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回應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蘇為忠的陶藝--創作哲理
2012-06-17 11:51:31

在諸多表現之中,剖析自我藝術創作思想脈絡,平面性質是自己選為主要的訴求方式;回憶在六十年代初期,仍處於藝事學習階段時的表現就顯現出一些端倪來,不論是二、三公分厚的鋼板、或是薄如120p的圖畫紙、乃或是普通的木板,都曾是創作上巧思與變化的材質,一個首要的先決條件即是:不是先得到材質再思創作,而是先有創作思想再去尋覓適用材質;在此種創作思想為先的前題下,材質的活用恰好突顯出平面性在本人創作內涵的存在意義,所謂〝立體平面化&平面立體化〞,以類似中國畫的移動視點方式,來選取對象最足以顯現立體效應特徵的各個面形,再施以繪畫性質較強的裝飾效果,各層面組織還原成立體性質的建構,最後方成為以立體平面化的建構手法,創作出平面立體化效應的作品來。

 

除深切的去了解實體空間與虛體空間之存在意義外,也始終秉持美學的一個重要觀念,即為:「不論實、虛概念的運用如何,都涉及一較具體呈現的形態,而此形態在空間“重度〞的量才是其真正存在的意義。」,而〝意空間〞觀念一詞,即基於上述對實體空間與虛體空間概念的體悟,由無形之形演變而界定的。

 

創作思想的表象化,涉及技法運用與材質特性是否配合適當。早期曾嘗嚐試以圓雕完成作品,再去除某一部份或切割分離等手法來闡述〝意空間〞,並強烈引出題材內容所蘊含的感受性,而立體平面&平面立體階段,則企圖引出更多的實、虛概念與意念空間的交錯關係,以對應出觀者角度的虛幻思緒與心靈感受。然而線性的特質,給予東方美學長久以來在創作上展現的優點,始終是自己所善於掌握的特色;線性之黃金率、節奏性等原則亦仍是發揮的重點。在陶板上以浮雕的手法配合紙雕張力的特性,以及富有生命力和弦般的感覺來詮釋意空間的概念,而付予更嚴謹的結構與整體視覺效果,是我歷來不間斷追求的更高指標。

 

談及創作題材的選取,嘗試以人物做為大部份所需要的內容,是以人之〝形與動〞的一切變奏,也很容易做為我傳達或訴說的要件,且以肢體表示人性觀點或是一種呈現者,在內心的激盪與孕育,常是經過不斷的衝擊與突破,肢體和心靈是要一體的溶入,排出姿勢、演出語言、釋出內心世界,然後整個傾洩而出,也是那訴說的生命,更是那無數細胞跳動的糾結與排列,試圖從一個一個的表象,道盡生命的全真,解一個人生的結。而盡情、忘我、多姿的肢體語言,有一份似乎無止的律動性,更欲突顯的是一種生命的歷程與生命的張力感。

 

縱觀自己以陶藝來闡述創作,思想脈絡尚以為清楚明晰,也具備有美學的基礎概念,為突破陶藝表面處理的單一及呆滯性,在原已線性流暢及節奏鮮明的創作中,除了掌握最佳的生命藝術觀與視覺感官性之外,同時常善用燒窯的變奏,以及脫離慣有的裝飾手法,期能增添出無數的繪畫性格,給予視覺裝上滿滿的藝術語言,盼能真正找出自己在陶藝生命更深一層的活力與脈動。

 

或許就如這樣的故事:

一、母親由鄉下送來二千元的裱框費,只說聲是借貸來的,然後緩緩轉身慢慢離去,那時已是昏暗的傍晚,夕陽和長廊上發黃的微弱光線,卻仍映出我母親眼眶微閃的淚光與瘦長的背影...以做為一種人性慈暉的註記。(作品7:.暉)

 

二、對於線性的特質與空間結構原理本是長期投入細研的部份,加上任職文大之舞者好友,也絕對可以融合所謂的藝術層次:舞槍弄劍,先打自己...舞者的律動外,更欲凸顯一種生命的張力感。(作品21:Dance away.)

 

三、對於大環境的悲情與無奈表示一種直覺性的告白,那也是內在衝擊與省思的原動力:一、污氣一直在不停的扭動著,人就像是住在煙囪下的遊魂...留下什麼當您兒女的天堂,又當您自己回憶的故鄉!(作品8:居的省思)

 

四、...五、...

 

以幾乎是四、五年的全部薪資所得換來較能掌控程序與結合理念(或狂想)的其中一種形式,也可看似在做著那追求屬於陶藝中永遠有許多迷人挑戰而又永無止盡的人生旅程而已。

思考與做土工,是喔?我恰是!

蘇為忠 於2012-06-17 11:51:31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1762〉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2-06-26 19: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