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語言選擇
文章分類
文章回應
發佈訊息
我的好友文章網誌
小提醒: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回歸藝術生命的熱情:江隆芳油畫立體造型作品集
2011-06-06 08:50:51

回歸藝術生命的熱情:

     江隆芳油畫立體造型作品集

 

石朝穎

(一):生命的藝術熱情

我們都知道,藝術的「創作」與「詮釋」必須至少要有三種「歷史的視域」(Historical Horizon)的背景,才能比較真實的揭示藝術作品的時代性與其所表現的意義何在:

1):藝術家個人的成長歷史。

2):在其專業的「藝術史」上,其承傳的地位如何?

3):藝術家生活其中的背景,有何文化史上的特性?

換句話說,就是指其「個人成長的歷史」、「藝術史」、「文化史」這三重「歷史視域」的交會處,才能使我們比較完整的去「創作」或「詮釋」藝術作品的意義何在。

如果有了上面這些「文化背景」的瞭解後,我們再來看這次「江隆芳油畫立體造型作品集」這個具有回顧性的《作品集》之內函,就能比較清楚知道江隆芳這位藝術家,是如何使自己回歸到藝術生命的熱情裡,去從事藝術的創作表現。

A):江隆芳藝術創作的學習背景

江隆芳195012月生於台灣、苗栗縣。這是保留台灣客家族移民的純樸山城小鎮,也許是這樣的風土人情,使江隆芳給人一種樸實認真的印象…

197424歲那年,他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美術系,可以說他曾接受過台灣當時正統學院派的基礎美術訓練,但他卻對「野獸派」(Fauvism)的繪畫深感興趣,這也可以看出江隆芳想超越當時台灣正統學院派的框架。

因為所謂的「野獸派」指的正是:1905年在巴黎秋季沙龍展出一群青年畫家,為了反抗「學院派」(Academism)的舊觀念,團結起來發動新的藝術運動。當年法國的藝評家Louis Vanxcelles發表一篇評論,稱這群藝術家的創作精神,有如野獸般的勇敢前進,筆觸的感動力以及色彩,氣魄壯烈而怒吼驚人,彷彿山野中的野獸,因此用野獸來形容他們,後人亦隨之稱呼為「野獸群」(Les Fauves)或所謂「野獸派」(Fauvism)。由此也可以看出江隆芳後來創作藝術的生命熱情,是要以畫筆的感動力和色彩的強烈,以及粗曠而大膽的線條來創作油畫。

這個時期的江隆芳作品,除了受「野獸派」的影響外,也受到歐洲「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畫派的影響,例如:表現主義大師:克利(Paul Klee,1879~1940)的繪畫精神。也使江隆芳嘗試畫過一些類此風格的作品。克利(Klee)有名言說:「繪畫不是讓可見的事物出現而是讓不可見的東西變成可見的」。

B):三十而立的歐洲學習之旅

1982年三十二歲的江隆芳,才負笈到西歐的比利時國立剛勃高等視覺藝術學院繪畫系就讀,很幸運的使他能直接親炙,「眼鏡蛇」(Cobra)畫派創始人之一的諾瓦赫(J.Noiret)大師,喚醒江隆芳對內在自由的藝術創作熱情,因而克服了原本在台灣生活時比較木訥和保守的性格。

因為「眼鏡蛇」畫派的藝術家們,企圖追求一種自由的表現方式,他們要與世界進行直接而感性的互動。並展示他們利用顏料及其他合成材料所創造的作品。他們承襲了北歐表現主義的精神,繪畫形式的主觀意念強烈,色彩濃烈,線條粗獷,而江隆芳在比利時停留的這段時期的作品,勇猛脫俗,氣勢磅礡…無疑是受到「眼鏡蛇」畫派的影響。例如:江隆芳油畫創作的三個主要元素:鳥、魚、原住民的形像。那種追求原始藝術性格的自由與奔放,就使人在觀賞時有再現「眼鏡蛇」藝術畫派的強烈感染魅力。

C):留學歸國後的再出發

1986年三十六歲的江隆芳返國後,除了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與新竹師範學院外,剩餘的時間均在從事藝術創作,最後為了專心於藝術的創作,他於1999年毅然辭去教職。走向專業藝術家的創作之旅。

D):五十而知天命的藝術再造

1999年至2004年,人生進入所謂「五十而知天命」的江隆芳為了更深入的探索自然生命的可貴及奧秘,於1999年也就是他49歲那年,他遠赴東非的肯亞、模里西斯、坦尚尼亞、尚比亞、辛巴威、南非等國,親臨感受那曾經影響二十世紀現代藝術深遠的非洲黑人雕刻的原始藝術,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那位帶領現代藝術風潮的西班牙藝術家:畢卡索(Poblo Picasso)尤其是畢卡索那張於1907年完成的〈亞維儂的少女〉(Demoiselles d'Avignon)更是推動現代「立體派」(Cubism)的代表作。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到「非洲的原始藝術」(Primitire Art of African)所呈現出的那種特殊張力,以及一種不可思議的神秘又單純的氣氛,是如何的啟蒙現代藝術家的創作靈感,所以江隆芳這次的非洲之旅,當然對他後來的野獸派的作品,有很深遠的影響,例如他從2003年至2006年的瓷塑與木雕的「立體造型作品」就是最好的說明。因為;非洲的「原始藝術」,就是一種尚未被「文明藝術」(Civilized Art)所影響的藝術。是以人類的「自然身體」去感覺而有的藝術表現。

正因為「原始藝術」保留了這種「自然身體」的純粹感覺之表現方式。這也使得原始藝術充滿了一種不可思議的純樸張力。使我們在觀賞時,向我們傳送出能引起我們深刻動機的精神內涵。

這也正是江隆芳在受非洲原始藝術洗禮後,在其具有原住民頭像的的瓷塑,或樟木彩繪木雕作品中,呈現給我們既「文明」又「原始」的綜合形塑,可謂之「原始的文明人」。

200151歲的江隆芳又踏上旅途,前往南美洲的秘魯、玻利維亞、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國,去尋找南美洲的「印加」(Incas)以及「馬雅」(Mayas)的原始古文明的創作靈感。

 

受到南美洲原始古文明的啟蒙,我們看出江隆芳在他的作品2003年至2006年的立體陶塑、瓷塑釉彩、瓷瓶釉彩或瓷版釉彩…等作品中,展現了更加豐碩的原始生命的躍動,他把繪畫帶入陶藝造型的創作品,使我們看見大膽粗獷原始風格,以及把色澤明艷的瓷版敷上他自己繪畫的創作風格,讓亮麗鮮豔的釉藥,燒製出更富視覺效用的感受。他的這種一改傳統中國陶藝釉彩的技巧,使他在陶瓷作品的表現上突破傳統的陶瓷表現方式,可以說是江隆芳繼往開來的毅力與對藝術生命熱情的執著…

E):回歸藝術生命的本源

當我們觀賞2007年至2008年江隆芳近期的油畫作品,不管他的題材是靜物的花或是老鷹、狗、馬、孔雀、黑面琵鷺、原住民的頭像畫…等,都使我們看出畫家以原生色彩和帶有東方中國書法的強勁筆力來架構畫面的空間和物象的關係。他的這種把物象的原本色相直接取下,並取「純色」(原生色)來表現的方式,正是江隆芳想回歸到藝術生命本源的努力。他希望以躍動燦爛的原生色彩來歌頌生命之美的感動。他的創作都是經過深思,不以傳統油畫寫實刻畫的直述來呈現,反而在作品中將物象給予重新詮釋,並賦予畫作的物象一種「新的生命力」。因此,他的每件作品,都充滿著氣勢、以及飽滿的生命力,讓觀賞者印象深刻…回味不止…因為;藝術創作的任務被定義為企圖讓不可見的力量,變得可見。

(二):藝術家的返本歸真

上面我們通過一種「歷史視域」的返觀,去揭示江隆芳不同時期的藝術創作過程。這使我們更能深刻的瞭解藝術作品的時代性和其所表現的意義何在。

因為;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哲學問題的探索一樣,都是在探討人類整體生命的問題。人類的「文明」,從來就不是從哲學「理論」而開始的…

人類的文明是靠「藝術」的創作而逐漸被建構起來的。例如:各種不同地區的原始藝術、神話、舞蹈、音樂、雕刻、戲劇表演…等。

所有這些探討人類整體精神的藝術創作,並不是根據什麼邏輯、形式或結構的推演,而是根據既有的形式結構向後「還原」(Reduction)。

這正是二十世紀新哲學「現象學」(Phenomenology)誕生的原因,所以在探討「藝術」的內題時,我們還是要以「現象學的還原法」(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來進行探索。

這個信息告訴我們,至少以「哲學」的態度來探討藝術時,它是一種對藝術家生命探索的「還原」!

江隆芳的藝術精神的「還原」,能使我們看出他藝術表現的題材,多是他表現生命美感的紀錄:

例如:

1):表現原始、野性生命力的非洲原始藝術,是他生命躍動的追尋。

2):關懷台灣原住民的紋面老人,是他成為原住民生活文化符號的紀錄者。

3):以動物世界的生活來隱喻人類的生活環境,是希望人類能反本歸真!

4):描述神秘熱情的南美洲的風情畫,是藝術家生命熱情的再現。

以上這四點,正好能呈現江隆芳內心世界的豐沛,以及他對自然世界的熱愛。

尤其是他那獨特的「立體造型的瓷塑創作」,更可以看出他的想像力、以及活潑的生命力。他以一種童稚的趣味造型,再施以高溫釉下彩,並以主原色:黃、紅、藍、綠為主色,來凸顯作品的「形」和「色」的交融,再次的創造出一種新的視覺空間感。他的這種直率又富生命律動的新視覺感受,正是畫家江隆芳的新表現主義的風格。這也是他內心世界的一種返本歸真的象徵!

 

 

 

(本文作者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現為文化大學哲學系研所教授。)

江隆芳 於2011-06-06 08:50:51發表 | | 最新回應 (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目前尚無回應資料 !
留言內容:(必填)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5516〉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2-11-02 17: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