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回應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陶壁公共藝術創作觀
2012-12-30 06:33:19

陶壁公共藝術 創作觀

    中國的陶土精神,強調文化內涵外,技術上土、火、釉三者必須同時存在,方能成為一件陶瓷品,從隋唐以來高溫燒製中,不曾出現沒有上釉的陶瓷品,除

了偶爾出現在民窯中,個人捏陶的趣味性作品和墓葬品中使用低溫釉外,並摻雜使用植、礦物性顏料做燒成後的塗裝裝飾,陶瓷有別於石雕與金屬雕塑,除了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外,豐富的色彩也是其他立體作品所欠缺的,更有千百年不變的釉藥顏色特性。近代的陶藝發展,由於資訊的發達, 西方藝術著重於創作者的創作觀念和作品的表現形式,衝擊著中國傳統陶瓷土、火、釉的觀念,西方藝術固然有其優點,但在藝評制度未建立時,觀者的盲點與迷失將使人失去判斷能力,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具有許多的條件,以陶藝作品而言,需具有作品的原創性、材料的肌理質感、釉藥的表現、燒成火候產生的氣氛變化、造形美學、創作生命意涵等等元素。因此,在回歸到陶壁的公共藝術時,將面對石雕與銅雕的選擇時,如何凸顯優勢與差異性,豐富的釉色與可塑性、材料肌理質感變化,將是其他創作素材無法取代的,也讓先進國家越來越重視陶壁公共藝術的應用,所以陶壁將會是未來陶瓷藝術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指標。

在許許多多的陶壁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作品傾向以熟料土製作,並傾向不施釉為主,從實務的製作過程中,我們得到答案,熟料土的調配主要為了捏塑創作的需求,將煅燒過的熟料加入陶土中,以降低陶土的收縮比例,是直接有效的降低收縮比的方式,也是一般做陶人習慣使用方法,另一個作用是加強了土的支撐性,但熟料土的缺點在於上釉時,釉藥容易產生跳釉與縮釉現象,換言之熟料土是以表現土的材料質感為特色,相對的一般陶土,未添加熟料土,在捏塑的過程中,要克服收縮過大,乾燥過程中產生的拉裂問題,難度要比添加熟料的陶土提高很多,捏塑補土產生的接合點過多,也直接造成乾濕度的不均,往往乾燥到一定程度即開始出現裂痕,而捏塑過程中也容易產生將空氣包覆在土裡,使得在乾燥過程中產生裂痕,進而在燒製過程中產生爆裂,但是如果能克服成型階段的技術難度,一般陶土在上釉與燒成上,就不容易產生跳釉與縮釉現象,可以發揮釉藥的豐富色彩。陶壁的發展,即使在多樣現代建築材料中,依然可以體現文化的精神面,更存在一種強烈的人文素養,是與藝術內涵共生的創作品,它的產生是在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過程中,從傳統藝術中,甚至在傳統的陶瓷表現形式中,被抽離出來,因為陶壁可結合繪畫性與雕塑性,更可賦予豐富的色彩。傳統的陶瓷發展,包含實用性食器、祭祀用的禮器、觀賞用的裝飾品等等,始終都保留著功能性與機能性,陶壁融合現代觀,從人、環境與空間切入,結合環境、視覺與藝術心理,陶壁即成為現代陶瓷發展的另一個發展主軸。

    公共藝術,以環境、視覺與藝術心理為主,需考慮到環境、人與藝術作品間的相對關係,傳統陶瓷藝術,一直以來都在單一個體中作表現,並傾向實用生活器物〈食用、居家擺飾器皿〉單體作品,主要傳達作者內心思維、精神與觀念,呈現出作品的故事性。公共藝術,在環境或建築空間中置入作品,除須考慮環境與作品的關連外,更須融入在地的人文歷史意涵,亦即是作品如同一部人文歷史縮影,那作品方能與環境共生。陶瓷藝術,在眾多立體戶外藝術中,具有高塑性、穩定色彩、耐酸鹼、不導電與抗紫外線的優點,是戶外公共藝術的絕佳創作素材,因技術難度與成本高於其他創作素材,牽涉專業層面廣泛,因而未被有計劃的推廣,作者企圖藉本創作研究,達到開啟推展陶壁公共藝術的大門效應,傳遞知識、技術與視野,直接或間接的激發藝術人才創作潛能,牽引出多樣性的媒材與形式思維,現代陶壁藝術的發展,在今日環境規劃概念與現代建築材料中,建築形式的多樣與多變性,促使陶壁的創作不受表現形式與內容限制,加上今日藝術的創作觀念,陶壁的創作不再局限於有限的方寸之間,建築壁面的無限延伸與創作的許多可能性,讓陶瓷找到任意揮灑的創作舞臺,另一方面,陶壁的技術難度,是許多選擇陶壁創作的陶藝家所須面對的課題,陶壁的技術難度,直接或間接排除許多的陶藝家的投入,商業性的作品和低階技術作品經常可見,關鍵在於技術問題與成本考量,所以作者提出不同的創作觀,期待對陶壁發展有正面作用。 

蕭巨杰 於2012-12-30 06:33:19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1473〉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7-09-09 23: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