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留言訊息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東北亞美術鑑賞:上村松園
2016-06-26 08:42:35

指導教授:曾肅良  老師                                             學    生:吳世英 

日本的藝壇,也與其工業發展一樣,經過明治維新的洗禮,步上革新的道路。江戶時代,以美人畫為主題而盛極一時的浮世繪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和明治、大正和昭和的美術家的努力,終於開拓成為與眾不同的一個新畫種--美人畫。

美人畫和其他畫種一樣,可貴之處是創新。藝術反映現實生活是時代的要求,與此同時它還必須給人以美的享受。而美人畫最大的特點,便是給人一種美的感染,讓大家領略到世人間的女性美,不管她是在高興或是悲哀的時光,都依樣地給人一種美的印象。

近代日本的畫家畫美人畫者為數不少。然而,最負盛名的卻是被稱為美人畫兩大支柱的上村松園和鏑木清方。上村松園是一生居住在京都的著名女畫家,鏑木清芳是出生在東京美術世家的男畫家。他們雖各在一方,但卻是一對感情甚篤的道友。他們相互尊重,互相影響,使得日本的美人畫發展的更多采多姿,成為光芒四射的新畫種。

一、歷史背景

上村松園,原名上村津禰,生於1875年4月23日,卒於1949年8月27日,74歲。出生於日本京都府下京區。父親經營茶店,在她出生前兩個月過世,她的母親是一位非常能幹的婦女,繼承了夫業,把她與姊姊撫養長大。上村松園的一生對這位母親非常孝順,在她所著的自傳性和書論「青眉抄」寫道:「母親不但生育了我,也把我的藝術生命接生到世上。」她七歲的時候的的就讀開智小學,就喜歡塗鴉。她的母親不但不責怪她,反而買了許多木版畫給她臨摹,並對她多加鼓勵。京都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城,許多騷人墨客時常到上村茶店飲茶,他們看到年幼的松園的畫畫得不錯,都時常給他指點。像一位研究櫻花的著名學者櫻戶玉緒,就時常將自己的櫻花寫生稿贈送給她。著名南畫(文人畫)的畫家甲斐虎山還特地刻印贈送給她,這些都是對她最好的鼓勵。而她的圖畫啟蒙老師是小學的美術教員中島真義曾教她的寫生圖畫《菸草盒》參加京都小學的聯展會,結果獲得優秀獎,獎品是一個墨硯,這好似注定她的一生再也離不開傳統的日本畫。

 

(一)學畫歷程:

()美人畫的源流

西元七世紀起,日本推行大化革新運動,派遣唐使學習唐朝的文學、藝術,在繪畫方面形成模仿唐朝風格的唐繪,當時唐朝工筆仕女畫是人物畫下的一個單獨畫科,這對日本美人畫的形成和發展有決定性的作用,成為日本美人畫的楷模。這種唐朝風格的美人畫在日本畫壇曾長期占有主導地位,一直到江戶時代日本浮世繪美人畫的崛起,它才逐漸衰落。

近代的江戶時期,出現了浮世繪,畫家把美人作為繪畫的主要題材。日本的明治維新,對美術的發展也起了催化的作用。在明治十年,東京所主辦的第一屆勸業展覽會上,出現了一部分描繪美人的圖畫,卻沒有人用美人畫來稱呼這一類型的美術。在往後的十年裏,美術界仍然沒有人把它稱為美人畫,大家一直認為當時所畫的美人畫,是沿襲浮世繪的支流,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

從明治三十年代開始,日本的藝術家開始創造許多與眾不同的美人畫。但真正確立美人畫在日本藝壇的地位是居住於東京鏑木清方與京都的上村松園。

所以,專門畫美女的,日本美術史稱為「美人畫」,是明治維新以來所產生的新畫種。

 

1.日本近代的美人畫的畫家,可分為三個流派:

二、材料特色與技術特色

(一)膠彩畫源流

中國膠彩畫最遠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彩陶時期,先民已經知道使用大量的礦物或土質顏料調入獸脂,畫在陶器的表面,其圖像大部分為抽象幾何圖樣,也有魚、蛙、鹿、人面等具象圖畫。當時彩陶在材料和媒劑上已經具備了膠彩畫的雛形。礦物顏料的色彩永恆持久,因此,在周朝出現了「丹青」的名稱,當時是指可以磨製成顏料的礦石,以及丹砂(朱砂)或青雘(石青)的合稱,後來,丹青的意義擴大,泛指繪畫顏料。到了東晉,丹青轉變成繪畫的代名詞,不過當時還沒有盛行「水墨畫」,丹青所代表的繪畫,皆以設色為主,由於礦物顏料的色彩永恆持久,凡屬於表彰賢烈、宣揚禮教的繪畫,也都必用丹青彩繪,取其永恆持久之特點。

    古代丹青所使用的顏料,以礦物顏料為主,植物性與土質顏料為輔,皆必須兌入水中,才能夠敷彩固定附著在畫面上。依照慣用的素材區分的觀點來說,以水為媒劑者稱為水彩,以亞麻仁油或松節油為媒劑者稱為油彩,以蛋為媒劑者稱為蛋彩,以膠作為媒劑,自然應該稱之為膠彩,用素材媒劑的觀念來區分繪畫的種類,比採用題材區分(如山水、花鳥、人物等)或技法區分(如工筆、 寫意、沒骨、青綠等)或畫風區分(如寫實、抽象、現代等)更為明確合理。

    唐朝是中國丹青藝術成就最高的時期,從傳世的敦煌壁畫、墓室壁畫,以及出土的卷軸畫中,都可以發現當時的繪畫色彩華麗,並融合了印度與中亞的畫風,形成一種國際性的風格。穠麗的色調和帶有裝飾性的畫風,勾勒暈染出唐代富饒的生活情境和山水景象。隨著國勢的強盛和經濟的繁榮,宗教意識的日漸衰弱,山水、牛馬、花鳥等主題也可當作是獨立的觀賞對象,如李思訓父子所創作的「金碧山水」,最能代表唐朝丹青藝術的成就,並且深深影響著朝鮮與日本未來的畫風趨勢,形成東方繪畫的一大特色。

    盛唐時期的華麗色彩表現,詩人畫家王維在晚期創作了樸素淡雅的水墨畫,經過晚唐張璪、王默等的發展,到了五代,水墨已經逐漸凌駕於丹青,成為中國繪畫的主流,一直流傳至今。目前一般人對「傳統國畫」的印象,總是離不開四君子,或水墨山水等題材,卻不知中國唐朝以前的繪畫,是如此地色彩華麗、厚重,題材之廣泛,充滿裝飾性與入世的現實精神,與其現今所知的「傳統國畫」大不相同。西元七世紀起,日本推行大化革新運動,開始派遣唐使陸陸續續地將唐朝的文學、藝術介紹到日本,尤其是色彩華麗的佛教畫、美人畫、花鳥畫以及金碧山水,對於日本文化影響最大。經由這樣的文化傳遞與影響,使得在中國逐漸沒落的丹青藝術,得以在日本保存下來。歷經了數代畫家的經營,從狩野家族、尾形光琳等人的早期青綠風格,到近代橫山大觀、上村家族等,日本畫家漸漸發展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當時日本畫家繼承了唐朝繪畫的精神與素材,並將其發揚光大,流傳至今,近代國人反而向日人學習,自己的傳統文化,卻是由日本人為我們保存下來的。

 

(二)何為膠彩畫

膠彩畫起源於中國,後來東傳到朝鮮、日本,再於日本治台時期傳入台灣。當時台灣稱為「東洋畫」;日本人稱為「日本畫」;韓國人稱為「韓國畫」或「彩色畫」;中國大陸稱為「重彩畫」或「工筆重彩」;中國古代稱為「丹青」。

膠彩畫就是用膠液(如牛皮膠、鹿膠、魚膠等)作為媒介材,調兌礦物質顏料、碳酸鈣水干顏料、植物顏料以及金屬性顏料(金、銀、銅、等)所繪製的作品皆稱之為膠彩畫。

 

(三)「膠彩藝術」繪材

1.基底繪材

(1)紙:一般較為常用的紙類如:日本麻紙、鳥之子紙、畫仙紙、美

濃紙等。

(2)絹本:膠彩用繪絹的種類,因織線的粗細不同而分類為二丁樋與三丁樋。

(3)其他:亦可以將作品直接繪製於木板、石牆或立壁之表層上。

 

2.表現繪材

(1)岩繪具:

a.天然顏料:多半是由礦石所研磨的粉末所製成。

b.人工合成:由胡粉染色製成的水干顏料。

(2)膠:由天然牛皮所熬煮精製而成的膠製品作為媒介定著劑,再經由適當比例的調兌後繪製作品。

 

3.金屬繪材

金屬的裝飾性效果強烈,自古至今都是各家所好於表現的特殊媒材之一。

(1)箔:是將金或銀經由澄打及箔打,製作成一萬分之一釐米的薄片。將之箔貼於畫面之背景部分,藉以呈現豪華的裝飾性視覺效果。 

(2)泥:呈粉末狀,有純金泥、青金泥、 銀泥等。

(3)砂子:金屬細粉。

 

4.工具繪材

膠彩畫用筆因繪材之特殊性之故,其筆毛腰力須較一般畫筆強,並須能包覆較具重量感之礦岩繪具及膠液。包括面相筆、削用筆、彩色筆、隈取筆、刷毛。

 

三、藝術風格特色

上村松園所走的道路純粹是來自傳統東方的藝術。江戶時代的浮世繪是她藝術的泉源,像浮世繪大師春信、歌磨、北齋的風格美人畫是她的營養。她熟讀中、日歷史、並向當時漢學家市川永香學習漢文,向長尾雨山學漢詩,這些豐富的文學基礎,對她的藝術創作有很大的幫助,也間接幫助了發展日本美人畫的一個重要環節。

上村松園先後師事三位老師,以竹內栖鳳對她的影響最為深遠。而松園能脫離栖鳳的束縛,進而摸索到適合自己的性格的美人畫的藝道。從1913年開始,上村松園已經有了自己的美人畫面貌。她將竹內栖鳳的長處加上浮世繪所給予的營養,消化為自己的血液。她畫中的線條表現的優美可愛,即使是粗線條亦是圓潤中帶著情意,細線條表現出流暢舒爽的韻味。她將其彭湃激情的創作激情,畫成巧妙的構思。她把日本的美人表現的那般迷人與詩情畫意。

她畫中的美人瀰漫著生活氣息。用色清雅,使每個美人都是典雅可愛、溫柔婉約,令人聯想到真善美的境界,提高了作品的格調。

她在藝術成就上形成了自己清秀的獨特美人畫風格,主要是受民族傳統影響、注重寫生、從生活中汲取素材、多方面的藝術修養。她的成就對近代日本美人畫的創新影響非常大。

本學期因為製作此報告,蒐集、閱讀了相關的文章,讓我了解一位日本女畫家其一生的繪畫藝術歷程。在1902年(27歲)上村松園當上未婚媽媽,在當時的年代使她受到不少歧視。儘管如此,上村松園依然堅持創作。上村松園生命雖然遭逢種種不幸,但多年來不斷創作,開出了其個人的藝術美學觀念與風格。就如同老師在課堂上所強調的,中國人要了解自己的中國哲學、東方哲理,學藝術之人一定要學會思考,表現真善美的生命現象,走出自己的風格。

 

參考書目

劉奇俊,〈日本近代美人畫〉,《藝術家》(1989)。

劉奇俊,〈現代日本美人畫的先驅—上尊松園的藝術生涯〉,《藝術家》(1989)。

蘇守質,〈近代膠彩畫之考察-基底繪材的認識與應用〉,《書畫藝術學刊》(2004)。

陳怡茹,〈上村松篁對台灣膠彩畫家林之助花鳥畫風的應響〉,《藝樹論壇》6(2009)。

〈青幻舍  上村松園畫集〉(2009)。

〈朝日新聞社 上村松園展〉(1999)。

 

玄英 於2016-06-26 08:42:35發表 | | 最新回應 (1)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發表人:劉昆諭
[ 發表時間:2016-06-26 11:10 ]
拜讀藝術家的養成是多元的,且是經年累月的,甚喜!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1183〉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23-10-02 1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