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分類
文章回應
留言訊息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許錫國 竹藝地雕藝術 之相關記述
2012-09-28 11:59:59

許錫國 竹藝地雕藝術 之相關記述      

  八十一高齡的許錫國,自幼至今居住於有「竹之都」美譽之鹿谷鄉小半天,長年與山林為伍,擁有10餘公頃的孟宗竹林,以經營竹林產業為生。

  僅國小畢業的許錫國,雖沒受過正規的藝術教育,卻對藝品、文物有其獨特的興趣導向,生活上喜歡收集文物,舉凡古文件、用品、藝品及造型奇特之石頭、木頭等,均成為其人生道路上的伴侶;由於長年與竹為伍,更鍾愛天然的竹藝造型。許錫國說:天然的竹雕,在其紋路、造型、意象之境界,均充滿了人生哲理、意函人生百態,且每件作品均「獨一無二」是他鍾愛的理由。而開起許錫國創作竹藝地雕之動機,則起因於民國60年(1971)間冬季,許錫國與許錢蔥兩夫婦於竹林間工作,許錢蔥在一大石旁發現一酷似「蟬」的竹節(仲夏的午後),於是挖取帶回觀賞,也給小孩當玩具,更開啟了日後收集創作之樂,成就其工作業餘中的所好,至今40餘年來,收藏創作作品豐富,但精品僅百餘件。

  地雕的創作是取用孟宗竹的根部為主,其它竹、筍、枝部分為輔。而當發現奇特竹節時,必須加於觀察待適當成熟時挖掘,取回後須在短時間內處理完成,過程涵蓋發現-排水(避免腐爛)-成熟-挖掘-修飾整形-悶煮(排出竹鹼)-乾燥-上漆-命名,而命名更融入生活哲學化。

  雕塑能量大都來自地底下的竹藝作品,是因孟宗竹的根部大都在地下成長,無空間性到處竄延,碰上硬盤、大石、潮濕、或病變,易造就各種形狀,故稱為「竹藝地雕」,所以成品的形狀大都是取於自然造型之美,只視需要做少部分的修飾、搭配,而往後仍需不定期的做保養。

  竹藝地雕之美,在於其紋路、造型、創意、稀有、意象等均充滿人生哲理、意函人生百態,當中有國學大師黃宏介拜訪許錫國先生時,讚嘆地雕為少有難得的藝術,堪稱藝術界中的一絕,更寫詩讚美為「渾然地底奪天工、鹿谷竹雕喬梓雄、變化無端維妙肖、絕殊有緻盡和融、色形意象傳真富、紋理光華寫實豐、獨冠全球國瑰寶、 鄉心藝術與誰同」,贈與許錫國先生。又有張大千學生國畫大師韓錦田先生,於竹藝地雕91年在新竹文化局展覽時,題字讚譽為「觀竹藝地雕展,甚為驚奇,其云雕實,只略為雕琢而已,每件作品皆出自天然之奇,件件不同、形狀各異,藝能感人者,莫過於此,嘆為觀止」,贈與許錫國先生。再有張大千學生國畫大師陳鶴年形容地雕藝術為「大作天成、巧奪天工,抽象與寫實兼俱」。

  為分享更多人,許錫國之竹藝地雕作品至今未呈割愛,許錫國說:竹藝地雕創作需具備自有廣大的竹林、豐富的經驗、耐性、毅力、福氣,況且作品均獨樹一格、巧奪天工,富有本土化的品味,也賦予竹子生命的另一章,堪稱「僅此一家」,所以作品只供分享不割愛,希望終有一日「竹藝地雕」博物館能集氣,屹立在故鄉的大地上,將地雕藝術遍灑大地,在世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許錫國 於2012-09-28 11:59:59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1671〉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5-09-05 23: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