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分類
文章回應
發佈訊息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人物畫比例初探
2013-08-01 10:34:10

 研究人物畫,首先當明理法,理法全備,然後始能參變脫化。古之:「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若理法未諳,則將導至「畫虎不成反類犬」也。常見有人作人物畫時,鮮有合度,頭大身短,形狀怪異,滑稽可笑,此乃不明人體比例之故也。是以特將人體權衡之則,分述於後,或與初學者有所裨益。

 

    所謂「權衡論」者,乃敘述人體一部分之長與其他部分之長之比例,或一部分之長與全身之長之比例是也。藝術解剖學上之權衡論,以平易適用為要義,顧不必如研究純正學理時,用真正之尺度,就真正之骨骼與筋肉,為十分精密之確定;只須利用形面或手足的原尺,就通常的生人體外,求得一切平易適用的比例,便合乎研究人體權衡之目的。蓋藝術工作者之製作人體時,不違背實在之原則,無妨活用理想上最美而合理之數值,不須如其他純正之科學上必須依據十分精密之數值之必要也。如此,以此原尺,測定全身或一部分比例之法則,謂之「根則」,根則上所表示之數目,以愈整數愈簡單為最佳。

 

根則有多種,古今中外各有不同,茲分別列舉如下:

    古人製作人物畫時,乃是根據敏銳之觀察力所得之經驗,而非從解剖學原理中,以精密數而求得者同。同時,古人作人物時,只求形似,不求酷肖,僅注重「傳神」、「寫心」。故特別注重面貌之描寫,而忽略筋肉與全身之精確比例,古人要測定人體之長短高矮,除以立七、坐五、蹲三作為全身長之比例之根則外,尚有以三停、眼、鼻等為原尺,以作為求面部比例之根則。[1]

 

 

    所謂立七、坐五、蹲三者,即是以人形之長(自頭頂至下顎)作為原尺,以定人身之長短高矮,古有定論,立者七個頭之高,坐者只有五個頭高,蹲者只有三個頭高;立者以頭為原尺,全身之長係七個頭之高。清代丁皋《寫真秘訣》上說:「量寫身法:寫身之法,亦有定規,總從臉之大小應量。從髮際至地邊,長短量定,下加七數為立,五數為坐,三數為蹲。盤膝與蹲同。要知出手與立同長。直數三摺。乳至股,股至膝,膝至足。三摺量定,加肩至頂,亦出三摺之一,橫六灣,二肩二肱二肘,共六個四分臉長再加兩手。每手皆有面長之八分。所以橫豎皆以面八數為法;但有不應面之長短者,當因人而變之。」



[1]方向《論中國人物畫》,台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6年,頁59。

馬育文 於2013-08-01 10:34:1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1343〉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5-01-09 08: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