記載:晉情帝永嘉中,徐被一個由白鶴化成的女子迷惑的事。劉義慶《幽冥錄》也記晉元帝元興時,蘇瓊由白鶴化人迷惑一少年的經過。

雖然這些能化成人的鶴不盡是神仙,但超越常人而類於神仙的意象則仍然可尋。可見,鶴在中國文學作品中,往往有著強烈的神仙意象。 

 

 

 

 

 

 

 

 

 

四、    君子,由於鶴的形態是長頸、竦身、頂赤、身白,給予人一種清高的感覺,所以鶴很早就被人認為是有德行的禽鳥。      

《詩經•小雅》就有《鶴鳴》詩:"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愛有樹檀,其下維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以鶴寓喻君子。《周易•繫辭上》也以鶴比作君子:"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於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於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言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鶴在樹萌中鳴叫,小鶴也會隨聲呼和,喻指有道德學問的君子,雖深居簡出,他的嘉言善行,也會傳至千里之外,受人贊揚。因此,"鶴鳴"一詞也經常在詩文中出現。如漢《虞?碑》:"惟此君子,除漢之英,德為龍光,聲化鶴鳴。"漢以後,詩文中常以"鳴鶴""鶴鳴"喻君子,如陸雲《鳴鶴詩序》:"鳴鶴,美君子也。"此外,又有所謂"鶴鳴之士",指那些修奐踐言為當世所贊頌的人,《後漢書•楊賜傳》載:"唯陛下慎經典之誡,圖變復之道,斥遠佞巧之臣,速徵鶴鳴之士。"葛洪的《抱樸子》中更有君子化成鶴的故事:"君子為猿鶴。"庚信《哀江南賦》中"君子化成猿鶴"之名,就是用的這一典故。唐代天子求賢的詔書,也因以鶴與君子的聯想,而稱為"鶴書""鶴板"。此外,唐詩中更有"鶴貌""鶴體"來形容君子的高潔,如唐壺。吳中高士雖求死,不那稽山有謝敖。"古諺雲:"鶴非染而自白,鴉非染而自黑。"就是說人的正派與否,是由本身決定的,元代鄭德輝《王粲登樓》四說:"你可曉得那鶴非染而自白,鴉非染而自黑。既讀孔孟之書,心達周公之禮。"這裡,鶴也比喻為正君子。         

 

 

 

 

 

 

 

 

五、    大志,鶴能夠在廣袤的空間飛翔,中國古代神仙故事中的鶴便可以在超越俗世的時間和空間往來。

《相鶴經》說鶴"飛則一舉千里",這種特殊的飛翔能力,往往用來比喻有大志。在表達手法上,除了寫鶴飛行的狀態外,還多與小鳥作對比。例如阮籍《詠懷》其二十四:"雲間有玄鶴,抗志揚哀聲。一飛衝青天,曠世不再鳴。"反之,鶴因受傷或羽翼未成等理由不能高飛就顯得"沮喪"。《世說新語•言語第二》載:"支(道林)公好鶴住剡東山。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公惜之,乃鍛其翮。鶴軒翥不復能飛,乃反顧其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令翮成,置使飛去。"總之,鶴飛則一舉千里,便成為一個有遠大志向的象徵,再加上那些描鶴不與小鳥游,又不願被畜養賞玩的詩文,更突出了鶴這一象徵。        

 

  

 

 

 

 

 

 

 

六、    隱逸,鶴喜歡棲息在滌盡繁器的郊野,如深谷、小渚等,所以有隱逸的象徵。      

司空曙《選僧無言歸山詩》:"袈裟出塵外,山每項幾盤緣。人到白雲樹,鶴沈青草田。龕泉朝請盥,松籟夜和禪。自昔聞多學,逍遙注一篇。"宋代隱士林逋"梅妻鶴子"的故事,最為人所知:"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舟,游西湖諸寺。左右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舟而恨,蓋嘗以鶴飛為驗也。"在這段文字中,我們感受到安舒和逸的氣韻,自始鶴就與逸士不可分隔,由隱士自會想起鶴來。     

    

 

 

 

 

 

 

 

七、    報恩,中國文學里常有對鶴知恩圖報的描述。      

最早記載鶴報恩的要算西漢焦延壽《易林》中的"白鶴銜珠。"其後唐徐堅《初學記》卷十六引《韓子》說:"師曠鼓琴,有玄鶴銜珠於中庭舞。"可見中國文學里很早便把鶴與珠連在一起。

東晉以後也有記載鶴以來得及報恩的詩文,晉乾寶《搜神記》鄭二十載:"噲參,養母至孝。曾有玄鶴,為戒人所射,窮而歸參。參收養,療治其瘡。瘡愈放之。後鶴夜到門外,參執燭視之,見鶴雌雄雙至,各以明珠以報參焉。"南朝梁興嗣的《白鶴羽扇賦》開首即說:"銜明珠以報德"        有時鶴會以其他方式報恩,如西漢路喬如《鶴舞》:"„„賴君王之廣愛,雖禽鳥兮報恩。方騰驤而鳴舞,憑朱檻而為歡。"文中說鶴知道自己備受寵愛,於是很高興地在龐里鳴叫起舞。

《格致鏡原》記述李衛公因救仙鶴而得相位。甚至有以死相報的故鳴不食;盧勉飼之,乃就食甚馴。一創死,一哀鳴不食品店;盧勉飼之,乃就食。一旦,鳴繞盧側。盧曰:'爾欲去也,有天可飛,有林可棲,不爾羈也'。鶴振翮雲際,數四回翔,乃去。

盧老病無子。後三年,歸臥黃溥溪上,晚秋蕭索,曳杖林間,忽一鶴盤空,聲鳴淒斷。盧爺祝曰:"若非我陳州舊侶耶?果爾,即當下。'鶴竟投入懷中,以牽衣,旋舞不釋。盧撫之,泣曰:'我老無嗣,形影相弔,幸爾留此,當如孤山老,共此殘年。'遂引之歸。盧歿,鶴亦不食死。"靈鶴報恩的故事在中國文學里是屢見不鮮的。

 

 

 

 

 

 

 

八、     長壽,鶴被認為是可存活千年的動物。

古人常以生命短暫的蜉蝣,與長壽的鶴作對比。《淮南子•說林訓》載:"鶴壽千歲以極其游,蜉蝣朝生暮死而盡其樂。"由於龜是長壽的象徵,所以古文中鶴時常與龜並稱。如漢桓譚《新論•辯惑》中說:"龜稱三千歲,鶴稱千歲""誰當久與龜鶴同居,而知其歲耳",皆指龜鶴是長壽之物。  

"鶴老"喻長壽,在唐詩常常見到。唐柳公綽《贈毛側翁》詩:"桃源千里遠,花洞四時春。中有含真客,長為不死人。松高枝葉茂,鶴老羽毛新。莫遺同籬槿,朝榮暮化塵。"又如司馬退之《洗心》詩:"山瘦松亦勁,鶴老飛更輕。逍遙此中客,翠發皆長生。"  

鶴被視為仙禽且又象徵著長壽,所以常見於頌壽之辭,如"松鶴長壽""松鶴遐齡""鶴壽松齡""龜鶴延年"等。  

白鶴的羽毛,常用以比喻人類的白髮,所以鶴除了有長壽的意象外,也象徵年老。"鶴發雞皮"是形容年老、發白皮皺之意。南北朝庚信《竹杖賦》:"老矣,鶴發雞皮,蓬頭歷齒。""鶴鬢""鶴發"是白髮、白鬢的同義。古人常以感嘆年華早逝,容顏衰老的哀傷。宋蘇軾《用過冬至與諸生餘酒》:"鶴鬢驚全白,犀圍尚半紅。愁顏解符老,壽耳口吳翁。"此外,又有所謂"鶴發翁",指白髮老翁。唐陸龜《自遣》詩:"數貝游絲墮碧空,千年長是若東風。爭知天上無人住,亦有春愁鶴發翁。"  

以上例子,無論"鶴發雞皮""鶴發""鶴鬢",抑或是"鶴發翁",用在詩文中多含有貶的意義,至於"鶴發童顏"則是說頭髮雖因年壽至斑白,但容顏保養得很好,皮膚如同孩童一樣,此語用於贊美老而健康的人。如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四十:"前漢有一人姓蘭名期字子約,本貫?州曲阜縣高平鄉九原里人氏。歷年二百,鶴發童顏,率其家百餘口,精修孝行,以善化人,與物無懺。時人不敢呼其名,盡稱為蘭公。"  

年壽有時而盡,既然鶴有年老意象,所以鶴與亡故有密切的聯繫。《神僧傳》有一個"鶴吊"故事,故後世稱弔喪為"鶴吊""(慧約)初臥疾,時見一老公執錫來。及仙化日,諸僧咸卜市之東岩帝,及改葬獨龍,抑其前見之叟,則志公相迎者乎!又臨終夜,所乘青牛忽鳴吼,淚下交流。至葬日勒使牽從部伍發寺,至山唳不息。又建塔之始,白鶴一雙繞墳鳴唳,聲甚哀惋。"在六朝墓誌銘中,常以鶴象徵死亡。南北朝庚信《周車騎大將軍贈小司空宇文顯墓銘》中有「„„門通吊鶴。功臣身殞,會圖麟閣」的語句。死者的乘輿,叫做"鶴馭",如宋沈括《仙都山》詩:"苔封輦路上青山,鶴馭遼天不還。惟有銀河秋月夜,鼎湖煙浪到人間。"      

提示:古時中國的讀書人是慣用鶴翔或鶴鳴來喻人生大志的,所謂「鶴鳴九皋」「沖天一鶴」,劉禹錫就有「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句子,表達詩人的寬廣胸懷和積極向上的抱負。在作者幼小心靈中,能與沖天之鶴齊舞,成為「一鶴排雲」翱翔藍天是快意之事。因此文中「項為之強」不僅是專注的神態描寫,而且是心嚮往之、一意追求的表現

 

 

 

 

 

 

 

 

松鶴延年

注釋: 指延長壽命,如松鶴般長壽。

 

 

 

 

 

 

 
高雙玉 於2016-12-15 02:06:38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1635〉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6-12-16 12: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