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分類
文章回應
留言訊息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編碼與譯碼-公共藝術的互動探討
1970-01-01 08:00:00

編碼與譯碼-公共藝術的互動探討

CODE AND DECODE-INTERACTIVITY DISCUSSION OF PUBLIC ART

 

  陳立凡*    李俐慧**

Chen Li-fan    Lee Li-hui

 

*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研究生

**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助理教授

 

摘  要

 

  一件公共藝術作品完成設置的同時,由創作者所詮釋的區域特質便確立了該公共藝術存在的形態,也宣告某種集體文化的出現,其亦可能誘發出不同觀點、論述,然而無論衍生的論述為正方或反方、贊成或反對,該公共藝術作品確實成為將某一思想擴散延伸的關鍵起點。

本研究乃以「國立台灣美術館」園區內公共藝術為對象,藉由比較「外顯於觀看者行為的顯性互動」與「停留在意識層面的隱性互動」,以探討公共藝術的形態語意與理念傳達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採用實地記錄與問卷調查法,了解民眾對園區內公共藝術作品的形態認知,並將原創作理念與受測者推想之作品理念相比對,藉此解析「表達」與「接收」之間的交集與差集。透過創作者編碼與觀看者譯碼的關係釐清,本研究整理出公共藝術溝通要件圖,說明公共藝術、創作者、觀看者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以期可作為日後公共藝術的創作參考。

 

關鍵字︰公共藝術、互動性、含意性、編碼與譯碼

陳立凡 於1970-01-01 08:00:00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2〉人
  • 累積人氣:〈1907〉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7-09-21 20: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