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簿名稱:2002吳明儀設計展--水流II

相簿敘述:常民文化中的四海三江 兼談吳明儀的陶藝水流 宋龍飛   走進台北局捷運站地下街,在藍線通往紅線淡水線的入口處,有一個大柱子用透明片包著一幅紅色的剪紙「 門神 」年畫,這幅年畫非常醒目,但唯一的缺點是畫面上的兩個人物是 同一個人 ,而非傳統的門神一黑面 、一白面兩個武將。 既然是一個長有五綹長髯、手持鋼鞭的白面武將,我們就把它當作「財神」來看待吧?何以證明它是財神呢?就由剪紙年畫兩旁寫的一幅對聯:「財源廣進通四海,生意興隆達三江」來給我們下註腳。行人經過這裡,抬頭看了,莫不發出會心的微笑,大家通過捷運轉運的大門,好像很容易地便到達心目中的四海、三江,也很容易地達到心理的祈願,有誰不願意財源廣進?有誰不想生意興隆?「賺錢、發財」是一般常民心理所企盼的大事,除了三餐之外,就屬這件大事最重要。 我們定下心情在仔細想想,「四海」在古代的人,認為中國四周環海,因而稱四方為「四海」,如「四海會同」,比喻宏大富有。「三江」被視為大水,帶有「源遠流長」的意思。故中國有句俗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四海、三江均帶有廣盛的意思,亦泛稱各地。以現代人的觀點來說,「財源廣進通四海;生意興隆達三江」,這就是中國商人傳統的貿易觀,做生意物流一定要廣被四海三江,才能生意興隆,財源廣進,這種從事貿易遠大的眼光,天人合一的境界,非時下主持經貿的官員所能比擬,做生意「人不能盡其才」,「物不能暢其流」,只有死路一條,所以過去我們說只要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足跡出現的說法,說來一點也不誇張,這是中國商人心目中的世界貿易觀,早在三千餘年前的商代就以建立。我們從南洋龜之出現殷墟,就可證之一斑,此均拜貿易之所賜。   中國人有很多妙想,外人很難理解,像江河、大海如何能變成財富?而又象徵地成為源源滾滾而來的財富,並成為常民文化中影響人民作息最重要的一環,我們從許多民間生活中便可體會到這股氣息。遠的不說,就拿遷建的台北林安泰古厝來說,在古厝外埕大門前有一水池「月眉池」,正如其名呈半月狀,「為中國風水聚寶收納的最佳形制,具有防禦、養魚、防火、供水、降溫等功能,並替古厝環境生色不少」〈見林安泰古厝導覽〉。這則導覽說明,證明了往昔先民於生活上的一些想法,主要還著眼於「聚寶收納」,池中養魚即所謂之「金玉滿堂」,「玉」與「魚」同音,「堂」與「塘」同音,「金玉滿堂」,則「富貴在眼前」,故大戶人加多置水池魚宅第之大門前。做成月形則象徵日月同光,池中應日可吸收日月之精華,亦隱喻不分晝夜長長久久的聚寶收納。現代建築大廈之前,亦多有水池的設計,如中山北路嘉新水泥大樓門前水池之噴泉、凱悅飯店門前之噴泉,就風水的觀念來說,都帶有聚寶收納之觀念,如泉湧一般,川流不息。   現代中國庭園設計中,又把這種「水池」觀念以「小中現大」的方式,移轉於宅院或家居生活中,以「水流」的方式呈現,都帶有聚寶收納的風水觀念。   台灣陶藝界早年以邱煥堂教授的立體高大的西洋式水流噴泉製作的最為出色,可惜近年來他已經不再做了。他的作品在我的印象中仍然記憶猶新,也轟動過一時,也許這些以生活為出發點的陶藝品,做來吃力亦為可知。   目前新生代製作水流的人很多,但以鶯歌的青年陶藝家吳明儀所做的「水流」最具震撼力,他的作品大型的居多,也極富變化之能事,加以燈光設計之配合,創造出典雅、寧靜、質樸的裝飾空間氛圍。吳明儀的作品線條簡練,色彩古樸,造型與功能都抓著了欣賞者的一顆心,使常民文化再現於他的作品中而發揚光大。   最近我在幾處展場,室內室外都看見了他多種類型的「水流」設計,使我頗為感動與驚訝,我覺得吳明儀再陶藝界繞了很大的一個圈子,到現在才有他個人創作的影子,而這種表現是多麼具有生命力。他的作品再在顯示出斧鑿的痕跡,雖然它是一系列的陶製品,但從它外表的裝飾看卻跟石材的鑿雕與木材的雕刻已軒輊不分,並已達到幾可亂真的程度,這是他的生活陶藝成型後的最高表徵,或可稱其創作,已與造化同功,製作起來是那麼地得心應手,使一塊泥土化為另一種物質,於造景、於觀賞已顯現了天人合一的藝術至高境界。池中水潺潺,泉中水滴滴,水草覆漂於上,游魚優游於下,水流週而復始地循環流淌,掀起沉底鋪陳多色卵石激起的漣漪,勾起人們不同的遐想。  吳明儀的水流設計,有不同的設計內涵,然大多數是環繞常民文化所最易見到的容器或一般常見的花紋造形,捏塑而成他的作品可單獨陳設,也可成群裝置,因之使他的作品產生了多變性與多樣性的變化,交錯重疊裝置,使之變成另一種風格的作品,雖云其作品簡單,設計單一化,然展現出的效果卻是多變的,使生活陶未來之發展平添了許多討論空間。 吳明儀的水流設計有如下數種類型,一、石臼型;二、石磨型;三、豬槽型;四、天圓地方型;五、太極八卦型;六、四方八角型;七、菊花瓣型;八、伏仰蓮花型;九、木紋馬槽型;十、開元通寶型;十 一、元寶型、、、、等。附件則搭配木樁型照明與石亭型照明,都與人民的生活、祈願、祝福、求財與未來的願景結合在一起,使我們看了自然產生親切的共鳴,他所做的無一不是我們日常生活耳目所能熟知的,經過他的巧思利用,而產生了新的文化品種,許多沒落的文化素材,經過吳明儀指點,又重新地復活起來,我們樂見這些舊文化素材的轉變,也慶喜這些舊文化的重生,又重新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而改變了他原始提供民間使用的目的,而做了脫胎換骨的大手術,成為另一種文化時,我覺得對做為一位藝術家會陶藝家的構築,我們應對其行為之發生鼓掌。   吳明儀一九六八年出生,根據其族譜的記載,他的祖先是從福建省泉州磁灶鎮起家,製陶傳至吳明儀已至第二十四代,我想過去的,我們已無法追憶,但自這二十四代起,吳明儀的確已為常民文化注入了新血,而這種成就非其祖上所能比擬應當是肯定的。吳明儀自一九九二年步入陶壇參加競賽,自二零零二年期間短短的十年他得過無數次大獎,其作品也為許多美術殿堂典藏,此在檔案網路中皆可查詢,我在這裡不再贅述。其實我所欲推崇的是吳明儀在生活陶藝的領域中,有其新形式的表現,不再是瓶瓶罐罐也不再是碗碗盤盤,此一突破必將在我們的生活產生鉅大的影響! 刊登於Artist 2003.2 NO333藝術家 第p451~p453頁

  • 今日人氣:〈1〉人
  • 累積人氣:〈1〉人
  • 最近登入時間: 2017-07-26 08:13:02