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變古則新 秦光武書法展序
米元章云:「學書須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與光武兄結緣於高雄市國稅局書法社,計逾三十二載。國稅局階段,即一鳴驚人,得趣矣!加工區階段,出類拔萃,致力筆耕,並創作、展覽、比賽,勇奪數獎,他好矣!標檢局以迄退休數年,拋開世俗俱忘乃入妙矣!
世間清品如蘭極,其清廉、自由之風得清香。賢者虛懷與竹同,其謙沖、務實之氣得佇立:然不隨波逐流,知天命即勇退。作書如走索,初期握竿求平穩;再者棄竿,做各種極限動作,卻不墜落。此其時,內力成熟者,其創作已致終極。經常一語鼓勵:大膽的寫,我替你把關。最多只一張紙,棄之紙簍,沒什損失。其意旨在於跳脫框架,勇於創新。至今,墨林書會眾生創作,亦沿用此法,並以光武兄為參考模式,妙不可言。
字重「勢」與「力」。徐季海「筆在畫中,力出字外。」勢也。蔡琰傳父邕筆法云:「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書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澀。得疾澀二法,書妙盡矣。」疾,勢也。澀,力也。張懷瓘云:「夫人工書,必先識勢,乃可加功」。初學先識勢而後以遲澀調度之。待勢順筆穩,分布平正,拘跼乃亡。然後奮斫以求變態。光武兄書法、篆刻天賦極高,造詣頗深。樂此不疲於勤讀理論,逐一臨帖名家作品,舉一反三實驗創作,可見其用心之至。篆書結合篆刻,取法鄧石如,沈著痛快、握拳透爪。隸書跳脫平穩,可謂劃沙印泥、鐵劃銀鉤。草、行、楷均以終極之勢,卻無墜地之憂,跳脫框架於千變萬化中,獨樹一家,筆勢與筆力並茂。夏雲奇峰、孤蓬自振、驚沙座飛,可讚高雄十大名家之一。
此次展出作品件件驚奇,無一雷同。意在筆先、筆斷意連,可謂書為心靈。精、氣、神感染欣賞者,其心相、變法神采之至。入帖再出帖,生熟躍然紙上。作字三法,件件六要,扣人心弦。首次個展託余作序,以祈書道先進,賜教指正,力求更精進!
蔡明智 謹識 102年6月9日端午前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