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留言訊息
發佈訊息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從藝術之禪思維到禪心之藝術
2015-12-23 05:26:25

身心靈地圖及其統合─從藝禪到禪藝的進路    賴建成

 

    本文省略自然內功以及占卜之文。從人心與腦子的活動為主題,論身心靈跟藝術的關係。本文,是論文版的省略,但從文章可以看到作者寫作的禪思維。

 

一、禪茶對話

〈一〉禪與生活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皆安然。人生有太多的煩惱與不安,透過禪思維與對話可以讓人心安心靜,心誠之後進而使行人走入了覺知的領域。珮欣在〈禪與生活〉一文中說她的心事:「秋燕老師說:『活在每一個當下!不要有太多的害怕與擔憂!要真誠!要祝福!』她從我身上看到太多的"害怕"..."沒有信心"...去上瑜伽課...想從中釋放自已負面的情緒...想找到自身平衡的力量...有一陣子...幾乎天天練習一小時...再靜坐一下...當睜開眼...覺得平安度過一天...應該要感謝爸媽給我健康的身體...感謝爸媽從小教養我給我衣食無缺的生活…..感謝姊姊從小到大的照顧...感謝玨安一路的陪伴...無論我做什麼事...她永遠給予我支持...  感謝碧純在工作、做人道理上的指教...   感謝均齊在學校生活中提供有趣的點子與玩具...感謝秋燕老師給我信心...給我力量...她的生活態度就是我的榜樣...今天有一些事令我不安...我覺得我該釋放...而不是悶著頭擔心難過...擔憂未來是不必要的...我想我人生的課題是不是要一直對抗自己的天性...很多事我還不明白...自己真的不夠努力...要等待...要釋懷...要勇敢...要認真...要真誠...最後...記得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成長智慧。

***http://blog.xuite.net/krenkin0807/blog/12815450  

…………………

人類的行為,部份是品格與品德造成的,一些粗鈍的意識活動,具有禪的味道,很適合普羅大眾。比如說:「已經過去的事情,驕傲沒有必要,悔恨沒有用處。知道錯誤,馬上改善,比什麼都重要。如果停留在驕傲或悔恨,就把現在放棄了!」「理想,可以說是心願;要腳踏實地,一步步向目標邁進。至於何時完成心願,那就看努力如何!不是等它發生,或者是憂慮未來;否則就把現在荒廢了。」

***http://blog.sina.com.tw/mf_mountain/article.php?pbgid=35537&entryid=453590「禪與生活」

知性也是一種好品德,但談到心願問題,是個嚴肅問題,真要先說禪思維,當下心行就是果熟花開,心願要了要完成,是說給講究俗諦人去聽聞,但很適合有品味的凡夫俗子。王陽明的四句訣說:「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心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講的是當下心行,比心願的拘絆高明多了!人的互動,人的對話,真是一大學問。

***http://tw.myblog.yahoo.com/jw!z7xPNMSWERB4tBuxbuHBNQ--/article?mid=918&prev=925&next=917品格與品德人的互動關係微妙」2009/4/29酣貓隨草部落格

                                                                               

〈二〉禪茶如何對話

1、禪茶如何合會、對話

 

 A.禪與茶─天外的與野地的、無相與實相。

 B.禪、茶透過人來加工、對話,使無住與精品爆出一些生命火花來。

 C.功夫茶與茶禪─其面向為人們增添色彩。

 D.茶禪一如、禪茶一如的心境與曲目─凡夫禪與禪藝一如、乘常風與禪餘邊事。

 E.修行與生活面向不斷對話─使生活與生命更加增上。

 

 2、由茶禪進入禪茶

 

 1.禪行與泡茶─是一種功夫。

 2.由功夫到生命─禪茶從功夫出走,成為一種生活形式、生命態度,有其簡單也有其繁複的面貌。

 3.兩者能帶來精神層面的提高─透過茶禪、禪藝把人們的心靈打開,到純然清淨的境地,也能由之改善生活的其它層面。

 4.茶禪一如─它如同在喧囂的城市中闢出一塊寧靜的園地,使忙碌的人們當下瞥見心靈空間的純然。

 5.當下心是真是善是美,非遙不可及─透過茶、禪不斷地對話,禪茶是可以達到的。

 

三、省思禪藝一如及其進路

 

〈一〉由藝禪到禪茶的進路

 

    當前禪入到生活層面,已不是空話。禪與藝術、禪與音樂、禪與繪畫、禪與茶有何關連。以前禪僧玩茶、遊藝,說是禪餘邊事,是客套話。達賴尊者說,禪是一種修行,不是一種生活方式。但在中國或華人世界,卻能展現禪的無限生命活力,禪不僅局限在修行的層面,可成為一種平常心行,一種清淨心行。以前明復法師雅好藝術,把禪與藝術結合在一塊,卻有高僧大德關心地說:「禪人不修行,卻去搞那東西!」一名學者也對著我面說:「藝術與和尚有何關係?!」指的是明復法師,以禪僧卻遊於藝,別人見怪了!禪僧遊於藝,古來皆謙遜地說,其工於詩書畫藝皆是「禪餘」,是禪餘邊事。而明復法師卻說,禪藝一如,無所謂禪餘,曲風真高尚。

 

  高樹多悲風,茁牙常昂揚!如地中華大地,處處展現茶禪一如、藝禪一如的景像,如觀優人神鼓、雲門舞集的表演曲目,知道他們早已想到藝能界非要走進這種境地不可。由藝境入禪地,由禪境入藝界,禪如今在世界各地,已到了容易目賭、容易聞說的地步,乃至成為生活的一部份,如茶禪就是其一,可以有繁簡的展現與色彩。高曼主編的《情緒療癒》一書「正念的藥方」文中說:「〈正念〉這些練習,不是技巧,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是茶禪活動,不僅是茶藝而已,也是一活方式,茶禪活動中,也能培養出覺察的能力,此能力能滲透到所有生命側面。茶禪有其功能,人們把正念帶入茶食活動,此舉就是為了要培育一種嶄新觀照事物的方式。

〈二〉園藝治療與禪茶樂

1、園藝治療與生命教育─走進園藝世界,親近自然 ,感覺生命的變化,提升身心靈的品質。

2、生命訊息與生命信息─當我們感覺到有個生命需要照顧、呵護的時候,相對的便能夠增加自我的成長,除垢納淨,培育出良好的品德來。

3、走進藝禪與禪藝世界─透過園藝或禪藝師的精心設計與指導,利用花果、蔬菜和香草等植物的栽培與花藝、禪茶樂等活動,增進人們在社會上心理、生理和智能等機能,這也是一種良善的品德教育,進而更加體會品德與品格的重要性。

***黃盛璘《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台北2007年6月心靈工作坊文化〉,p148─149。

四、從易占到禪占

談易學不離象數與義理,捍衛儒家的學理者,常撻伐心性易學,更何況是說禪學那易術了。姑且不論新儒學易說對現代人的影響若何,但心性易學或易占禪解,卻漸能合乎現代人的心靈脈動與現實需求。因為中、靈動、誠則是、空智不二,對問訊者與占卜者來說,可以是一種說辭,可以是一種現象,也可以是一種遁辭,如何說破它、或準確地去詮釋它,實不是件緊要的事,而其效用與現實性,才是眾所關心的。

占卜,講究感通與靈動,由筮竹卜卦講求動爻,可以窺知其中訊息。混元法師在(竹籤占卜法)文中說:「因為宇宙中的萬物無恆靜狀態,任何一件事物必定有他物、他事、他人相互存在,一起調和著,所以萬生萬物才能活動,即生生不息也。因此,必須有動爻,才符合天理法則也。」擲金錢卦看理、事、相,猶如古德說:「夏日晝長無一事,坐看飛瀑入溪流。」這關涉到生命之流,不可小覷,要跟卦象交流而不是對話,只能意會,難以言解。一銓解,可能與事情的真實面貌,變得更家懸遠了,乃至扭曲了,看不清自己該走而正確的方向;而占斷它,變爻一多,也很有可能斷錯,但也有可能猜對;占卜,要不離現實狀態與理性推理,才有可靠的直覺性占斷。

當一個人靜心久了,覺知變得完整時,由頭腦所創造出來的東西就不見了。人的心動意轉,境界隨之現前,僅因世人其心不靜不能窺見其相貌及變動耳。

至於這些幻象,奧修說:「是因您的昏睡、您的無意識而存在的。」而這些心光,或說鬼神卻能窺見,占卜也能占出一些訊息來。

五、腦、意識與禪修

    我們所處的框架是由房子、身體和頭腦等這些物質所做成的,只有意識使我們能靈敏覺知,但這要透過禪修正定,或說要成為「無腦的人」。腦基本上指的是生理機制;而「禪」所代表是鍛練過的心,可能包括「如如不動之心」(腦之本體)以及「動心忍性」之心(腦之作用)。〈http://www.yct.com.tw/life/97drum/97drum18.pdf李宜堅〈圓照寺辦理97中小學教師生命教育研習課程背景說明〉。〉

高曼在〈佛教和科學對話:情緒與健康〉文中說:「佛教原則上是把目標訂在轉化個人的知覺和經驗型態,以及身心的統合。從佛教的教義來說,調柔身心和轉化個人的體驗,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條長路,是建立在禪修練習和道德行為之上,而道德行為又是建立在您對萬有生命相互緣生的覺察力和慈悲。」〈高曼,前引書p4。〉至於人類的疾病,他說:「從此傳統來看,疾病是由憤怒或貪婪等情緒衝突在身體中所造成的精神生理性失調。」〈前引書,p5。〉透過尊者與各門科學家的不斷接觸與對話,有些話題受到專家們的注目與考量,這必然產生科學與宗教界在思維上的進步。科學與佛教是有所分歧點的,如:「意識是腦部的浮現特質,或是獨立於腦部之外最細微的存在方式?」佛教和西方神經科學,主要就是在爭辨這個意識性質。〈前引書「內在覺醒」,p253。〉至於生命與死亡話題,這關涉到意識與存在問題,尊者對法蘭西斯科‧瓦瑞拉說:「我們顯然是把心靈意識的粗糙層次,稱為人心,所以您可以說人類的心識是身體的浮現的特質。但是人類的心識,又是從哪裡變出來呢?一般來說,您可以用一般意識流的存在東西。」但西方神經科學家,對這一點不願做出推論,怕墮入意識型態或宗教信念,他們卻會反問強調覺知的人:「你能拿出什麼證據出來,支持覺察力的存在?」〈前引書「生命與死亡:意識的細微層面」,p277。〉佛教或有些人士所提出異於常人的言論與前世記憶之類的證據,西方人常把案例送給神經科診所去診斷,其結果常是千篇一律,不是說其人生病,就是說是得到妄想性精神分裂症。最後只能說,東西方對真理的認知,是有別的,東方人的包容性較大,西方人因為強調科學的關係,凡事講究理性、實驗、效率與共識。﹝前引書,p277─279﹞

六、結論

練自然內功,可以強身進而了解人與自然的互動,使人體氣機健康之外,對身心靈的統合也有幫助,契合人群,體會人與宇宙自然互動的奧妙之處。最近幾年中華大地,經濟交流與政治議題要對話,宗教與科學也一再地要對話,因為人類的進步,文明的發展,不純然只透過科技上的成就而獲致的,一定還有其它成份在。 由是品德與品格顯得重要了,2009成了很多教育單位或機構的品格教育年,很活動出竉了,如品格與知識、品格與生命教育,還有有關禪藝與藝禪的活動與研討會、座談會、研習會在舉辦。因此4/23致理學院就辦理2009品格教育論壇,在最後場次綜合座談時,學者們談到教育問題之外,強調透過宗教對話,有助於當代人的身心靈風的發展。游祥洲教授,還談到禪茶活動對淨化人心的重要性。 會場上,我是主持人兼與談人,當然也說了不少話頭與話題,聽到的記下來的,還要慢慢消化。

    談到禪,很多人會想到瑜珈術、禪修與觀心入靜等活動,禪的層次很多面,透過實際安禪入靜的功夫,您體會能更加深入與深刻。談到禪藝、藝禪不斷對話,這當然都需要透過人為的精心安排!最近幾年,在台灣園藝治療風正在和煦地吹起,鼓勵人們多親近大自然,到風景區或農莊農場去,如文山農場的賞螢泡茶,是其例子之一。活動如果辦得好,其效果自然會顯發,禪的思維,淨心的好處,方能滲透到社會生活的角落去,成為庶民生活不可缺的一部份,甚至幾進全部,禪就無餘了。 不論哪種藝禪或禪藝活動,當中人的覺知,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結,不能辦一場活動後,如船過了無蹤痕! 辦活動如生活般,以平常心看待,認為攸關自己與別人切身的事,以如是的心情去辦活動;之後,味道出來了,要一辦再辦,辦要辦得有生有色,觸動人們的心房,激發人們的耳目,方能休憩去!

而茶禪的修習,不失為一種簡便的覺知活動,也是一種生活。茶禪有其功能,除了品茶靜心之外,人們把正念帶入茶食活動,此舉就是為了要培育一種嶄新觀照事物的方式。如說:正念的練習,不是技巧,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是茶禪活動,不僅是茶藝而已,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人們在茶禪、茶宴、茶會活動當中,也能培養出覺察的能力,而擁有此覺察能力的人能夠滲透其生命力,將禪智應用到所有生命的側面。如是,藝禪真能達到一如的境地,因此轉說此種心行,是禪藝一如,也不為過的!

修習禪功養生,或者是以茶、禪、樂對話,在當今的台灣已經到了隨時隨地都在對話的境地。最近,海峽兩岸人士在杭州千年古剎靈隱寺,舉辦一場「禪‧茶‧樂」對話。這個集禪、茶與音樂等元素於一體的文化活動吸引數百位兩岸佛教界法師、茶學專家、學者、藝術家、音樂家及資深茶人參加。這項自21日至24日的活動,由杭州市佛教協會主辦,杭州靈隱寺、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禪茶研究中心承辦。21日晚在靈隱寺中,主持人作禪語人生的旁白,來自兩岸30位茶人展示茶藝,並為席間茶客沖泡不同的茶種,台上多位藝術家以吹尺八、彈琵琶、唱昆曲等相伴,三者一期一會,映照出不同階段的生命情懷。  1. 杭州市佛教協會會長釋光泉說,舉辦海峽兩岸「禪‧茶‧樂」對話,目的是促進海峽兩岸禪茶文化與音樂在研究和實踐上的高層交流與合作。2. 佛教界人士認為,禪與茶、樂的相融,是佛教中國化的典型文化現象。杭州佛教界近年來嘗試把佛教音樂以藝術形式展現在公眾面前。  3. 台灣佛光大學教授林谷芳擔任這次對話的製作和主講人。他說,兩岸在一般茶藝及禪茶的私人交流並不少,但而這樣大規模、尤其在僧院里舉行的盛世茶宴,還屬首次。隨著兩岸交流的增多,林谷芳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對音樂、茶、禪等傳統文化開始有興趣,覺得這是與自己的生命相關的事」。(中央社台北22日電、【大公網訊】─兩岸人士在靈隱對話「禪茶樂」/2009-4-22

http://www.chinaculture.org:81/gndt/2009-04/24/content_327214.htm5j/ 中國文化網

兩岸雅士齊聚古剎靈隱··對話西湖[ 2009-04-24 ]

總之,一個人不論學甚麼,或者是做何種有益於身心的活動或藝能,都有助於心的專一;而專心致志,一個人靜心久了,覺知變得更加完整時,由頭腦所創造出來的東西就不見了。真善美的思維與意境,就在這種過程與狀況下,逐漸冒出、顯發乃至於臻於完好,如此方可謂美久則醇且佳。

東方人所說的心靈之美,跟科學之美不同,法蘭西斯科‧瓦瑞拉在跟達賴喇嘛對話時說:「科學之美,正在於有效率地經由實驗、出版品及會議等事物來形成共識,並依此來建構真理,但它的缺點就是無法容納其它的真理。」〈高曼,前引書「生命與死亡:意識的細微層面─典範及其揭露的事實文」,p279。科學與宗教,同樣說身心靈的統一,一說真心慈悲,一說科學共識,去取也就更加不相同了。

 

黔夫 於2015-12-23 05:26:25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461〉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23-10-15 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