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分類
文章回應
留言訊息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那是一個細雨霏霏的早晨
2016-05-16 11:17:00

國慶去了興隆山,聽說馬啣山是蘭州周邊海拔最高的山,心裡就一直癢癢的,想親自去爬一次。

為了爬馬啣山,我開始在網上查閱相關的資料。馬銜山屬祁連山余脈馬銜山系,主峰海拔3670米,山頂如平川,寬約8至10公里,長約40至50公里,為榆中與臨洮縣交界之分水嶺,距榆中縣城西南25公里處,從臨洮縣城30多公里,以高山寒帶凍土地貌為主要景觀特徵,高聳的地勢和嚴寒的氣候條件,與號稱“地球三極”的青藏高原極為相似。馬銜山氣候、植被垂直性分佈非常明顯,既有原始森林,又有高山草甸,每年盛夏可見到山頂白雪飄、山腰百花豔、山下綠波蕩的奇妙景觀,真可謂“一日曆四季,十裡不同天”。 馬銜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留傳有大石馬、小石馬、石棺材、金龍池等民間傳說。馬銜山原名空頭山,後以“山有野馬數群,土人圍之,馬皆化為石”傳說故事改名馬寒山,後又改名為稀薄地山,相傳漢武帝西巡時來過此地。據《榆中縣誌》記載:唐代《故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誌序》中稱馬銜山為“薄寒山”;宋、明稱“馬禦山”;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肅莊王朱 將“馬銜山”辟作避暑山莊;清代稱“馬寒山”,以“寒山積雪”列入臨洮主要景觀之一;民國年間改稱“馬銜山”,沿用至今。土原高峰——臨洮馬銜山 馬銜山是甘肅東部黃土原的最高峰,是臨洮北部的一道屏障,山頂終年積雪,山腰常有白雲繚繞,北嶺橫雲,是這裡獨有的一大景觀,是洮陽八景之一。在馬銜山,主要有兩大自然景點:金龍池和石景峽。 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又流覽了一些驢友的博客,有徒步的,有自駕車的,有騎自行車的,有騎摩托車的,抵達的季節也各有不同,春夏秋冬四季都有登山的,景色因季節而各異,山花爛漫,雲遮霧繞,耗牛獨閑,群峰拱翠,一派雄奇蒼涼的高原風光。 十月二十日,我的馬啣山之旅終於成行。

7點整,我出發了,向著馬啣山進發。天剛剛濛濛亮,細雨輕柔地飄飛著,空氣裡透著一絲微寒的清新。我坐了308路招手停到西站,再換乘106路公車,在解放門下車,步行到在一個叫紅門子的地方等車,時間是7:37分,看看時間還早,就跟周圍幾個看似等車的老鄉搭訕,知道他們是到榆中銀山鄉的,知道發往榆中的班車就是在這裡等車,中途路過阿幹鎮、銀山鄉、馬坡鄉,馬坡的羊寨就是我今天坐車的目的地。

等了很久,仍不見公車來,問了拉人的私家車,一人8元,因為想早一點上山,與去銀山鄉的幾位老鄉一同坐了車,開始向目的地進發。一路上,我望著窗外,靜靜地感受這旅途的一切。天到底有些微涼了,車裡車外的溫差比較大,車窗的玻璃凝結了一層厚厚的水氣,不斷地擦拭,又不斷地凝結。車過八裡鎮的時候,便可以看到新蓋的高樓,沿著山腳,一字排開,這個社區,那個社區,已建的,在建的,看起來挺紅火的,與我多年前的阿幹鎮之行見的已經是面目皆非,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難道我們的所謂的城鎮化,樓房建設是唯一的標誌嗎,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的房子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應該真正知道自己最缺乏的是什麼,最需要的是什麼,總有一天,當我們付出過於沉重的代價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明白,樓房並非是城鎮化過程中最亟需解決的問題,城鎮化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多方位,多層次,是整個生活品位的一個提升,是綠化、設施、食品、居民素質等等綜合體現和反映,而不僅僅是蓋了一座座樓房,就已經是城鎮化了。車拉了7個人,走著上坡路,明顯地有些吃力,車上的一位中年婦女,跟司機喧著,看樣子是彼此認識的,說是她剛剛買了蘭州市的房子,一平米下來5000元,貸款,借債,把人都掙死了,是啊,我們都拼著命,置著產業,房子是產業最明顯的實物依託體。看著窗外的山,感覺隨著海拔的升高,霧氣慢慢地濃了,離人的距離慢慢地近了,山是石山,從那棱角清晰的錯落裡,分明看得到地殼的在時間的長河裡慢慢地演繹著地表各種各樣的地貌。

過了阿幹鎮的時候,忽然看到路邊的草垛上好象有星星點點的積雪,問了車上同行的老鄉,才知,真的是下雪了,就這兩天下的,山上海拔高,比市內的冬天來得早,冷得早,雪也下得早。車到銀山鄉的時候,地裡已經全白了,樹上也白了,象花一樣,一樹一樹地掛著,靜靜地綻放在山野的寒風裡保養肌膚

到了馬坡的張家寺,司機師傅不走了,說是我一個人,不拉了,我問師傅,離羊寨還有多遠呢?師傅說還有五裡地哩,我想,還得為上山節省點體力,還是坐車吧,給師傅講好了繼續拉的價錢,再加十元,拉到羊寨馬啣山風景區的入口處。路上跟師傅又聊了會,看到師傅的車上掛著“南無阿彌陀佛”的紅布條,我問師傅信佛嗎?師傅說,他相信這個,雖然懂得不多,但相信人的因果報應,人不能害人,要常做好事,行善積德,我說也是,一個人,一輩子行善積德,不害人,什麼時候都能心平氣和,心裡踏實。師傅還講了,他本來是開大卡車的,現在蘭州市不讓大車進了,白天只好自己出來拉拉活,跑上一兩趟,掙個生活費,家裡還有兩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哩,一個已經癱瘓在床,需要侍候,一刻都離不開人,另一個也是經常生病,身體不怎麼好了,聽說師傅的訴說,感覺做人一輩子真的好難,永遠背負著一份責任,在大地上行走著,下車的時候,我多給了師傅五元錢,錢不多,也算是一點點綿薄之力吧,給難中的人一點心靈上的安慰Derma 21好唔好

下了車,時間是9:30,感覺一陣涼風襲來,有些初冬的寒意了。到了馬啣山風景區的入口處,看著那路標,一邊標著直行榆中的方向,一邊是馬啣山風景區的入口,我向右進入到羊寨的窄路,正好遇到一位老漢,挑著桶子,可能是打水吧,我問老爺子,到馬啣山山頂有多遠呢?老爺子說:15公里,30裡路,我算了下時間,應該在12點左右可以登頂,便加快了腳步。一路上,可以聽著潺潺的水聲,那是從馬啣山上淌下來的水,被引入山腳下的農田裡灌溉著農田,水清清的,緩緩地在田埂間流淌著,讓我很容易想起以前的時候,故鄉清澈的小河,也是這樣波瀾不驚地流淌,只是現在,這種自然清澈的小河早已見不到了。

到山門的時候,也就是售票處的地方,因為霧大,能見度很低,根本看不到人來售票,我就直接往裡面走,在山門的地方,稍做停留,欣賞了一會名家的題字,山門的正面是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趙正(黎泉)題字“寒山雪韻”,背面是著名書法家黃漢卿題字“瀏諷拱翠”。這山門算是這個風景區裡有些人文氣息的標誌了狗零食

繼續前行,在3公里的地方,向上可以看到曲折盤旋的山路,向下望去,只是大霧籠罩之下的蒼茫,看不分明。在左邊,霧緊貼著山,薄明的一層,沿著山勢,向上飛快地爬行。我仔細地看了一會,決定抄近路,向上攀登,剛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切草坪,再後來是一些低矮的灌木叢,顏色是暗紅色,枝枝丫丫地,遮擋了前進的路,我慢慢地分開枝丫,順著驢人們曾經穿行的窄窄的林路,彎著腰,緩慢地前行,過了二十多分鐘的時間,穿過了那片叢林,上去走了不遠,就看到了4公里的路標,漫長的道路才剛剛開始。離4公里路標不遠的地方,一個轉彎的地方,又發現了處明顯的驢人們走過的路,咋辦,為了節省時間,早些登頂,走吧,驢人能走的,咱也能走,再說了,咱還跑過馬拉松哩,體力也不弱,咋滴也不能向這些前輩的驢人們示弱不是,決心好下,道路難走。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密密的叢林,有些地方,通過的時候,只能人手腳並用,同時著地,是真正的爬山。地下是濕的,剛剛下過雨,踩上去有些鬆軟,有些地方還帶著泥濘,踩上去,一不小心,就是滑行,走一步,能滑好幾步,穿過了叢從,是一片開闊的地方,有很多亂石,雜亂地堆著,也許很多年了,都這樣靜靜地躺在這山野裡,與山風對語,與白雲做伴,我在一塊表面平展的大石上坐下來,稍稍歇息,喝了些水,吃了些包裡帶的法式小麵包,補充了些體能,感覺可以了,再繼續上路。穿過亂石堆 ,沒有多久,就看到了前面的向上延伸的山路,精神為之一振,加快了爬的手法和步伐,因為是手腳並用,手腳都得快,要配合好,才能爬得好,爬得快。上了山路上,舒展了腰身,大口大口,貪婪地呼吸著這山裡的清新的空氣,細細地,全方位地旋轉,慢慢地錄載著周圍的景色,雲是最平常的,就在腳下,不斷地演變著分合聚散,要麼是輕輕地在山腰處飄著,輕盈如夢,亦幻亦真,猶如仙境,不真切,不真實,從未有過的體驗,充溢了心胸,高山自有高山的氣魄,在更接近於天頂的地方,有著更深的對於視野的衝擊。

vivian098 於2016-05-16 11:17:0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586〉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23-10-20 15: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