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回應
留言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陳錦芳之藝術啟蒙,文化紮根
2016-11-02 05:10:21

1950年,我台南一中初二時,認識了從日本回台,在歸仁開業的牙醫師黃混生。從他借給我的畫冊中,深受梵谷畫作感動,於是立定志向:將來要到巴黎當畫家。從此成為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因為從小我就喜歡畫畫,作品常被老師貼在走廊或教室後方展示。想當畫家,卻不知到哪裡學畫。當時郭柏川老師和張常華老師等人成立的「台南美術研究會」有個畫室,許多年輕人在那裏學素描,一年半後,場地收回,張常華和郭柏川老師各自在私人畫室教畫。從與我同年的畫友林智信、潘元石口中得知南美會及張常華老師、郭柏川老師等人的存在。

 

初三時,有一次偶然機緣,我在孔廟看見張常華老師在畫油畫,於是悄悄站在他身後,從頭看到尾,之後鼓起勇氣問他:「聽說你家有練習素描的地方,我可以去參加嗎?」在此因緣際會之下,就在張老師門下習畫。有時我會和潘元石等人去郭柏川老師家中參觀,印象中「北平故宮」這幅畫,就掛在玄關入口最醒目的地方。

 

寶島桃花源鄉  /   Formosa Paradise  /   陳錦芳  /  畫布上壓克力  /    2015

 

我初中保送高中那一年暑假,有一次,在台南孔廟看見郭柏川老師正在做畫,於是趁機在旁觀摩。考大學前兩三周,我和幾位同學一起拜訪郭老師,向他表示想報考師大美術系,希望能接受指導,於是在考試前幾周,在他的畫室學畫。後來我因成績好保送台大外文系。我對文學也有興趣,且認為高中已打好素描基礎,畫畫可以靠自己,於是在台大唸書的課餘時間自己做畫,並參加「台大美術社」並當了三年半社長。一年級時,還和同好組織《自由畫會》,在中山堂開展覽。

 

「台南美術研究會」是台南藝術精神的支柱,第一屆會長是張常華老師,之後都由郭柏川老師擔任。兩位老師師承日本教授,非常注重素描。素描表現方法有很多種,張老師比較講究細節,郭老師講究大塊把握,他的素描彷彿從羅丹的雕塑中迸出來,讓人佩服。學素描的過程中,郭老師也會修改我們的畫,有時幾乎將學生的畫全部抹掉,然後大器地拉幾個重要線條,讓我們重新畫。

 

在我印象中,郭老師很有正義感也很嚴肅,而且人與畫一樣,有豪氣,也很熱情。我保送台大後,幾乎沒再與老師聯繫,直到1963年考取法國政府獎學金,要離開台灣前,在台南一間銀行的會議室,開了「告別畫展」,展出內容是之前受邀到歐洲、美國參加「世界道德重整會」的閒暇時,以各色簽字筆畫的各地速寫及一些水彩畫。展出第一天早上九點開幕,我抵達現場時,就看見郭老師已在門口等候,讓我非常不好意思。

 

台南孔廟一角  /   A View at Confucius Temple in Tainan  /   陳錦芳  /  畫布上壓克力  /    1992

 

我到巴黎先唸文學,第二年就拿到法國當代文學碩士。當時法國政府提供獎學金的目的,是希望留學生們將法國文化精髓,帶回自己的國家傳播。郭老師師承的日本教授也是在巴黎藝術學院留學再回國教書,巴黎藝術學院是當時學習西方藝術的最佳環境。在巴黎留學的一半時間,我都在畫畫,除了每晚到巴黎畫室學畫,還申請進入巴黎藝術學院。當時需拿出作品,經嚴格審核。我就拿著幾張素描和台灣的風景畫接受審查,教授看到我有紮實基礎,讓我取得入學資格,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畫的歷程,或多或少與郭老師的師承有著相同脈絡。

 

雖然我人在巴黎,也想為台灣藝術發展努力,因此常寄文章回台灣發表,郭老師也很關心我,但我們之間多半是精神上的交流比較多。在巴黎畫了幾年畫,我將作品集結寄回台南,由「台南美術研究會」替我辦一場畫展,地點在第一銀行會議室,開幕典禮由台南市長林錫山和郭老師共同剪綵,老師在現場為我的畫作解說。

 

郭柏川老師那一輩的畫家,深受從巴黎藝術學院回日本教學的老師影響,重視基礎、素描與按部就班的學習。廖繼春、郭老師等人,多半將目標放在日本帝展入選、得獎,有著台灣人當世界第一的拚勁,即使現在將郭老師的畫與和他私交甚篤的梅原龍三郎相較,一點也不遜色。只是當時目標是東京,不是巴黎、世界,且環境不好,即使作品質感好,但數量、畫作尺寸不夠大,無法與世界級大師作品相較,非常可惜。我們這些後輩接受老師指導,燃燒了對藝術的熱情,將目標轉移到巴黎、紐約、世界,將學習當成過程的一部分,在精神上,則接受現代藝術涵養,經消化後,走出自己的路。

 

十四歲那年,因被梵谷感動而走向繪畫之路的我,接受的教育很廣。我在1970年拿到巴黎大學現代藝術史博士同時我也是畫家。在博士畫家很少的當時,曾有美術學院希望我回國當校長,也聽說郭老師希望我回國任教。但學術與創作是不同的道路,最後,我仍選擇藝術創作之路,以此追求積極的人生意義。

 

一直以來,郭老師是我崇敬的前輩。在當年,小提琴家、畫家身分多少帶有貶抑意味,但老師卻將藝術當成人生追求的目標,也有責任感和使命感,讓美術成為建立台灣文化的關鍵,這也是我的遠大理想,因為在我心中,台灣雖然很小,人口也不多,但卻人才濟濟,同時融合了最重要的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將來應可成為人類新文藝復興的文化搖籃。

 

-------------------------------------------------------------------------------------------------------------

展覽:「從北平到台南 郭柏川和兩個古都的教學」

展地:中華文化總會文化空間

時間:10/22~12/25

       

 

 

陳錦芳博士 於2016-11-02 05:10:21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840〉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7-12-26 1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